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切就绪
“冰块?”
“你拿冰块做什么?”老黄微微蹙眉问道。
冰块这东西宫里头,倒有许多。
只是,那东西珍贵得很,平民百姓都用不到。
江寒解释道:“像油炸蚂蚱这种东西,得新鲜的才好吃。”
“不过,我不是专业的蚂蚱饲养员!”
“我怕养不到几天,就死得差不多了。”
“到时,还能多保存几天!成本损失不会太严重。”
对江寒来说,多赚点少赚点无所谓,只要不亏就行。
老黄转了转眼珠子,突发奇想地问了句:“你为什么不活的死的搀着卖?”
“不仅不会有成本损失,还不容易被人吃出问题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江寒立即摇头,否定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能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
“且不说万一后面东窗事发,会有什么后果。”
“单单是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就有失我做生意的原则和道德。”
“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
“我作为商家,要是这点信誉都没有,还怎么让顾客对我的商品放心啊?”
老黄三人不禁认同地点了点头。
江寒看着年纪尚小,居然有这么好的品德和格局!
要是每个商户,都能像他这样遵守原则的话!
这世上,也就没有奸商了。
黄子澄和李景隆互相对视了一眼,眼底划过一丝了然。
难怪先前,陛下会对册封皇太孙的事,犹豫不决。
原来是因为,这个私生子江寒。
一个小小私生子,能有这么大的格局,属实不容易!
若是,由他来当大明未来的天子!
想必陛下,也不用日日为以后的大明江山忧心。
虽明白了老黄的良苦用心。
但一想到,如果册封一个私生子为新任太子的话。
一时间,朝野上下有多少人会……
两人有些忧心忡忡起来。
天色已晚。
老黄答应江寒,说会找人帮他问问冰块的事。
接着,三人趁着天完全黑下来前,离开。
回去路上。
走在前面的老黄突然停住脚步,转过身盯着两人。
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黄子澄和李景隆连忙埋下头,杵在原地。
活像两个做错事跟在大人身后的小孩儿。
二人却又不知道自身做错了什么。
老黄强大的压迫感,吓得二人皆不敢说话。
生怕一个不小心,又得罪了这位圣上。
到时,还得领一顿板子!
老黄冷不伶仃地问了句:“你们有办法能让我那儿子弃商从文吗?”
闻言,二人有些疑惑不解地抬起头。
什么?
弃商从文?
二人又暗暗对视了一眼,皆是懵逼脸。
黄子澄小心翼翼开口,“不知陛……老黄,你为什么要让他弃商从文?”
“我觉着令公子商业能力挺出众,何不这样继续发展下去……”
李景隆跟着附和地点了点头。
这是事实不假!
老黄叹了口气,“他不只是商业上能力出众,他治国能力更为出众。”
二人一怔,多少明白了些什么。
李景隆提议道:“不如等公子在做买卖这件事上,撞了南墙!”
“他自然,也就回头了。”
“到时,便能明白,为何从文更好。”
毕竟,第一次来时,他们也瞧见了,江寒对从文的态度,有多抗拒。
这种事,急不得!
法子好是好,但就有一个问题。
“你瞧瞧,他现在这做生意的样子,像是会碰壁吗?”
“他不做大做强,到全国性范围就不错了!”
老黄不是没想过这一条。
可眼看,江寒的经商头脑是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多。
要等江寒撞南墙,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黄子澄又想了个办法,笑着说:“这倒没什么!”
“如果实在等不到,我们来为他修一堵墙便是。”
言外之意是,他们暗地里,给江寒制造一些困难和麻烦。
江寒是个聪明人,过不去自然会放弃。
老黄又面露一丝笑意,“好主意,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
说完,他像突然想到什么,眼底逐渐显出一丝暴戾之色。
“你俩这吹耳边风的本事,确实挺好。”他睨着二人,动了动嘴皮子。
一瞬间,两人就被吓得遍体生寒,背后都起了层冷汗!
陛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不是他们让出主意吗?
这给出了好主意,又说他俩吹耳边风!
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好在老黄只是提了一下,没多说什么。
他转回身,看了下紫禁城的方向,“你们回去吧。”
二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如释重负,压低声音说:
“是,臣告退。”
为了不在外面暴露身份,他们只微微颔首当作行礼。
接着,快步离开。
老黄瞧着他二人的背影,哭笑不得。
方才,还瘸腿来着,眼下可以回家,连走路都正常了!
不过,他们的主意倒挺不错。
老黄勾了勾嘴角,一笑之间,心中隐隐有了计划。
这时,身着便服的黄狗儿,带着一辆轿撵过来。
“老爷。”
老黄没说话,默默上了轿撵,一行人往紫禁城方向去。
——
江寒抓到蚂蚱后,每天都在悉心饲养。
除此之外,倒别无他事。
如今有了点小钱,他想吃吃,想喝喝。
这么开开心心地吃喝玩乐,过了一周时间。
不得不说,不上班,还能天天吃喝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估摸着时间,酒酿得差不多了。
江寒将埋在泥巴里的十一坛酒取出,从中挑了一罐,倒来尝了尝。
“不错!”
奇怪的是,他倒没觉得,这酒后劲儿太大。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老黄和两位叔叔没喝两口,就醉了……
也许,是他们酒量不好吧。
毕竟,这人年纪大了,哪方面都有些力不从心。
别误会,他指的是酒量。
接下来,买一辆用来摆摊的推车,及去长寿村叫两个人来为他做宣传。
美酒倒无所谓,只要好喝,一定会有人喝的。
只是,油炸蚂蚱就不一定。
这年代的人,封建糟粕强得很。
再加上,从未有人用虫子当小吃。
他开创此先例,总得有两个托,更为方便普及。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上街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