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胆小?怯懦?追溯恐惧之源

我的秘密日记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很胆小。每当老师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我的心跳就会加速,手心出汗,脑子里一片混乱。我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或被同学嘲笑。即使老师提问时没有点到我,我也会紧张得如坐针毡。

学校才艺表演时,妈妈鼓励我上台唱歌,但一想到要在众人面前表演,我便退缩了。我告诉妈妈我不想参加,虽然她有些失望,但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可看到其他同学勇敢表演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好懦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自信呢?

还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去游乐园玩。当我们来到过山车前,我却突然害怕了。看着同学们兴奋地排队,我却只能站在一旁,感到既失落又自责。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总是这么胆小,害怕尝试新事物呢?

我想要克服这种恐惧,却不知道如何开始。我想知道,这些恐惧感究竟从何而来?

心理专家帮帮忙

胆怯和恐惧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或可能带来威胁的情况时的自然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孩子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公众场合、挑战性任务时,感到害怕和不安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胆小、怯懦这些“不好的感觉”通常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或者受到过去不愉快经历的影响。例如,孩子可能因为曾经在公众面前表现失误而感到尴尬,导致他们在以后的类似场合中背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懦弱、逃避的心态。此外,家庭环境中的过度保护或批评,也可能让孩子缺乏尝试、挑战的勇气,从而形成对失败和挑战的恐惧心理。

理解孩子的恐惧来源,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引导和练习,可以让孩子学会面对和战胜内心的恐惧,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反内耗小诀窍

帮助孩子追溯恐惧之源,学会面对并克服恐惧、懦弱的心理,养成勇敢自信的人格,其实并不难。

tip1: 识别恐惧的根源

恐惧往往来自未知或者对失败的焦虑,帮助孩子找出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具体原因,挖出“病灶”,是克服恐惧的第一步。

与孩子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问问他们在面临某种情境时到底害怕什么。是害怕表现不好被别人嘲笑?还是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清晰地表达出真实的担忧,并让他们明白,恐惧是正常的感受。

tip2: 增强正面思考,逐步面对恐惧

恐惧常常来自负面思维模式,如“我一定会失败”或“大家都会笑话我”。通过引导孩子学会正面思考,鼓励他们改变“悲观”心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建立自信,能够有效减少恐惧感。

当孩子表达出对某件事情的恐惧时,帮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减少对失败的过度担忧。例如:“妈妈知道你担心在台上表现不好,但你只要登台,就已经证明你的勇敢了。而且你经过这么充分的准备,妈妈相信你会成功的。”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锻炼孩子,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如果孩子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可以从在家人面前练习开始,再逐渐扩大范围。

有的孩子比较害怕在课堂上发言,家长可以建议,让他每天晚上给家人讲一个小故事。慢慢地,孩子就会开始觉得在熟人面前讲话没有那么可怕。然后再鼓励孩子在小范围同学面前发言,随着练习,孩子的胆子也会越来越大,直至能够成功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

通过训练是可以逐步克服恐惧心理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订一个计划,从小的挑战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重要的是,为孩子的勇气喝彩,让他在每次进步时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最终孩子将获得足够的勇气。 xj0geP8MYBhJvnmOEf25Bp/eDHvzDOerW/ii105CRhkja8tqFmNq8R3JhW7vfq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