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215—282)是著名的文史巨擘、医学大家。讲到文史著作,《帝王世纪》《玄晏春秋》以及“高士”“逸士”“列女”三传赫然在目,一提医学,《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震聋发聩。其实皇甫谧后半生患风痹,并一直同寒食散打交道,所撰一部有关寒食散的作品也是值得一说的。
《隋书·经籍志》记载“梁有……皇甫谧曹歙论寒食散方二卷”。所称“梁”指南北朝齐梁时期阮孝绪所著《七录》。“曹歙”之“歙”,《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作“翕”,系曹操之孙、东平灵王曹徽之子,承继乃父爵位,入晋封廪丘公。裴松之案:“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于世。”于此可见,皇甫谧曾撰有论寒食散方一类书籍。因未见确切书名,我曾署作“解服散说”(见史星海主编《皇甫谧遗著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此文虽然早已散佚,但在今传《诸病源候论》卷六第一《寒食散发候》、《医心方》卷十九与卷二十有关“服石”文中幸有明确引录。后者有部分引文未见于前者,二者不重复者,合计字数多达五千有余。以下凡未注明出处者,皆见于此二书所引。
综观这两部著作所引皇甫谧语,不仅论说寒食药的来历、盛行的缘由、服食的方法、服食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把寒食散症发作的证候归纳为五十一种,记述其具体的表现、发作的原因与对证疗治的方法,并提出防治寒食散症“六反”“七急”“八不可”“三无疑”的要求,其中尤其是描述滥服寒食散导致身体与心灵上的严重危害,给后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堪称有关寒食散的最早论述。
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七《寒食散》说:“皇甫谧深受其毒,故知之最详。”事实也确实如此。皇甫谧既曾目睹寒食散肆虐的酷烈状况,也有误服寒食散的惨痛教训,更是满怀防治寒食散肆虐的宝贵经验。皇甫谧曾经亲见误服寒食散的危害:有舌头缩入咽喉的,有痈疮发于背部的,有脊背肌肉溃烂的,有一家六人丧命的。皇甫谧本人也曾深受其害,导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晋书·皇甫谧传》),甚至食物不能下咽,“对食垂涕,援刀欲自刺”。像这样的现象,竟然“岁有八九”。幸赖其兄皇甫士元从方书中捡得三黄汤方,服后大泻,方才转危为安。后来他强迫自己吃冷食,饮凉水,用冷水沐浴,病情逐渐得到控制。不唯如此,而且还救得“以药困绝”的姜姓患者一命。咸宁四年(278),平阳太守刘泰亦蹈此覆辙,向皇甫谧讨教解救方法。时年64岁的皇甫谧于是“求诸《本草》,考以《素问》”,把“皆吾所亲更”,即同寒食散症抗争的亲身经历加以记载,汇集成一书,交付刘太守。今之所传,或出乎此。
(原载《中医药文化》2006年第5期,题作“皇甫谧‘三折臂’”;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11期,题作“寒食散”。今合改为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