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塑造了人类。正如中国历史学家钱穆先生(1895—1990年)在《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中所说:“本来是由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但也可说中国文化又创造了中国人。”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文化具有历史属性、现实属性、渗透属性、继承属性及社会属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对健康与疾病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保持健康与防治疾病不仅是一个生物医学的过程,更是在文化浸润下的社会实践。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观与健康观,并决定日常生活方式、对自身疾患的认知和体验、对疾病症状意义的解释,以及预防疾病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原典,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和逻辑方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全面的影响。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核心理论根植于《易经》中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理论”“天人合一理念”“象数思维”贯穿中医学理论,在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理念与方法,“以人为本”的生命观深刻影响着中医学理论和实践。
中医学的逻辑主要是辩证逻辑、归纳逻辑。中国文化中逻辑思想的代表就是《易经》中表达的思想:世界是按照群体、“模态”变化的,是不断的“阴阳”模态之间的转化。仅仅发现单个变化是不足以揭示世界的真实的。中医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易经》中的“阴阳学说”,以这一理论为基础,中医学建立了一系列逻辑自洽的基本原理,而这些原理是本章节中将陈述的中医学一些重要思想和理念的概括性描述。
生命和疾病的整体论: 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变化不是割裂的,而是通过“金木水火土”等关系紧密相关的。生命医学的本质是预防或者扭转人体状态的群体变化向阴阳平衡点的偏离。
生命和疾病的辩证论: 由于生命的状态是由群体决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某个特定的变化对于健康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需要开展个性化的诊疗。同时,对于疾病必须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治疗策略。
“天人合一”的思想: 即人和自然本质上为一个整体的概念。
经络学说: 中医学相对不重视器官的独立性,但是特别重视连接人体各部分的“经络系统”。尽管经络的真实结构长期以来并不清楚,但是依据于经络理论的针灸学等治疗调理方法长期以来是中医学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经验医学: “道可道,非常道”,中医学认为经验的长期归纳是可信的。例如人参的效果是被长期证明的,古人通过归纳就可以得出对于人参药用价值的判断,尽管古人对于该原理并不清楚。如果等到原理全部清楚时中药才能够被应用,那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针对中医学的这个关键理念,有必要对于“科学”的定义加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