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仓公部分记载,仓公淳于意为学医曾经先后拜过两位老师。一位是公孙光,另一位是公乘阳庆。这两位老师的医术水准、名望高低以及对医术传授的看法每每同中有异。
就医术来说,阳庆比公孙光高出多多。这可以由两个方面看出:
一由淳于意从两位老师所学医术而言。淳于意从公孙光处学到调理阴阳的医方以及口头流传的医理与临证经验。而阳庆传授给淳于意的就丰富多了,医学理论类的有《脉书》《上经》《下经》诸秘籍与药论,临诊经验类的有诊断术、砭石术以及房中术等。淳于意专心学了三年,出而诊治疾病,判断死生,皆有效验。
二从两位老师的相互看法来说。公孙光对阳庆的看法是我不如阳庆,他的医方非常奇妙,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阳庆则认为公孙光不是擅长学习医术的人,以致公孙光中年时曾想向他请教,他都不愿意传授。阳庆接纳淳于意为弟子后,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尽去而方书,非是也”“更悉以禁方予之”,全部抛开你学过的医书,这些都不正确,另外如数授以禁方。可见阳庆对公孙光不屑一顾的心态。
就闻名的程度来说,公孙光反倒高于阳庆。淳于意当初要拜师学医时,还“不闻师庆为方善也”,而“闻菑川唐里公孙光善为古传方”,不知道阳庆处方好,倒听说公孙光谙熟古代的传方,因而前往谒见,遂拜师于公孙光门下。为什么阳庆医术高超却少有声名,淳于意有个解释,说阳庆“不肯为人治病,当以此故不闻”。
就对医术传授的看法来说,两位老师虽然全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了淳于意,但头脑里皆有秘不轻授的思想,对淳于意都曾有过叮嘱,在这一点上倒是难分伯仲。公孙光关照淳于意“毋以教人”,不要传授给他人。阳庆吩咐淳于意“慎毋令我子孙知若学我方也”,即小心不要让我的子孙知道你学了我的方术。
除此之外,淳于意的这两位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也是有同有异,那就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关系。淳于意在公孙光面前深入分析论说医方,公孙光高兴地说:“公必为国工。”说你一定会成为国医。接着便向淳于意推荐了阳庆:“同产处临菑,善为方,吾不若。”阳庆是临菑人,这是以里籍指代人。所谓“同产”,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六十四《慕容彦超传》条:“异姓而称同产,当是同母异父弟。”可知阳庆与公孙光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关系,因而两人的姓氏有别,一姓阳,一姓公孙,里籍也不同,一为临菑,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一为菑川,在今山东省寿光市南。
(原载《中医药文化》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