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信息素养的普及与发展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国家教育部于2021年3月12日发布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该规范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2.0发展中,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求,结合高等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以标准规范促进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提升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是全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系列教材之一,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此,本教材编委会于2024年4月召开了《中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教材编写线上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中医药院校文献检索教学情况,为使教材进一步适应我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实际及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研究了教材的编写方案和计划。2024年6月,编委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教材审定会。会议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定,对某些内容做了补充和修正。会后,由各章负责人分别统稿,最后由主编审阅定稿。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中涉及的资源及统计数据均截至2024年8月。
本教材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编写原则,特色鲜明。①强化信息素养教育、职业素养、学术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思政引领;②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③突出中医药特色,厚植中医药传统文化;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大量基于现实需求的检索实例,强化科学检索思维的培养及检索能力的训练。本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理念新、资源新、数据新、实例新的“四新”一体化融合,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实用的教材。全书分为6章。内容及分工如下:绪论着重论述了信息素养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王柳萍负责编写;第一章为信息检索基础,由李欣、杨立勇负责编写;第二章为中医药图书检索,由郜峦、杨新杰负责编写;第三章为中医药期刊论文检索,由易安宁、吴地尧、郭乐负责编写;第四章为特种文献检索,由戴翥、郑坤负责编写;第五章为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由涂冬萍、张靖柯负责编写;第六章为文献的积累与管理利用,由郭强、王畅负责编写。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全国中医药院校信息检索课程广大教师的帮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予以鼎力支持。范家永、吉文辉、梁延光、黎汉津、胡滨、石锦云、王者悦、林文超、邓翀、辛宁等前辈,为教材建设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参考或引用了一些同类教材、专著以及专业论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信息资源、检索技术日新月异,本教材中难免有所疏漏,敬请各位同道、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订,使其更臻完善。
《中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编委会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