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深情浅,终不能入梦

晏殊去世后,晏家子孙中,还没有一个显贵通达之士。不过,晏几道的姐夫富弼、杨察,以及舅父王德用和晏殊身居高位的门生故吏仍照应着晏家,所以对于晏氏家族来说,此时衰败并不明显。

此时的晏几道依旧在富贵乡里沉醉着。虽然没了父亲的疼爱,但因为是晏殊的小儿子,所以得到了姐姐们和兄长们的疼爱。

他们一家人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并不急于劝他步入仕途,也不反对他的肆无忌惮,迷醉放纵。也或许,晏殊早有交代,担心晏几道一旦为官,终会连祸家族,便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

反正,晏家养得起他这位“浪荡公子”。

可是,家人能养晏几道一世吗?当他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终是要自立门户,一人担起全家的重担。

据《永安县君张氏墓志铭》云:“永安县君张氏者,相国晏元献公之冢妇、祠部郎中成裕之嫡妻也……元献薨,有三男子、四女子幼稚。夫人养毓调护,皆至成立,娶妇嫁夫。”

有人说,晏殊去世时,晏几道还很“幼稚”,据此所录,晏几道年纪确实不大。不过,据《晏氏宗谱》记载,此时的晏几道,已有了儿子。

(晏溥)其生于皇祐庚寅年(1050年),然而,据其同时代且为姻家的翟耆年《籀史》记载:

《晏氏鼎彝谱》一卷

名溥字慧开,丞相元献公之孙,叔原之子,豪杰不羁之士也。好古文,邃于籀学,作《晏氏鼎彝谱》一卷,载所亲见三代鼎彝及器款。(晏溥)靖康初官河北,金人犯顺,散家财,募兵捍御,与妻玉牒赵氏戎服率义士力战而死。

此说法,也不可考。因为靖康时,晏溥已近八十岁,而他一生最高官职为承直郎,文官,正六品(此官很可能壮烈牺牲后追封),所以以其低职,也并不可能“散家财”。

根据王灼《碧鸡漫志》的记载,“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蔡京重九、冬至日,遣客求长短句,欣然而为作《鹧鸪天》”即“九日悲秋不到心”和“晓日迎长岁岁同”二首。由此可知,晏几道自动乞身引退,在晚年依旧过上了潇洒自在的生活,直到靖康之难,国破家亡。

那时,晏几道还活着,其子近八十岁,这说法当然有些子虚乌有。

晏几道的出生,一直是个谜。像他的梦,不知何时来,也不知何时去的,唯一知道的,便是它曾经来过。

晏几道的妻子也来过,寥寥几笔,便是一生。

王靖,是晏几道的岳父。据《宋史》记载:

(王)靖,字詹叔,蚤(十岁)孤,自力于学,好讲切天下利害。以祖荫历通判阆州、知滁州,主管北京御史台。契丹数遣横使来,靖疏言:“彼利中国赐遗,挟虚声以济其欲,渐不可长,宜有以折之。”又请复明经科,加试贡士以策,观其所学,稍变声律之习。

见其资料,可知晏氏家族为晏几道所婚配的对象是书香门第、品性高洁人家。其女也必然多才多艺,知书达礼。

《晏氏宗谱》说,晏几道娶三司使王靖公女,封夫人。在《王氏宗谱》中录有王靖之女出嫁情况:

女三。长适丞相韩绛子宗师;次适丞相元献公晏殊子几道……

一个女人,在历史上没能留下什么,并不悲哀,悲哀的是,在丈夫心中,她也不过寥寥一笔。

她陪他度过了整整大半生的光阴,他却不爱她。晏几道把情、爱、思,统统交给了一个又一个红颜。

他不爱她的原因,不难猜测。王氏女,嫁入晏家,门当户对,本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在她的设想中,丈夫才华横溢,品性纯良,自是不会亏待她的。假以时日,他再得个一官半职,她的一生也算有了依靠和保障。谁料,晏几道虽然才学出众,但却没有一点步入仕途的心。

他贫穷潦倒,整日沉醉于诗酒,迷醉于女子的温柔乡里,面对这样的晏几道,她如何能不怨、不悲、不忿?

当她从低眉顺目变为怒目圆睁,晏几道对她也就厌了。他一生所求的,是知己,是懂他的人,是和他一样宁可受世间冷落,也不愿自降品格的人。然而,王氏女是世俗的。她的规劝,她的念叨,将他推到了门外……

把他推给了一个又一个女子。

在那尝尽人间苦处,人生百味的日子里,王氏女也厌烦了。

《墨庄漫录》记载:

晏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漆椀。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椀,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颜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墦间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傥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真自许,呼尔未应饕。世久轻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

晏几道藏书甚多,每次搬家,王氏女很是厌烦,认为是累赘,所以发牢骚说,晏几道搬家像乞丐搬破碗。晏几道懒得与她争辩,专门写了一首《戏作示内》。在晏几道看来,这些书便是他的饭碗,他搬书时,从不觉得累,所以希望她也能像爱护她的头发一样爱护这些书。

有人认为,晏几道生活太苦,爱书太甚,做人过于迂腐。也有人认为,对于晏几道来说,书是他的一切,其妻庸俗,配不上光风霁月的晏几道。

世人,哪知这世间事,本无对错,不过是所求不同。

妻子再一次撕裂了他的生活。所以,他只能逃出家,不再听她唠叨。

他身逃,心也逃。在那黯然难归的日子里,晏几道写了一首《阮郎归》:

来时红日弄窗纱,春红入睡霞。去时庭树欲栖鸦,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妆华,青骊信又差。玉笙犹恋碧桃花,今宵未忆家。

和凝所作《天仙子》,写的是与仙女曾经情投意合的男子,走后再未归来。这一次,未忆家的不是阮郎,是晏几道对不期而遇的女子心心念念。可他再也等不到她,也寻不回她,无可奈何地失去了她。

这无助的思念,让他活在了回忆中。如果,她那里有个家,该多好。

可惜,现实切断了他的期盼。

阮郎在凡间有妻室,纵算入了仙境,仍担忧着家人的生活。他走后,那仙境自动结界,他是永远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晏几道也有妻室,自从入了她的“仙境”后,尽管家人生活困苦,他还是不想多问。

王氏女落得寂寞半生的结果,又是谁之错?她或许想过富贵荣华,但现实告诉她,这一切不过是妄想,是一场梦。

仙女之所以被抛弃,在于他知道她活得比人久,只要他还能回去,她永远都在,她自己有等待的资本。然而,凡人是等不起的,时光易逝,青春短暂,所以晏几道珍惜那短暂的幸福时光。

这大概也是凡间女子的悲哀吧。遇到不爱自己的人,明知是错的,明知时光会让她变得越来越廉价,但她却毫无回天之力。

她只能让时光,送她到白头,到终点。 FRSFk2mILM2U++VTvt3/JkREXbyUYzAqWT9BloPixd8+KhVuTvCYeEDEh9/n05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