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实验推拿学(experimental Tuina science)是在中西医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推拿学的基础理论、治疗规律、推拿效应和作用机制,探索推拿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推拿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拿学科的分支。它是中医推拿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推拿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医学中特色浓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推拿学也备受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临床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当然,在推拿学科飞速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在科技快速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客观评价推拿的临床疗效、如何揭示推拿的作用机制、如何进一步推动推拿学的发展,并使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所有推拿工作者共同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验推拿学的创立与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推拿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拿实验离不开各学科的交叉,西医学的迅速发展,既为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解剖学、影像医学、神经电生理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甚至基因工程等各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推拿学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推拿学科的发展。实验推拿学是推拿学科的新起点,其在推拿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深度挖掘推拿学的精髓,又将把推拿学推向新的高度。

一、实验推拿学的主要任务

实验推拿学就是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推拿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一系列的推拿实验来发现、验证、解决推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推拿学的学习和探讨,既能为推拿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又能进一步促进推拿学科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推拿学科的产学研共同进步。

(一)阐明推拿的作用机制

实验推拿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深入探究和阐明推拿的作用机制。推拿实验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推拿手法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实验推拿学将从生物力学、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调节等多方面阐明推拿的作用机制。通过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可以量化推拿手法对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作用力和压力分布,从而了解推拿如何通过力学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影响,包括对感觉神经的激活、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e nervous system,CNS)的调节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影响肌肉张力和内脏功能。通过观察推拿后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的变化,研究推拿如何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与疼痛缓解和组织修复相关联。实验推拿学还关注推拿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的影响,研究推拿如何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和免疫细胞活性来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恢复。通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探讨推拿如何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包括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通过这些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实验推拿学不仅能够为推拿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够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使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二)促进推拿学科的发展

实验推拿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推拿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推拿手法标准化更有利于手法的推广应用;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的研究更有助于提高推拿治疗的效果;推拿诊疗机制的研究更有助于推拿操作的专业化水平。总之,实验推拿学能够不断充实、发展推拿学。

另外,推拿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推拿文化和推拿技法的传承上,推拿学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实验推拿学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推拿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随着智能机器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替代人工推拿的智能产品。推拿学科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推拿学科的发展也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拿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三)促进产学研的转化

实验推拿学不仅能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推拿学科发展,还能够促进产学研的融合与转化。实验推拿学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涉及推拿教学、推拿临床、推拿科研、推拿相关技术支持各领域的交叉发展。通过对实验推拿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相联系,并学会以实验研究验证和指导临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推拿专业人员再次发现问题,需要通过推拿实验进行破解,同时又促进了实验推拿学的不断扩展。推拿的临床与实验需要推拿相关产品与技术的支持,同时推拿相关产品和技术也会因推拿临床与实验的需求而不断创新发展。为了很好地满足推拿临床和实验的实际需求,参数稳定性好、临床实用性强、美观便携式的产品必然会应运而生。“以学助产,以产促研”,推动推拿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四)培养创新型推拿人才

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人才更是一个学科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推拿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学科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推拿手法技巧、精通推拿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同时又具备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推拿人才是实验推拿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实验推拿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推拿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初步了解一些推拿相关的经典研究设计和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象既包括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包括推拿专业的教师。在新时代,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推拿专业教师不仅应该能够讲授推拿专业的基本技能及临床应用,还需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能够懂得推拿专业的作用机制,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那么,推拿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推拿人才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五)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验推拿学作为一门结合传统中医推拿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不仅在国内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国际上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推拿学能够促进不同文化和医学体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知识共享。

1. 学术交流与研讨会 通过组织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工作坊,实验推拿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些活动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推拿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国际共享。

2. 合作研究项目 实验推拿学的研究者可以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共同申请和执行研究项目。这种合作有助于整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资源,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推拿学科的国际化进程。

3. 人才培养与交流 通过学者访问、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等项目,实验推拿学能够促进人才的国际流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还能够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推拿学科领域的合作与理解。

4. 标准化与规范化 实验推拿学的国际交流有助于推动推拿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可以提高推拿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5. 传统医学与西医学的融合 实验推拿学的国际合作有助于传统中医推拿与西医学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探索推拿在西医学体系中的新角色和新应用,推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总之,实验推拿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该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促进全球医学资源的共享和医学知识的传播,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验推拿学的基本内容

本教材从推拿手法、推拿功法、推拿治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推拿手法标准化及效应机制研究、推拿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推拿功法的生物效应及机制研究。这三方面的研究即是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一)推拿手法标准化及效应机制研究

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中,同一种手法由不同医者操作,会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而不同的操作手法、不同的操作力度和不同的操作时间不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也不利于推拿手法的传承、推拿学科的发展和国际化。因此,亟待深入开展推拿手法的标准化研究。本教材从推拿手法的力学形态、生物力学参数(刺激强弱、频率、节律研究、作用力方向、作用点)重点阐述了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推拿手法标准化研究还体现在推拿手法的时效与量效的关系上。推拿手法时间因素与疗效之间,手法时间段点的选择与疗效之间,单次手法治疗时长与疗效之间,两次手法治疗的间隔时长与疗效之间,手法总的治疗次数与疗效之间,患者一般情况影响治疗时长与疗效之间都存在着密切时效联系。推拿手法作用力的大小与刺激量,作用力的方向、角度与刺激量,作用力的频率与刺激量,受力面积与刺激量与推拿治疗效果之间则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推拿手法的操作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能够产生时效与量效的关系,那么,推拿手法必然存在其内在的效应机制。推拿手法能够改变人体局部的生物效应变化,比如推拿手法能够改变关节的错位,升提下垂的脏器,使肌肉发生位移,还能够使肿块、条索变小或消失,能够缓解肌肉的紧张度,解除筋膜的粘连等;推拿手法还能够产生温热的效应,推拿手法能改变机体的温度;推拿手法还能够产生一定的补泻效应,能够改变机体的寒热虚实;最重要的是推拿手法具有镇痛效应,能够增强痛阈。

无论是推拿单个手法的标准化,还是组合手法的效应机制研究,本教材都力争系统而全面的展现推拿的这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为推拿临床疗效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实验推拿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

(二)推拿功法的生物效应及机制研究

推拿功法是推拿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拿学科的特色之一。推拿功法具有强身健体,防病保健,功能康复的作用。功法锻炼通过外在躯干的活动带动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从而调整气机、培育正气。功法锻炼对身体有着整体的影响,对机体运动、循环、神经、内分泌(internal secretion)、免疫等各个系统均产生良性调节作用。医生可以通过针对性、计划性指导患者进行功法锻炼,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推拿临床医生也能够通过功法锻炼,增强体质,有效避免职业性损伤。

(三)推拿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手法应用于诊疗疾病是推拿手法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推拿手法诊疗疾病的机制也必然是手法与疾病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教材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将推拿治疗作用机制研究以推拿临床各科分类为主线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了骨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妇科疾病(包括生殖系统)、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这五个方面的推拿治疗调节效应与作用机制。不同科目的调节效应和作用机制各有异同,相同科目中的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的发病时期也存在异同的机制,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

推拿功法的长期锻炼,蓄积内力,激发潜能,还能够增强推拿医生手法操作的指力、耐力和巧力。推拿医生临床操作时需要有一定的指力、臂力、腰腿力,以及身体的整体力量。习练推拿功法可以有效提升推拿医生手法的持久性、有力性、均匀性、柔和性,最终达到手法功力深透于患者体内。

目前,关于推拿功法的生物效应和机制研究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推拿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教材加入了推拿功法的生物效应及机制的相关章节,以期为推拿功法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三、实验推拿学的学习方法

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验推拿学的学习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达成。本教材列举了学好实验推拿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储备大量医学基础知识

学好实验推拿学需要积累大量的各领域基础知识。实验推拿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体现在中西医学科的交叉,更多地体现在现代科学多门学科的交叉。多学科交叉是实验推拿学的活力所在,也是实验推拿学学习的难点。广泛积累多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多学科技能有助于实验推拿学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要学好实验推拿学,需要大量阅读医学期刊文献、书籍、电子资料等,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学术进展。

(二)积极动手参与推拿实验

学好实验推拿学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推拿学课程有大量的实验操作,无论是人体实验,还是动物实验,都需要动手操作,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增强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学生要积极争取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参加实验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实验推拿学的课程,才能深刻理解推拿实验的内涵与机制。

积极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坚持创新的动力也是学好实验推拿学的影响因素。学好实验推拿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实验推拿学在推拿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必然能够越来越完善,科学性、实用性也会越来越强。我们共同期待实验推拿学的长足发展。

(三)完成实验报告,撰写科研论文

学好实验推拿学需要有科学研究的思维。科学思维,也称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好实验推拿学。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撰写科研论文是培养科研思维的好方法。

四、实验推拿学发展简史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作为中医的重要诊疗方法之一,推拿千百年来始终守护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推拿专业也必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由于历史、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推拿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文献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探索方面,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推拿专业人士不断探索的渴望等因素使实验推拿学成为了推拿专业发展的必然。实验推拿学的发展,可概况为三个阶段。

(一)奠基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是实验推拿学的奠基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推拿学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1956 年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即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在上海成立,并为培养和壮大推拿学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8 年上海成立第一个推拿门诊部;1979 年上海中医学院招收针灸推拿本科生;1986 年,上海中医学院推拿系成立,并招收了全国第一批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大量的临床推拿医师的同时,初步开始了对推拿历史和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并开展了对推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机制探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87 年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为推拿专业的教学、临床、科研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些都为实验推拿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末是实验推拿学的拓展阶段。1991 年,成立了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它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专业性推拿科研机构。1997 年,上海开始招收推拿学博士研究生。自从推拿研究所成立以后,推拿作用机制的现代实验研究全面展开了。与此同时,以天津、长春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推拿专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在全国推拿临床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推拿学实验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临床疗效观察发展到推拿作用机制研究;从人体试验研究发展到动物实验研究;从文献整理研究发展到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推拿临床标准化研究,这些都标志着实验推拿学这门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正在飞速发展。

(三)发展阶段

进入 21 世纪至今,实验推拿学主要以推拿手法标准化研究,以及推拿的生物效应机制研究为主。这一时期标志着实验推拿学已经进入到全面总结、整理和持续发展的阶段。

2006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九届推拿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继续教育项目论文汇编中,赵毅等提出推拿手法量化是推拿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和天津设立了推拿学科的三级实验室,分别为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和推拿手法生物效应实验室。两个实验室的设立促进了推拿学科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实验推拿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主要方向是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步态分析,是全球首个非英语国家全认证运动实验室。除了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外,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还设有推拿神经生物实验室,方向是推拿镇痛生物效应研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长期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等开展合作研究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推拿手法生物效应实验室,从研制推拿手法力学信息测试仪器、推拿手法规范化研究、推拿手法模拟治疗仪器的研制或引进三个部分进行推拿手法的实验研究。推拿手法从影像学技术、生物力学技术、电生理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组织学技术、生物学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效应。

随着实验推拿学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别重大项目中,推拿学科也有了一席之地,不断有新的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基金资助。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院长房敏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所长),以及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王之虹教授,分别于 2007 年和 2013 年获得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中医专项立项;200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的王金贵教授主持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在推拿标准化方面,2011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三部推拿相关技术操作规范;2014 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的王金贵教授立项并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脏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推拿相关项目也不断推陈出新(详情请看附录二)。基于全国推拿学科在推拿标准化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现,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邀请长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四家单位联合制定《WHO推拿实践操作规范》,这充分证明了在实验推拿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大力支撑下,我国的推拿学科已经引领世界,并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毅,季远.推拿手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高爽,王金贵,孙庆,等.推拿手法及其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内涵基本框架构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04 -107. w+HjiBEamPqLHS+5mOzNNsH8emr6rygTaI/Txf/9FRJH43iiaqJYCKdXyV/o/d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