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三十多年的体寒患者,小艾比一般人更怕冷。
北方初冬,当大家还穿大衣时,小艾就已经早早套上厚厚的羽绒服;初春时节,大家已经换上轻薄的外套,她却仍然穿着大棉袄;即便是美女们穿着露出纤细脚踝的裙子或裤子时,她还得穿上长筒袜、长裤,并要用袜子紧紧包裹住里层的秋裤才踏实。即使穿着如此厚重的衣服,她仍然觉得吹一点风就会全身发冷,脚脖处有凉风往里钻,从大腿、膝盖,再到小腿和脚都是凉的。每天晚上睡觉时,她的双脚都是冰凉的,要上床暖一会儿才能勉强回暖。最严重时,夜里两小时左右就要起床去一次厕所,晚上是万万不敢喝水的,经常无法连续睡眠。
小艾还有很严重的痛经问题,来例假的第一天她几乎无法起床,肚子痛、腰痛,整个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怕风,怕冷,手、腿、脚冰凉,这是身体阳气不足的表现。当发展到腰痛、起夜,小便清长,基本上说明阳虚已经深入了下焦,肾的阳气已经不足了。如果把阳气不足的程度分为十个等级,那么小艾的情况至少已经达到6~7级,属于中重度的阳虚了。但自从她学习了中医,并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后,她的身体状况逐年好转。
究竟是什么彻底改变了小艾三十多年的体寒和阳气不足呢?首先要知道阳气是如何流失的,再循序渐进地解决体寒的问题。
小艾从小就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每年冬天都离不开医生的照料。小时候常打屁股针,一打就是几年。抗生素相对偏寒凉,频繁使用给身体堆积了一些寒湿,损伤了阳气。随着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家里买了冰箱,小艾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雪糕。每天放学回家,她总是先来一根奶油冰棍。这种寒凉的饮食习惯导致她脾胃的阳气更弱了。工作后,小艾延续了爱吃生冷食物的习惯,脾胃状况越来越弱。
后来离家上学住在学校,衣服都需要自己洗,冬天自来水管道的水透心凉。这些生活细节上的疏忽让本就体寒的小艾雪上加霜。
小艾还有熬夜的习惯。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是阴阳交接的重要时段,此时身体的阴气最盛,一阳初升,本应在这个时间段休息,但小艾却迟迟不睡,使得身体的阳气无法正常生发,进一步加重了体寒。
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她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首先改变的是喝水的方式,一定要喝温水,夏天45摄氏度,冬天55摄氏度,从不喝冰水。一年四季不吃冷饮,甚至凉菜也很少吃,水果也只是适量选择不太寒凉的品种,以保护脾胃的阳气。她常年穿袜子,即使是在三伏天也不会光脚穿鞋。寒从脚底起,保护好下焦的能量,不去损伤阳气。她也不会在早晨刚起床时就洗头。即使头发有些脏乱,出席重要的场合,也不会早起洗头。头为诸阳之首,早晨洗头,容易把初生的小火苗给浇灭。她努力保证早睡,尤其是秋冬季节,最晚在10点半前入睡。
做到这些,小艾首先是减少了影响自己体寒的外因。
艾灸也叫“地之阳”,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提升阳气。艾草是一种纯阳之物,特别擅长通经络、祛寒湿、补阳气。小艾每周会坚持艾灸1~2次,每次20~30分钟,已经坚持了近三年。第一年坚持艾灸下来,她的手慢慢变得温暖了,即使冬天不戴手套出门,手也是温热的。第二年,她的脚也不再怕冷了。
今年是她艾灸的第三个年头,痛经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她现在可以和大多数人一样正常穿衣。生了二胎宝宝后,她还有个神奇的发现,当年生大宝后用母乳喂养,大宝的舌苔总是泛白,脾胃也虚寒。但今年二宝的舌苔几乎没有出现发白厚腻的情况,说明当小艾的身体暖和起来,体寒得到了改善,她的奶水也不再寒凉了。
这是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并坚持艾灸,小艾陈年的体寒改善了,气血通畅,整个人的阳气也更为充足了。
日常调理体寒,小艾选择的是自己最容易操作的两个穴位:神阙穴和阳池穴。这两个穴位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能艾灸。日常在家可以选择手持悬灸的方法——用手拿着艾条直接对准穴位艾灸。无烟不成艾,无火不成灸。有火、有烟,是最传统的古法艾灸。
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肚脐处,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可谓牵一穴而动全身,艾灸神阙,可以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刚开始艾灸神阙的时候,只有肚脐周围感到暖,整个腿脚还是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艾灸的热量开始从肚子往下走,“热力”走到大腿,大腿就慢慢温暖起来。然后慢慢到膝盖,再缓慢延伸到小腿,最后艾的热力蔓延到脚。
这其实就是艾的能量推动着身体的气血运行,用温暖的力量一点点化开原本的寒和滞,打通气血的循环,从而带动全身阳气的提升。这一过程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感受能量的流动。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五行属火。它能通调三焦,生发阳气,沟通表里。因为穴位在手腕上,随手点燃一根艾条,坐下来就可以开始艾灸。
艾灸阳池穴,最明显的改善就是手开始变暖,手腕的僵痛冰凉感消失了。
阳池穴就像是阳气汇聚的池子,能够持续地提供能量,它能使手脚变得温暖;又像温泉能温经暖脉,它能使寒凝融化,冰凉散开。慢慢地,我们就能恢复到四肢温暖、气血通畅的状态。当自己的身体状态提升时,即使外界降温下雪,也有足够的能量抵御寒邪。
很多人刚开始艾灸的时候会有“上火”的感觉,感觉自己不是在艾灸,好像是在烤肉,每次艾灸后皮肤都被灸得红红的,艾灸时总以为艾条离穴位越近越热越好。其实艾灸应该以感觉到温和、温暖为宜,如果感觉到“烫”就不对了。优质的艾条能很好地渗透皮肤,艾灸时皮肤不红,但摸上去穴位是热的,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新手艾灸担心上火,有三个办法可以帮助引火下行。
1.艾灸的当天晚上,用热水泡脚。
2.艾灸时,可以最后艾灸5分钟的涌泉穴。
3.艾灸后,搓热双侧脚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