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活动号召,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组织院前与院内急诊急救专家、上海红十字会急救专家共同编写了《急救响应者——现场初级急救实施课程》一书。全书分为十四堂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院前急救相关知识进行流程化介绍。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四大模块,配合“上海120”标准化课程设置,为市民提供一种较为实用的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材。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各种意外导致非正常死亡超过320万人,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超过50多万人,平均每6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搏骤停。而院前急救是居民健康的第一前线,是保卫健康的急先锋,是生命的保护线,维系着广大百姓的健康安危。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在发病最初的“黄金4分钟”内接受有效的心肺复苏,其存活率可达到50%。实际情况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心搏骤停生存率都维持在10%以上,而中国不到1%。“上海120”已经实现了到达现场时间在12分钟以内,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然而心搏骤停复苏急救存活率仍然较低,这也与旁观者是否愿意施救有关。其他意外伤害事件,比如创伤大出血的急救也需要在“白金10分钟”内施救,溺水最佳施救时间也在5分钟内,这都需要市民在救护车赶到现场前实施救助才能实现。

近年来,保护施救者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上海市急救服务条例》第四十二条,都明确了“见义勇为免责”的原则。中国版“好人法”让施救者不再有后顾之忧,让更多群众愿意加入救助者的行列。为了有效组织公众自愿参与急救,“上海120”发起“急救志愿者手机端应用程序”行动,让具备急救技能的普通公众,接收“120调度系统”发布的求救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急救,与“120急救”无缝对接。该行动将“偶遇式”急救转化为“精准式”急救,可进一步完善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填补“120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空窗期”。

通过理论学习,并结合“上海120”的实操培训课程,相信普通市民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在他人需要救助的时候,愿意出手挽救他人的生命,共建健康上海新面貌!

潘曙明
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
2024年10月 4coEuY9NxsOkdLZKjO0edPYFjvJeXoN8fHEM5FBJoLKaC51hXdpd4lWRS1AIfF5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