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修筑运河!
有了叶明朗这个例子在前,那些臣子无论心中怀了什么鬼胎,都不敢再出言反对,只能先捏着鼻子,将此事认下来。
这一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
一趟两趟,还能够让锦衣卫去护送。
难道还能趟趟都让锦衣卫去护送不成?
日后总能再找到插手的机会,总归是不急于这一时的。
看众臣再无反对之意,宋尧便说起了第二件事。
“朕有意,在南北之间,修一条运河。”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哗然一片。
修运河!
还是从南到北!
这需要花费多么大的人力,消耗多少银两!
即便是把如今的国库倒进去十回,也不一定够。
当即,众臣齐齐跪拜在地。
“请皇上三思!”
有耿直的大臣更是直接开口劝诫起来。
“如今我大乾已是内忧外患,若是再修一条运河,恐会彻底拖垮大乾,陛下万不能做如此昏聩的决定。”
“大乾如今的形式并不好,陛下可万不能耽于玩乐,修筑运河,至万民疾苦于不顾!”
“陛下您想想,从古至今,哪一个闹出这么大动静的皇帝,没有成为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昏君?难道您也要在百年之后,被天下万民指着鼻子骂,成为史书工笔之中的暴君昏君!”
一时间,朝堂之中万众一心。
没一人觉得,这运河是该修的东西。
面对众臣的反应,宋尧也不急,只淡淡地瞧着他们发作。
等这些人把该说的话都说完后,他方才继续道。
“这条从南到北的运河,为得是起到一个南水北调的作用。”
“在南涝之时,多余的雨水便会流入运河之中,往北方而去,路上还能滋润众多州府的土地,并建立水库,养鱼养虾。”
“在北方发生旱情之时,运河和这些水库便能再度派上用场。”
“水面还可行舟,亦能方便南来北往的商贩。”
“利处众多!”
宋尧前倾了身子,屈起手指,敲了敲龙案。
冕冠上的珠子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碰撞之间叮咚作响。
望着众臣,开口道:
“如此利处众多的法子,为什么不用?”
“被后世指摘又如何!”
“修筑这条运河,即便是罪在当代,也是功在千秋。”
“便是史书工笔,朕也不相信这世界上连一个眼睛明亮,脑子聪慧的人也无,只一个个人云亦云。”
以大乾频繁的南涝北旱来瞧,修筑运河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条条的理由和好处摆在这里,朝堂上下竟无一人能说出半句反对之词。
虽然修运河要花不少银子。
但就目前看来,这银子花得值,该花!
众文武百官暗暗对视着。
虽然这是个大工程,但好似也的确该办。
更有几位眼中划过狡诈之色,心中已经暗暗打起了小算盘。
粮草军饷的路子暂时断了,他们自然该想想别的来钱门路才对,这运河不就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吗?
这其中能够贪墨银子的地方也不少。
若能揽一桩事情在手里,恐怕子孙十几代,都不用再愁银子花了。
想明白后,便有人行礼:
“陛下英明,臣愿为陛下尽犬马之劳!”
宋尧淡淡瞥了那人一眼,并未应声。
只冲着工部道:
“先画出运河的轨迹来,务必要让河水流淌的通畅,并能够让大型船只通过。”
修筑运河本就不是一时之事。
更何况,如今的朝堂之中可是有不少贪官污吏的。
这些贪官污吏不除,宋尧哪里敢直接修筑运河。
否则你贪一点,我贪一点。
这运河得变成怎样的豆腐渣工程,恐怕被水一冲,就会直接被冲垮。
工部尚书忙拱手行礼。
“臣定不负皇上重望!”
此事议定后,宋尧靠在了龙椅上,身体放松,开口道:
“众爱卿,可还有别的事情禀告?”
“若是没有,那便退朝吧。”
护送粮草和修筑水库一事简直如同两块大石一般,被推入了水面之中,惊起了轩然大 波。
便是有事要禀告的,也不急于这一时了。
见众人无人开口,宋尧便摆了摆手。
“行了,退朝吧。”
众臣闻言,齐齐跪倒在地,叩首高声到:
“臣等,恭送陛下!”
宋尧起身欲走,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垂眸望向叶明朗,冷笑一声。
“叶爱卿如今真是好本事,连朕说的话,都不放在心上了。”
他已经指点过叶明朗,务必要善待叶轩。
然而叶明朗却敢领着一大帮人去,用武力要挟叶轩帮他写颂圣诗。
可见叶明朗根本就没把他说的话放在心上!
再加上叶明朗方才掺和粮草之事。
宋尧的眼中划过了一抹厉色。
看来,必须得让叶明朗吃些苦头了。
“噗通”一声。
叶明朗忙不迭跪倒在地,心中连连叫苦。
旁人不知道皇上在说什么事情,他自己心中怎么可能不清楚。
张德培真是只老奸巨猾的狐狸。
拿了他的东西,却压根没有帮他办事!
“求陛下恕罪!”
叶明朗连声道。
然而宋尧却没有丝毫搭理他的意思,只自顾自抬脚离开。
待宋尧离开后,便有同叶明朗相熟的大臣过来搀扶他。
一边搀扶,还一边打探着消息。
“叶大人,不知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不听话,可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也有可能是牵扯了无数人,会掉脑袋的大事,这些人当然想打探一番。
叶明朗的脸上露出了一抹难看的笑容。
长长地叹了口气后,摆了摆手。
“不过是家事罢了,兄台无需为我多虑。”
说罢,也没心思和其他人寒暄,便匆匆往家中走去。
皇上既然在朝堂之中说了那样的话,多半不可能轻易放过他,也不知究竟会降下怎样的处罚。
只希望能保住叶府的富贵和门面!
等到叶明朗回到叶府时,张德培已领着四个小太监,手中捧着圣旨,似笑非笑地等在叶府门口。
叶明朗心中怨恨张德培不帮他。
但面对着眼前这个伺候在皇帝身边的近侍,他连重话都不敢说。
只对门口的小厮道:
“你们长眼睛是作甚的?还不快将公公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