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2 路由协议

早期的路由协议采用动态权重计算路由,链路权重伴随着流量变化而不断变化。网络流量是瞬息万变的,以流量为权重基础的路由算法必须不断地进行路由调整、不断地优化,以形成稳定的路径。流量的动态性使得这一目标难以达成。基于流量的路径调整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带宽资源利用率,充分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统计意义上可以优化整体网络性能,为所有网络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Internet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从网络运营的角度而言,需要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以获取更多的利润,提升所有网络用户的服务体验并不是网络运营者追求的目标,毕竟IP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随着路由协议的标准化,综合技术、经济等方面,目前主流路由协议的权重不再是动态的,而是静态的。将随流量变化进行路由调整的问题逐步转化为用户的QoS需求或者网络的QoS保证技术问题。路由协议聚焦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感知和响应拓扑变化,追求快速收敛,减少环路的产生,避免路由振荡,提升路由的稳定性。

IETF在路由的技术要求中对IGP路由协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要求中看出IGP路由协议关注的目标在于快速、稳定、安全,路由协议与网络承载的流量不应当产生关系,路由协议应聚焦基于网络拓扑进行路由计算。

路由协议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为基于Bellman-Ford算法的距离矢量协议;另一类为基于Dijkstra算法的链路状态协议。

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是RIP,它以跳数作为度量路径优劣的权重,端到端路径上包含几个网络节点就是几跳。跳数只衡量端到端路径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是一种衡量路径长度的方法,但较长的路径链路带宽可能更大,传送效率更高;较短的路径链路带宽小,传送效率低。因此,基于跳数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衡量端到端路径优劣的方法。RIP存在距离协议的普遍缺点(例如计数到无穷大、无法实现快速环路检测等),导致算法无法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包括OSPF和IS-IS,它们通过累计端到端的链路代价比较路径的优劣。这两种协议只要求链路代价可以配置,并未明确指明链路代价通过何种方法计算得到,这给协议设计者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协议设计者可以套用基于时延的链路代价生成方法,或者基于跳数归一化的路径代价生成方法。当前最佳实践是采用静态生成方法,即将链路带宽的倒数作为链路代价。 IkGPrd7LhTjuCPqeX+YHKPmUvZYxgsHENXkfMyJaPu5Agohx0nmrPhZ1tx4qQs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