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中华文化千古传,翰墨亦可生药香。中国书画与中医药文化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两者同源相通、渊源颇深。自古医艺不分家,古代有许多中医师“医艺双修”,既掌握医学知识,又精通文学艺术,在琴、棋、书、画等方面造诣非凡;同时不少文人墨客涉猎医术,将医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创作出一幅幅具有医学价值的书画作品。

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创立于1938年,是中国第一所医学史专业博物馆。1951年,中华医学会迁往北京,医史博物馆改属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1959年,医史博物馆划归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前身)。1998年,医史博物馆改属大学和中华医学会双重领导。伴随着上海中医药大学搬迁至张江,2003年10月,医史博物馆与大学的中药标本室、党史校志编辑办公室合并,组建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底蕴深厚、文物众多,馆藏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中医药文物14 000余件,展出文物、文献及中药标本1 600余件。其中,书画类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医学、文化内涵,成为收藏中的一大亮点。

《海上杏博——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精品文物撷英(书画分册)》一书通过对博物馆书画类文物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精选的珍贵书画类文物,直观地再现了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医学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中医药的发展脉络,也是我们了解名医名家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第一手资料,集中体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广博的文学修养。通过对这些书画进行解读和赏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领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彩绽放,进而感悟中医药文化与书画艺术的融合之美。文以化人,润物无形。中医药博物馆作为集中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本书的出版,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陆文耀、徐蓉娟、郭天玲、赵世安、顾晨洁等专家的专业指导和无私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Fn/yIOqEwmbRzZj1QhOgzWgWYMD4bz2U+xopSPD9aHjTxaM5Aqi7cf3hVoaJqT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