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在中医学中属于“口僻”“口眼㖞斜”“风中经络”等范畴。最早以“卒口僻”记载于《灵枢·经筋》,此后多在其症状后面加上病因对面瘫进行命名,如“偏风口㖞”“偏风口眼㖞”“中风口眼㖞”等,而这些病名大多属于中风病的中经络。至宋代陈无择正式提出“口眼㖞斜”,其作为面瘫的典型症状首见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并得到古今医家的广泛运用。直至金元时期张子和正式将“口眼㖞斜”从中风病中分出来。面瘫作为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涉及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情志内伤、气血不足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面瘫的中医学基础,可以提高辨证施治的精准性,制订个性化的中医外治法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日常护理与预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