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志欲大”与“胆欲大”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语见《淮南子·主术训》。这条名言其实来自文子。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东汉班固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今有元代杜道坚所撰《文子缵义》十二卷。该书卷七《微明》引老子说:“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员,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旧唐书·孙思邈传》有“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句,将“志欲大”改为“胆欲大”。

对于这一改动,前人有过议论。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在所著《丹铅摘录》卷一说:“‘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亦出《淮南子》,而孙思邈引之。然‘胆欲大’之语有病,不若‘志欲大’之美也。能欲多而事欲鲜,此句不可少。孔明、思邈同引《淮南子》语,而优劣不同也。”

杨慎说孔明也曾引用过《淮南子》这句话。查检诸葛亮相关文集,未见有此引语,不知道杨氏所指出于孔明哪篇文字。虽然如此,但是杨慎认为孙思邈所引“胆欲大”比不上“志欲大”的意思倒是十分明显。我不同意杨慎的这个看法。

古人引文“花样”繁多。元代陈绎曾《文说·用事法》分为正用、反用、借用、暗用、对用、扳用、比用、倒用、泛用九类,明人高琦《文章一贯·引用》更剖为正用、历用、列用、衍用、援用、评用、反用、活用、设用、借用、假用、藏用、暗用以及逐段引证十四法。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有《引书用意》文。我也曾经撰写过小文《古人明引之法》,将其法归纳为直引、脱引、衍引、倒引、变引五种。其中“变引”举《医贯·消渴论》例:“《经》曰‘膏粱之变,饶生大疔’。此之谓也。”说《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句,赵献可变引其中四字。

孙思邈引“志欲大”为“胆欲大”也属于变引。不同处在于赵的变引,未改原义,孙的变引,略更原义。细细考究,孙思邈的这一变引实在得当并且佳妙:

第一,孙思邈这里谈的是对为医者的要求,而不是对志士仁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期望,“志大”过于悬隔,而“胆大”尺度正合。意思是既要像“赳赳武夫”那样勇往直前,大胆施治,又须“如履薄冰”般瞻前顾后,小心辨证。胆大、心小正好形成恰当的对举。

第二,《新唐书·孙思邈传》对胆大心小还特地加以疏解:“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这便同脏器的功能自然而然地贴近。

孙思邈这条引语一变,便同原句一样成为名言。连朱熹这样鼎鼎大名的理学家都曾引用过“胆欲大而心欲小”(见南宋黄士毅《朱子语类》卷七十六第十二章)。医家对此语则更多引说、探讨,最为著名的自然要数明代李中梓。他在所著《医宗必读》卷一专立《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其中对心小、胆大作如下阐释: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须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言心小于辨证、胆大于施治,可以说把握了其中的要领。

“胆欲大”与“志欲大”堪可比肩,各得其体,各有其用。

(原载《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5期) MJP3O4tp4hpzQmB8WLvd5uKS8UjyHK/z8uBLJ3KythXF5wmSXzSKAaB0WrTWnt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