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待疾病的心态,是疾病的一部分

人生之旅,注定要走过一些由疾病组成的山脉与河流。对一些人来说,山要低一些,河要窄一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山是险峻的山,河是宽大的河;而对于更少数的人来说,他们一生都可能处于某种或者几种疾病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旅程,就全无平坦的大道可走了。表面看起来,疾病是一个铁定的事实和真相——它就在那里。很多疾病会造成肉眼可见的器官或者组织的损伤;另外一些疾病造成的损伤,需要用特殊仪器才能观察到;还有为数不少的疾病,它们造成的损害,是目前为止任何先进仪器都无法检测到的,但是它们所制造的痛苦、恐惧和哀伤等,能够被当事人清晰地感觉到。

所以,用否认疾病的存在来逃避疾病,不是明智之举。有时候,这样做甚至是危险的。我曾经说女孩的痛经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引起了不少女孩的抗议,她们误认为我在否认痛经的痛苦。这使我不得不辩解:痛经的疼痛是真实的,但它的原因多半是心理上的,这样的理解可以引导我们去消除导致痛经的心理原因,从而消除痛经带来的真实的痛苦。

但是,疾病作为真相,仍然有许多可以质疑的地方。比如癌症,同样部位、同样恶性程度的癌症,对不同的人来说,真的就有不同的预后。这当然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忽略的是,这还与个人的人格或者说心态大有关系。现代医学已经把一个患者对待疾病的心态,当成其疾病的一部分了。

首先,从发病原因来说,几乎所有疾病的产生(也许纯遗传学疾病除外),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因素参与其中。比如病毒性感冒,看起来跟心理因素没关系,但是,没有人会否认,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的情绪中,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感染病毒并发病的可能性就自然会增加。

其次,生病之后面对疾病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疾病所采取的行动:悲观者也许选择放弃,乐观者可能选择反抗。

最后,不同的心态导致的后果自然也不一样。一项针对高血压病人预后的研究报告显示,十年间,病后做心理治疗的小组成员的死亡率,仅仅是没有做心理治疗的小组的一半。

有人统计,在综合医院看门诊的70%的病人,应该同时去看心理医生。这个数字真的是很大了。遗憾的是,真正去看的人,估计连千分之一都不到。无数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选择了做“孤胆英雄”,放弃了寻找专业帮助的宝贵机会。

所谓人生的真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的真相很让人怀疑。疾病也是一样,疾病的真相或许的确有那么一部分在那里,但还有一部分并非真相,而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建构出来的虚幻。

英国精神分析师比昂说,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要把无限变成有限的。这个原则用在对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上,就是要把疾病对人看似无限的影响,缩小到有限的程度。

《爱的功课》这本书,呈现出在专业人员帮助下,疾病的影响是怎样被有限化,或者说怎样被限定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的。当划定了疾病不可能完全没有的最小活动范围之后,我们就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了健康和自由。

人的一生,也行走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对小孩来说,生命好像可以长到无限的程度,慢慢长大之后,就能感觉到生命的有限了。这个变化是成熟的一部分。还有人生中的那些事情,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不再年轻的时候就会感到,人一辈子做成一两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一定要找一种需要从有限到无限的事情,我选择这本书涉及的主题:爱。从爱自己到爱别人,从爱亲人到爱朋友,从爱健康的人到爱病人——所有这些向无限行走的方向,直接就等于一个人人格的成长方向。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就是:疾病向后退,退到有限;爱向前走,走向无限。有这样的人生,在那无法逃避的大限来临之时,我们可以做到无悔。 769g5X4hC1ntZ3gVbM+hLUMJgatti1T6FmV+G2C8UEwsmayzMV8NMa0vohDKgk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