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的本质含义是通过使用相互理解的标记、符号或语义规则,将信息从一个实体或群组传递到另一个实体或群组的行为。这里可以认为信息是对一个抽象或具体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从通信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 [1]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都曾经作为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按照时间脉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原始信息通信技术、古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的表达、传递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早在远古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是通过一些辅助的东西或简单的图画来表述信息的。如北美的印第安人通过带有横杆的木橛的数量来表示出行时间,他们在离家狩猎时,在屋边钉下几根带有横杆的木橛,一根表示要过一昼夜才回来,两根表示两昼夜。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结绳记事”,利用不同颜色、不同类型的绳结来表达不同的事物。此外,在原始社会还有另一种信息表述的方法——图画,即通过画在树皮、皮革或其他东西上的图形来表示信息。以上这些原始的信息表达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原始的信息存储技术。
而在通信(即信息的传递)方面,原始人大多是通过手势来直接交流的,并通过约定的规则解析物品或图画来获取其中的信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文明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推动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是信息技术的一大变革,使得人类能够方便地进行信息的表述、传递和存储。
在通信方面,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沟通方法,“烽火”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烽火”是我国古代军事上使用的一种报警信号,通过点燃在高台建筑上易燃的柴草,利用火光和白烟来有效地传递告警信息。另外,驿站也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备的驿传体系。除此之外,“飞鸽传书”也是一种民间常用的信息传递方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记录、存储和传递信息,是一种新的信息存储方式;火药的发明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法,特别是用于军事上,通过发射焰火向军队传递信息以便采取行动。
人类的信息通信技术在经历了从烽火、驿站到邮寄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在工业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驱动下,出现了大量新型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包括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雷达、电视、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多种通信方法,形成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和主流。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等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 [2] 。其中,19世纪的5项重大发明,即电报、电话、电磁波、无线电波和信息编码技术,构建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石。
到了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光纤技术等的发明和推广应用,使得信息通信技术进入了高速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综合化时代。在通信技术上,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信息量的迅猛增加,对通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支持语音通话的移动通信系统,并逐步演进至当前的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同时,为了实现大量的信息传输,由数字传输和分时交换技术组成的数据通信网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Internet”(互联网)的兴起,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当前,数字化驱动的移动通信系统和互联网相融合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并渗透进入了各行各业,形成了多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运维模式。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为融合的网络架构需求、更为丰富的多媒体业务需求、网络的宽带化需求和网络技术的智能化需求等,这些需求推动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
(1)融合的网络架构需求
当前,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 IP 技术成为网络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此外,为了满足异构终端和丰富的业务需求,由传统的定制化设备支撑的通信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升级迭代的要求,因此,基于虚拟化技术的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了业务和控制分离的网络架构,实现网络功能的弹性重构和业务的灵活编排,是网络融合架构的发展趋势。
(2)更为丰富的多媒体业务需求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希望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享受各种与办公、娱乐、生活相关的个性化多媒体服务。除了个人业务之外,交通运输、教育科研、工业应用等行业的智慧交通、在线教育、精准工业控制等新型多媒体业务形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些发展趋势都对业务终端、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而泛在化的宽带无线接入是支撑多媒体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3)网络的宽带化需求
为了支持泛在多场景下的多媒体业务,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提供更高的带宽和高可靠的业务质量保障方案。在无线接入侧,需要更高效的频谱利用技术,如通过毫米波通信、认知无线电、大规模MIMO等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核心网侧,需要通过密集波分复用、OTN等技术实现高带宽传输,通过网络切片等技术实现差异化业务的服务保障。
(4)网络技术的智能化需求
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终端接入和异构的业务资源需求,对网络的资源分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同时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差异化资源需求,需要网络实现自主弹性的动态资源调度和快速的网络运维决策。传统以被动响应、预设规则为基础的资源调度方法和以人工为主的运维决策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资源动态调度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全局化的数据感知、处理和分析,以及精准高效的推演决策,正成为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