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橘子,母亲会特意把橘子皮剥的很完整,再细心地整理好放在阳台上,让它自然风干,等炖肉的时候就丢一片。因为有了这橘皮的清香,我们总会比平常多吃两口肉,多喝两口汤。因此,母亲炖的那锅肉汤很少有过夜的时候。学了中医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橘皮,正是良药“陈皮”的来源。
陈皮,是由经过处理陈化的橘皮制成,“一两陈皮一两金”,它也是公认的养生“宝”。
第一,陈皮能调节身体的气。气滞的感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的气降不下去,胸口、肚子胀得难受;有的气跑错了地方,总是让人忍不住打嗝。陈皮作为理气药,能让五脏六腑的气都到正确的位置。
第二,陈皮能烘干体内的湿气。湿气重的人体型不算胖,但肚子却大大的,这都是湿气聚集在中焦脾胃的表现。陈皮是温性食材,能燥湿,可以像烘干机一样把体内的水湿烘干,再通过其理气的能力,把身体的死水变成活水,把身体的浊物通通给排掉。
人到中年,凡是跟“气”和“湿”有关的小毛病或多或少都沾一点,如胀气、痰湿、脾胃不和等,适时使用陈皮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气顺湿除,则百病散”。
陈皮虽好,但也需要正确使用,否则可能会伤身。
单单用一味陈皮泡水,偶尔喝一次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长期喝、大量喝,陈皮行气的力度过强,反而会伤气、耗气,越喝越觉得气虚,身体也感觉更加乏力,对孩子、老人以及气血虚弱的人来说尤其不适合。
习惯了通过陈皮泡水来养生的人,可以尝试另一种吃法:熬陈皮大米粥。刚出锅的大米粥热乎乎的,热本身就是一种阳气的力量,可以化解秋冬的阴寒。陈皮用量为3~10克(根据米量调整),这样既不会妨碍大米补益中气的能力,气虚的人喝了也能得到补益。
而且陈皮有一个特点:“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陈皮就像一个忠臣,你说要往东,它绝不往西,并且还能增强其他成分的功效,就像给你的马儿配上马鞍,助你奔跑得更快。
大米的作用在于“补”,直接入阳明胃经,这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脉,能提升气血的生成能力,陈皮的加入让这种效果直接翻倍,补而不滞,身体气血充足后,手脚这些四肢末端也能有气血到达,整个秋冬都会温暖无比。这种方法最适合秋冬气血不足、手脚冰冷、每天久坐办公室无法运动的人。
经常感到腹胀,好像肚子里像有气排不出,或者吃一点东西就肚子胀的人,更适合经常食用陈皮大米粥,以帮助排出肠道里的浊气。气顺了,身体通了,抵抗力自然增强,冬天也不容易感冒。
陈皮味苦辛,性温。辛味和苦味可以燥湿,温可以散寒,因此陈皮主要用于调理寒湿痰。
秋冬季节感冒后的痰大多是寒湿痰,质地稀,颜色白,有些能咳出来,可以直接观察到;有些则咳不出来,只能通过看舌苔等方法综合判断。如果舌苔呈现薄白苔的状态,喜欢喝热水,身体怕冷、怕风,基本可以判断是受了风寒,此时使用陈皮是比较合适的。
风寒前期可以饮用葱姜陈皮水。
风寒侵入身体,一般先从皮毛开始,逐渐深入身体的经脉之中。驱赶风寒湿邪需要从内到外进行。陈皮的行气力量很强,它能深入中下焦、经脉处,把邪气驱赶出来;葱白和姜丝则主要起到的是解表作用。我们得风寒感冒的时候,身体不会自行发汗,毛孔处于紧闭状态,葱白和姜丝能够帮助身体把毛孔打开,使邪气得以顺畅排出。
材料:3片生姜,3根带根须的葱白,1小块陈皮。
步骤:
1.先煮陈皮,待水煮沸后,下入葱白和姜丝,煮3分钟后即可起锅。
2.趁热饮用,葱白和葱须可以一起食用。
注意事项: 葱姜陈皮水在刚开始有风寒症状的时候使用效果最好:如运动后出汗,可以喝一碗作为预防;受了凉风,有点打喷嚏,有点上涌的稀薄白痰,应尽快饮用,以避免寒湿入里。
如果喝得不及时,发现已有嗓子疼、舌苔薄黄、黄痰、身体发热等症状时,请勿使用此方,建议面诊医生。
感冒痊愈后,如果仍有少许难以化掉的白痰,可以尝试熬一份陈皮萝卜山药水饮用。
陈皮负责驱寒、化痰,萝卜负责消积食、通气,避免挡住邪气的出路。两者组合,一个温燥,一个凉润,使得萝卜陈皮水变得中性平和。
单有这两种食材,已经可以达到散寒化痰的效果,但还缺一份排邪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再加入既能补气又能健脾的山药,让虚弱的身体有足够的“正气”,以便更快、更彻底地排除邪气,不留后患。即使是能吃辅食的孩子也可以喝这种汤,吃着吃着,痰没了,因为生病造成的脾胃虚弱也能被山药补回来。
材料:1根铁棍山药,100克白萝卜,5~10克陈皮。
步骤:
1.一根山药去皮后切块,备用。
2.白萝卜洗干净,带皮切片(萝卜皮的下气、化痰作用强过萝卜肉)。
3.将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
4.过滤食材,待水温适宜时即可饮用,分三次喝完。
无论是陈皮大米粥还是陈皮萝卜山药水,陈皮要想用得好,只需注意两点:一是用量,二是配伍。
如果长期食用,用量不宜过多,不管做汤还是做菜,饮茶还是泡脚,每次3~10克就可以,用量过多容易耗气;陈皮可以理气,在配伍上应该加入一些能够补气的食材,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由于陈皮性温,对阴虚、容易口渴或有内热的人来说,可以先不吃,或者搭配一些滋阴生津的食材。
了解陈皮的用法后,我们可以自行进行合理的食材搭配。比如,秋冬怕冷,不想运动,但又想排身体浊物、减肥的人,就可以选择吃陈皮苹果山楂水。
苹果,“主补中焦诸不足气”“炖膏食之生津”。山楂,“化饮食,消肉积”。苹果虽然是一种水果,但是性味平和,煮熟后适合大多数体质食用。关键的是它能补气和补津液。在进行运动、泡脚或食用祛湿食材的时候,身体的津液和气也会随之流失,人们总觉得内里干燥口渴。陈皮祛痰湿,山楂消积食,苹果补气补津液,补消之间,维持身体充足的能量。每天喝一点陈皮苹果山楂水,可以清洁肠胃,排出身体里的浊物和浊气,补回干净的水分,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告别小肚腩。
材料:陈皮1/3朵,苹果半个,山楂干2~4片。
步骤:将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煮,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冰糖,煮好后直接喝,里面的材料不必食用。
冬天吃得比较多,体内难免积热,饭后或者日常饮用这款排浊的汤水,喝完后身体暖暖的,痰湿减少,身体轻松,精力充沛,脸色也会变得更加红润。
优质的陈皮药用价值较高,我们平时用作食疗时可以选择自制。
陈皮,“三分看皮,七分看陈”。如果我们希望陈皮的效果好一些,可以选择特定品种的橘子,如广东的茶枝柑、温州的蜜柑、四川的红橘、福州的福橘等。如果手边没有这些品种,普通的橘子也可以使用,但不能选用没有成熟的青皮橘子(制作出来的是青皮)。
陈皮的“陈”,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只晒三五天并不算陈皮,至少要晒一年以上才好。
鲜橘皮用手挤压时会有刺激性的汁液迸出,千万不要溅到眼睛里,这种刺激性的物质让它的使用范围受限,价值低,还可能含有化学制剂。而经过处理的陈皮可以很好地规避上述问题,经过发酵也会让其具有更多的药用价值,性质平和,易于搭配。
步骤:
1.洗皮:将橘皮用淘米水浸泡半天,再进行冲洗,可以去掉橘子皮上的果蜡等。
2.晾晒:放到阳光下晾晒(避免暴晒),自然风干或者阴干。
3.软化:将风干的橘皮放入玻璃瓶中保存,让其自然陈化,太阳晴朗时,每隔几个月拿出来晒一晒,以避免长霉长虫。
4.干燥:等到完全干燥后即可使用。
如果等不及,可以直接购买陈皮,享受陈皮带来的好处,无论是炖汤、做菜还是制作点心都很合适。不过需要注意,正在服药期间的人、孕妇以及患有热性咳嗽的人不要吃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