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及全球很多国家的健康卫生领域正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和巨大压力。同时,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学,以及中西医学提供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在健康卫生领域推动战略性和里程碑式的变革、创造重大的“新质生产力”建立了关键基础。中国未来的健康卫生领域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中国能否弯道超车,甚至“自创赛道”以引领全球健康卫生领域的发展?如何把握时代的机遇,去征服我们在健康卫生领域面临的一系列严峻和紧迫的挑战?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和必须迎接的挑战。
由于健康卫生领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幸福感具有关键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能否回答好这些关键问题、克服这些严峻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地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多年来,不少国家健康卫生领域的发展主要关注点落在医疗上,而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加速、重大传染病的威胁等因素,很多国家的医疗系统和医疗保险系统正在经受不断增加的巨大压力。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战略性重大变革的时候:一方面医疗上的总支出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愈加严重的趋势,而以“治未病”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很可能促成一次人类健康卫生领域里程碑式的变革。
有大量的信息说明,中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有极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以医疗为中心”的范式向“以大健康和医疗为双中心”的范式转换。在“以大健康和医疗为双中心”的范式中,健康卫生事业不仅关注“治已病”,也高度关注“治未病”;不仅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高度关注疾病的预防。有理由认为,在社会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下,“以大健康和医疗为双重心”这一范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对人民健康的伤害和威胁。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从核心基础上说它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哲学问题。未来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中国式”,其主要特征包括:从文化和哲学角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以单纯盈利为中心;从战略目标角度,中国式的大健康产业将努力实现不仅能真正地“治未病”,而且能普惠地“治未病”;从社会经济角度,中国式的大健康产业将不仅需要创造重大的“新质生产力”,而且需要能使广大人民、使政府尽量经济地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本书为政府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大健康产业的专家和从业者,以及关注大健康产业的大众提供了关于中国式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和路径的较系统思考。本书主要对以下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
社会老龄化加速对于重大疾病发生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中国现在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它的发展对于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发展大健康产业有什么独特的优势?为什么需要建设“中国式的大健康产业”?中国式大健康产业的主要特征、主要发展目标和主要发展战略是什么?
中华文化和中医学对于建立中国式的大健康产业有什么指导意义?
为什么说大健康产业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关系”,以更好地提升中国式大健康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中国式大健康产业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为了能够更具体地说明中国式大健康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实现路径,本书专门设置了案例章节,选择了现阶段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健康技术案例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