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成本管理

成本是指项目活动或其组成部分的货币价值或价格,包括为实施、完成或创造该活动或其组成部分所需资源的货币价值。具体的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时、其他直接费用、间接工时、其他间接费用以及采购价格。项目全过程所耗用的各种成本的总和为项目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满足质量、工期等约束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来实现的,目的是达到预定的成本目标,避免因为对项目认识不足、组织制度不健全、方法问题、技术制约、需求管理不当等造成成本失控,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

2.2.1 成本管理过程

项目成本管理过程包括:规划成本管理、估算成本、制定预算、控制成本。其中规划成本管理是确定如何估算、预算、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成本的过程,本过程在整个项目期间为如何管理项目成本提供指南和方向。其中,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项目,以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按时、按质、经济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2.2.2 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对完成特定项目活动所需资源的成本进行近似计算与预测。这一过程不仅要求项目经理和团队准确识别出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人力、材料、设备和服务等,还需对这些资源的获取、使用以及维护成本进行详尽的量化分析。

在进行成本估算时,项目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他们必须了解项目的详细工作范围,明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其次,通过市场调研或历史数据分析,收集资源单价和消耗率信息。最后,结合项目进度安排和资源分配计划,将时间因素纳入成本估算之中,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预算结果。

在制定项目预算的过程中,成本估算扮演着核心角色。准确的估算可以帮助项目经理确定项目的整体费用框架,从而为后续的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成本估算的结果也是项目投标、资金筹措和利润预期的关键参考。

1)成本估算遵循的原则

为了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效率,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成本估算应涵盖项目所有可能产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确保估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合理性原则:成本估算应基于合理的假设和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计算,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猜测。

(3)动态性原则:成本估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项目的进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及时更新和调整估算结果。

(4)透明性原则:成本估算的过程和结果应透明化,以便于项目干系人的理解和监督。

2)成本估算常用的方法

准确的成本估算对于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成本估算过程中,有多种常用方法可以采用,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其中常用方法如下所述。

(1)类比估算:基于历史数据和相似项目的实际成本信息。通过比较新项目与以往类似项目的相似之处,估算人员可以对新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初期信息较少的情况,但准确性可能受到历史数据的质量和相似度的影响。

(2)参数估算:参数化估算是基于项目的具体参数或量化指标来进行成本估算的方法。例如,建筑项目可能根据建筑面积、楼层高度等参数来估算成本。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依赖统计数据和算法模型。

(3)自下而上估算:这是一种详细且劳动密集型的估算方法,要求估算人员分解项目的所有单个任务或工作包,并为每项任务分配成本。然后,将所有单个成本汇总以得出总成本。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

(4)自上而下估算:自上而下的成本估算方法是一种基于整体到部分的估算方式,通常是由项目的高层管理者或决策者根据经验、历史数据、专家判断或类比等方法,对项目总体费用进行初步估计,然后将这个总费用分配给各个子项目或任务。

(5)专家判断法: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预测项目成本。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可能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这几种常用的成本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对比见表 2 -1。

表 2-1 成本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续表

2.2.3 成本预算

2.2.3.1 成本预算技术的核心要素

1)成本分解结构

成本分解结构(cost breakdown structure,CBS)是项目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构成了成本预算的基础,而且为项目的整体财务计划提供了框架。CBS通过将项目的总成本细分成更小、更具体的单元,使得项目管理者能够更加精细和准确地监控成本。

在构建CBS时,项目被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包或活动,每个部分都对应着特定的成本。这种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例如按项目阶段、按功能、按任务或按资源类型等,这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和管理团队的偏好。

使用CBS的显著好处如下所述。

(1)明确性:通过将总成本分配到各个工作包或活动中,CBS使项目成员能够清楚地识别出每一笔成本的来源和去向。

(2)管理便利:项目团队可以轻松地追踪每个组成部分的成本状态,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整体预算。

(3)预算编制:CBS有助于更准确地估算和分配资金,因为每个工作包或活动的预算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定制,而不仅是基于整个项目的一般性估计。

(4)风险控制:详细的成本分解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成本风险,并在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项目超支的可能性。

(5)绩效评估:项目团队可以通过比较实际花费与CBS上预测的成本来评估项目的财务绩效。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调整,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6)沟通工具:CBS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平台,便于团队成员之间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因为它展示了所有预期的费用和它们是如何被分配的。

(7)变更管理:当项目中出现变更请求时,CBS允许团队快速评估变更对总成本的影响,并据此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成本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实践,它为项目成本的规划、实施和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帮助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率和成功交付。

2)预算分配

建立了成本分解结构之后,项目团队便拥有了一个详细的框架,这个框架将项目总成本细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单元,即工作包或活动。这些工作包或活动是完成整个项目的基石,并且每个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成本估算。此时,项目团队可以开始进行预算分配的工作,这是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预算分配时,项目管理者需仔细审视和考量各种因素,确保资金被合理有效地利用。首先,基于项目整体的成本估算,项目经理应确保每个工作包或活动的预算与它们各自的成本估算保持一致。这有助于保证项目的各个部分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按时完成。

然而,仅根据成本估算来分配预算是不够的,项目团队还需要考虑项目的优先级。有些活动或工作包可能对项目的成功更为关键,因此它们可能会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并得到更多预算。通过对项目优先级的评估,项目团队能够确保关键任务拥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项目向前发展。

除了优先级,资源的可用性也是预算分配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项目团队需要确定所需资源(如人力、设备、材料等)的可获得性,以及这些资源的成本。如果特定资源有限或成本高昂,可能需要重新调整预算分配,或者寻找替代方案,以优化成本效益。

时间要求同样对预算分配具有重要影响。如果项目的某个部分有严格的截止日期,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预算来加快进度,例如通过加班、增加人手或者采用更高效的技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资金的灵活运用变得尤为重要,以确保项目不会因为预算限制而延误。

综上所述,预算分配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致规划的过程,它要求项目团队不仅要考虑成本估算,还要综合分析项目的优先级、资源可用性以及时间要求,以便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确保项目在有限的预算内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期望。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持续监控和必要时调整预算分配,对于项目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3)预算控制

成本预算技术还包括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控制。监控和控制预算的过程要求项目团队必须保持持续而细致的关注,这通常通过实施周期性的成本审查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团队会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实际成本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原先设定的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这种比较不仅可以揭示出成本偏差的程度,还可以帮助识别出导致这些偏差的具体原因。

如果发现实际成本超出了预算成本,项目团队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纠正这种偏差。纠正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重新分配资源、优化采购流程、调整项目范围或时间表,甚至是对某些任务采取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经过详尽的分析后认为原有的预算不再适合项目的当前状态,可能需要对预算本身进行调整。

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监控和控制过程的一部分。项目管理者应该定期向所有相关利益方报告成本情况,这样每个人都能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持或建议。此外,透明的沟通有助于维护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并鼓励大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总之,成本预算技术的执行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项目团队不断地评估、调整并做出反应。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细致监控和及时地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确保项目在财务上的成功。

2.2.3.2 成本预算技术的实施步骤

(1)确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包括项目的主要功能、交付物和所需资源。

(2)进行成本估算:使用各种成本估算技术(如类比估算、参数估算等)对项目的总成本进行估算。

(3)建立成本分解结构(CBS):将项目的总成本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成本组成部分,形成成本分解结构。

(4)预算分配:根据成本分解结构,将项目的总成本预算分配到各个工作包或活动。

(5)制定预算计划: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预算的时间安排、预算的使用方式和预算的调整机制。

(6)监控和控制预算:通过定期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2.4 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技术的核心要素

(1)成本监控:成本监控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它涉及定期收集和分析项目成本数据,以了解实际成本情况。通过成本监控,项目团队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成本偏差分析:当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出现偏差时,需要进行偏差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偏差分析可以帮助项目团队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预算、修改计划或采取其他纠正措施。

(3)成本控制措施:根据偏差分析的结果,项目团队需要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成本回到预算范围内。控制措施可能包括调整资源分配、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2)成本控制技术的实施步骤

(1)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在项目开始之前,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方法、时间表和责任人。

(2)建立成本监控机制:设立定期的成本报告制度,收集和分析项目成本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定期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识别偏差,并分析偏差的原因。

(4)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根据偏差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5)持续监控和调整: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控项目的成本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UkRqVKwHjptzapuqakPIWCHdQI3fVvXF67tCpaGFIiWZcA3ke0IQZ0pDQ/dGJG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