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别人喜欢我”其实没那么重要

我的秘密日记

自从当上班长,我好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但这里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完美。

一开始,我对这个职位满怀憧憬,觉得班长是多光荣的称号,梦想成为同学们的小领袖,得到大家的喜欢和尊敬。

但很快,我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为了让同学们喜欢我,我开始不停地付出:早早到教室打扫卫生,课间忙碌地收发作业,同学有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帮忙。我甚至开始讨好他们,希望他们能看见我的努力。

然而,我渐渐感到疲惫,总是担心做得不够好,担心同学们会不喜欢我。我变得越来越压抑,有时候甚至觉得喘不过气来。

我感到困惑,难道只有不断付出和讨好,才能得到同学们的喜欢吗?我到底该怎么做?我是不是不适合当班长?

心理专家帮帮忙

对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矛盾就是自我认同与外界期望之间的冲突。当孩子的角色定位开始变化时,他们就会面临来自社会和同学的角色期望。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其他人希望的样子,并为此感到光荣。然而,这种期望也带来了巨大的自我压力,使他们不断地付出或讨好,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有的孩子会过度付出,甚至开始主动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也正是这种过度的付出,让他们感到疲惫,并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牺牲,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孩子放弃了自己的部分真实感受和需求,以迎合他人的期望。长期下去,外界期望和自我牺牲与他们的自我认同会产生冲突,导致他们感到困惑和矛盾。

反内耗小诀窍

从现在开始,拒绝内耗,不再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换取别人的喜欢。

tip1: 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每一个习惯过度付出的人,都太重视别人的评价,仿佛只有获得别人的夸赞,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孩子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喜欢或认可,别人的喜欢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孩子要学会自我接纳,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只有培养起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才能真正摆脱内耗,不再依赖于外部的评价。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我反思,每天晚上问自己几个问题:“今天我做的哪些事是为了取悦别人?我是否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这些事真的是我必须要做的吗?”同时也要进行自我肯定,比如可以写下自己的优点,每天对着镜子鼓励自己,逐渐内化这些积极的自我认同。

tip2: 设定合理的界限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在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后,要懂得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过度付出。明确界限,让孩子列出在当前角色中的责任清单,明确哪些是他应该做的,哪些不是。当遇到超出范围的请求时,可以根据清单拒绝。

有的孩子在班里担任某种职务后,会发现自己会被同学要求做很多与职责无关的事情,他们有的会碍于面子或者同学的期望而接受这些“无理”要求。当孩子遇到超出自己的能力或意愿的要求时,家长要教会孩子用礼貌但坚定的方式说“不”,并明确告诉同学:“这些事情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你可以找其他人帮忙。”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拒绝,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确保有足够的自我充电和休息时间。 kUcdpGwspigBsxvMRivdYHDkxjN4gm34myn4+t60wUWDuRGc7l+BBL/ekRfaxY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