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异曲同工

医家治病,多有规章法度,所谓热者寒之、虚者补之之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有“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的告诫,即上病治上,因势利导,这属于常规治法。否则,上吐下泻的祸患旋踵而至。虽然如此,但是也有辨证得当,反用其法的。

《金匮》同篇有“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条。一吃就吐,表明肠胃实热,浊气不降,以致食入即上逆而呕。大黄甘草汤清实热,并除肠胃积滞,实热、积滞一除,不治吐而吐自止。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呕吐》有“呕吐,得小便通少缓”之说,故治呕每以苦辛降逆为主,酸苦泄热佐之。《金匮》与叶天士所说都属于上病下治法。

朱丹溪治小便不利,不用通下之常法,却用催吐的变法。《丹溪心法·痢》与戴良《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记载朱丹溪依据右手寸部脉象弦滑,诊为肺有积痰,而肺属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比如水滴(注水以供磨墨用的文具,也称水注),必定要上窍通畅,而后下窍的尿液方才能够泄出。这叫作“提壶揭盖”,属于下病上治法。

上病救下,下病救上,似出常规之外,而合乎情理之中,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8期) sQfwNklJaGhfsG5GACjWb5jz+AQesmwMxiYw7WNCrIEoRVFR9tUb/zSmdHjkoB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