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表达性书写”是一种有效的亲子沟通

在我们家,当弟弟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兄弟俩一直相安无事,哥哥也非常疼爱弟弟。随着弟弟一天天长大,会爬了,能站立了,学会走路了,哥哥突然发现弟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于是,第二次“二胎危机”又出现了。

转眼弟弟已经两岁多了,哥哥读小学三年级了,这时哥哥突然变得有些高冷。每天回到家,他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出来了也不爱跟我们说话。每天晚上,我们带弟弟去商场遛弯儿,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嚷着“我也要去”,而是说“你们去吧,我想一个人在家待着”。

他在衣橱里开辟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在里面准备了食物、饮料、玩具、电灯等。平时的网课,他也喜欢躲在“秘密基地”里面上。

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不想一起出去,应该是想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玩会儿游戏。至于“秘密基地”,谁不希望有这样一个城堡似的小天地,里面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但是鹿老师有点担心:“这孩子怎么跟我们不亲热了?也不爱叽叽喳喳了,整天一个人猫着。”我一想也是,虽说孩子越大会和父母越疏远,但他才8岁,这青春期是不是来得有点早了?

于是,我打算和他开诚布公地交流。我问他:“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你可以告诉爸爸。”他冷冷地回答:“没有。”我接着又问:“是因为没让你痛快玩游戏吗?”“是因为弟弟的事情吗?”“在学校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他都回答说:“哎呀,没有!我都说了没有,你怎么不信呢?”

晚上,鹿老师不死心,再次强调:“如果你有不开心的事情,一定要信任妈妈,妈妈会尽力帮你解决问题的。”结果他把被子蒙在头上说了句“妈妈,睡吧”,便转过身去,把后背留给了我们。

这时我意识到问题了,他一定有心事,而且十之八九和弟弟有关。虽然我们会有意识地注意兄弟间的平衡,但弟弟毕竟幼小,要喂饭,要帮忙穿衣服,要帮忙洗澡,要有人陪着玩。他不理解,为什么他就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还得自己写作业。

我找了个机会想再和他聊聊:“爸爸可以和你聊一聊吗?”结果,他不耐烦地说:“哎呀,爸爸你怎么又来了?”然后,不管我怎么开导,他都不肯再说话,留下我和鹿老师面面相觑。

我们发现,成年人之间“好好聊一聊”的方式,在孩子身上不管用。我们自认为的真诚交流,他好像很抗拒。这可能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是在讲道理,但他会觉得我是在说教,试图说服他来理解爸爸、妈妈和弟弟。

鹿老师提议:“我们只能先理解他的不理解,接受他的不接受。”

“暂时不要再‘沟通’了,先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是真诚的,从未减少过。”我赞同道。

隔天鹿老师和他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在床头放了一个鞋盒做的信箱,你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可以写信或者画画给我,好吗?”他对这个游戏似乎很有兴趣,眼中闪着光说:“好!我也要做一个信箱放在我的秘密基地,让妈妈给我写信!”说完,他就开心地去秘密基地鼓捣信箱了。

第一天,他画了一幅画送给妈妈,标题是:生气的妈妈。画中,妈妈气得头顶冒烟,皱着眉头,瞪大了眼睛,瘪着嘴,还跺着脚,脚底下写着一个大大的“砰”。鹿老师给他回信说:“我看见天上有一朵云很像棉花糖,要是能摘下来给你吃就好了。”

第二天,他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妈妈是大坏蛋!”鹿老师回信说:“我看你像个大黑耗子,整天在屋里上蹿下跳!”

第三天,他给妈妈回信道:“哼!妈妈是臭㞎㞎!”鹿老师回他:“爸爸比我更臭,不信你去闻闻。”

第四天,他写信说不想写作业,鹿老师回信说她也不想上班。

“他那幅画的创意很好,表达得很生动,但是画画的技法有所欠缺,写的内容也都没有个正形。”我和鹿老师说道。鹿老师问:“你记不记得你跟我说过‘表达性书写’?”

表达性书写是通过书写来表达自我情感和情绪的一种方式,实证发现,表达性书写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925年,美国教育家休斯·默恩斯在中小学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其核心理念就在于“自我表达”。

“咱们总是记得这些理论,却又在实践中忘了初衷。我做这个信箱是希望走进他的内心,希望他有表达情绪的通道和力量,而不是给他布置作业,所以我们不用评价他的画技,也不去期待他‘应该’写出多么优美的内容。如果他需要提升画画技能和写作文的技巧,都可以再说。”鹿老师说。“你说得对,至少他现在做到了第一步,把情绪发泄出来了。”我赞同道。

当天晚上,网络社交媒体大数据就给我们推送了一对母女的书信对话。女儿的字写得很好,文笔也挺不错。妈妈回信说:“你的字体有很大进步,但是书面表达的能力还不行,需要提升,离妈妈的要求还差很多。妈妈希望你以后能多看文学书籍,争取不断进步。”评论区里,网友们高赞的评论是:“不要再自我感动了。”“令人窒息的妈妈。”“我要是你女儿,我再也不想给你写信了。”我察觉到大概是太久不做小孩了,我已经忘了做孩子的感受。于是,我赶紧标记下来,引以为戒。

第五天,他在给妈妈的信里写道“我爱你”,还在旁边放了一块巧克力。鹿老师吃了巧克力,回复他“我更爱你”,并在信的旁边放上了巧克力的包装纸。

这样又过了两天,鹿老师睡觉前又问了一遍:“可以告诉我,你现在为什么不跟我好吗?”

他回答说:“因为你和爸爸晚上带弟弟出去玩,我叫你留在家里陪我写作业,可你说弟弟一个人坐在车后排会害怕。第二天我又请求你留下来陪我写作业,你还是这么说。我就想,有没有人陪写作业,又有什么区别呢?跟不跟你说话,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这才想起来,大概两周之前确实有这么回事,但他后来没有提起,我们也就没再注意。

鹿老师哭着向他道歉说:“对不起。”“没关系,我不生气了。但你这样哭,我也会想哭的。”他答道。我安慰他:“如果你想哭,就哭吧。”结果,他号啕大哭起来,我在旁边给他递纸巾。大约哭了5分钟,他终于转过身来面对着妈妈,抱着她说:“妈妈,我爱你。”

从那以后他不再高冷,恢复了原来叽叽喳喳的小孩模样,每天缠着我们玩,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鹿老师也和他约定好了陪伴时间的分配。在亲子关系的摸索之路上,我们又解决了一个危机。 iMuhjo3vNCCYICcU0S3WCyr4DzOc6vRJBgSygxIQvYrqq5spL+Ss1i3iGv5KfA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