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世间

天亮后,这家的男主人像是来柴房取柴拿去柴铺,一脸惊恐。

“孩子他娘,你快来!快点儿,快点儿。”

他妻子也从厨房出来,和丈夫一起探着头往柴房里看,吓得瞪大了眼睛,大气都不敢出。

赖朝躺在柴堆间,天亮了还在熟睡。清晨的阳光透过破屋檐的冰柱,洒在他的睡脸上。

他的睡脸如白玉雕琢的佛像般,透着一股气质。脸稍长,下巴圆润丰满。甚至能听到他毫无心事的鼾声。

“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从哪儿来的,怎么在这儿?”

男主人半晌,才像叹气般喃喃自语。

妻子凑到他耳边,小心翼翼,连猫和鸟都怕惊到似的,轻声说道:“可能是落魄之人的孩子吧。”

男主人恍然大悟,默默点头,踮着脚尖离开了,和妻子商量起来。

“怎么办?”

“把他交出去。”

“可别这样啊。”

“你这么说,昨天平家的武士都来巡查好几趟了。要是被怀疑窝藏人,那可就……”

“哎,太可怜了。咱们家也有差不多大的孩子呢。”

这家以熬制膏药为业,主屋那边,儿媳和男人们正忙着捣药、熬药。

“给他盛碗饭,再加点儿味噌,让这孩子吃了,打发他走,给他指条山路。”

男主人看起来心地善良,语气坚决地吩咐妻子。

赖朝被轻轻叫醒,不得不离开这里。

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给他食物,他忍不住落泪。他离开后,在山里吃了这份食物。

浅井北郡山高林密。他自然而然地朝着日出的方向走去。在小平一带,他遇到了一位尼姑。

“你要去哪儿?”

“青墓。”

“翻山过去?”

尼姑摇了摇头。她说,这么大的雪,想翻山去美浓,简直是异想天开,要是想通过不破关,根本不可能。

“哎,到我庵里来吧。”

尼姑看出赖朝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便邀请他,但什么也没多问。此后一个多月,赖朝都在尼姑庵的天花板夹层里起居。

那里又暗又窄,还很冷。赖朝抱着干草和草席,一直等到尼姑说可以离开的那天。在此期间,他每天都能听到尼姑早晚诵读《法华经》的声音。

他当然不懂经文的意思,但在天花板夹层里听着,不知为何心情愉悦起来。经文中无数次提到世尊、释迦牟尼佛等称呼,他感觉这世上并非只有平家一门,还有世尊这样的人他相信,世尊公正无私、心怀大爱的人,只要自己心怀善意,世尊也会站在自己这边。

“现在可以翻山了。”

听尼姑这么说,赖朝从天花板夹层里出来。

雪下的树木已经发芽。初春的天地美得让赖朝目眩神迷,映照着他的内心。十三岁的他,仿佛第一次从母亲腹中诞生,带着新奇的目光,看着鸟儿、流云,又继续向东,沿着山路前行。

细谷川的路上,有个正要回村的养鸬鹚人。

这个养鸬鹚的男人,从刚才就满腹狐疑地跟在赖朝身后,终于开口搭话。

“小哥,你要去哪儿啊?”

“青墓。”

赖朝除了这么回答,也不知还能说什么。

“你在青墓有熟人吗?”

“嗯。”

“是什么人呢?”

“去了就知道了。”

“这样啊。”

养鸬鹚人抿了抿嘴,没再追问。但他的目光却时不时落在赖朝身上。

不能轻信他人,要观人内心,时刻警惕自身安危。赖朝默默走了几里路,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些。

“公子,我送你一程吧。你大概是源氏家的公子吧?”

养鸬鹚人突然说道,还把赖朝佩戴的刀,放进自己装山芋的袋子里,与他交换。

“我帮你拿着这个。你打扮得像个女子。要是有人问,你就说是女子。举止也要像女子,明白吗?”

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赖朝无从判断。他只是茫然地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了这个养鸬鹚的男人。

不过,他并不怎么害怕。自从在尼姑庵安定下来,恢复自我后,战争的记忆便已远去。仿佛越过巨大的海浪,从浪底探出头来,他的灵魂甚至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新奇有趣。

(到了青墓,就能见到父亲义朝,见到兄长们,还有家臣们。)

道路从北侧翻山,向南延伸,少年的心情也如朝南的方向般明朗起来。偶尔回忆起直至昨日在京都的生活,父亲气派的府邸,他也没什么留恋,觉得一切顺其自然、理所当然饥饿与困苦,不足以让他心生伤感。

几天后,赖朝到了青墓。当他终于说出要去驿站站长大炊家时,养鸬鹚人惊讶万分。

“果然,您就是……”

说着,他上下打量赖朝,把袋子里的刀还给他,没报姓名就离开了。

此前,赖朝一直对养鸬鹚人的意图心存疑虑,严加戒备,这时候不禁一脸愧疚,喃喃自语道:“啊!世尊是存在的。”

不久,赖朝来到大炊家门前。门紧闭着,贴着类似丧期忌条的东西。他从后门进去,向仆人打听:

“我是义朝的儿子,右兵卫佐赖朝,我父亲在吗?”

过了一会儿,从里屋急匆匆跑出来一个女人,拉着他的手,给他洗脚,几乎是抱着他进了屋。

她是大炊的女儿,延寿。

“可怜的孩子。”

她泪流满面。可赖朝并不清楚这个女人和父亲是什么关系,事实上,他也没那么悲伤,所以没有落泪。

然而,他之后得知:

“你父亲离开这里,逃到尾张,正月初三,被长田忠致算计,惨遭杀害。他的首级被送到京都,落入平家手中,挂在了京都东岳庙门前的樗树上。”

听到这些,赖朝再也无法保持面无表情,放声痛哭。无论谁来安慰,都止不住他的泪水。

赖朝哭个不停,延寿的父亲大炊故意提高声音,激励他说:

“就这点事就悲痛万分,以后你还怎么活下去?你可是左马头义朝大人的儿子啊!”

接着,他又说道:“让人痛心的还不止这些。”

遭遇悲惨命运的,不只是家主义朝。嫡子恶源太义平、次子朝长,也都已不在人世。大炊如此告知赖朝。

家主来到这里后,立刻准备再次前往尾张。按照事先的安排,他派义平走木曾路,次子朝长前往信州方向。然而,朝长因长期伤病困扰,不堪忍受,途中折返,哭着对父亲说:

“我不行了。与其被无名的平氏地方武士羞辱致死,不如请父亲您亲手杀了我。我一直忍着痛苦,就盼着回来求您。”

家主听后,说道:“你也是义朝的儿子。”随后便亲手砍下了儿子的头颅。

而长子义平,进入飞驒后,四处召集当地族人,一时间虽人数不多,但也初步编成了军队。可不巧,他听闻左马头义朝在名古屋附近遇害,首级被送往京都,刚聚集起来的士兵立刻作鸟兽散,他自己也陷入危险。

于是,他下定决心。事已至此,哪怕只有一人,也要接近敌人清盛或重盛,为父亲和族人报仇,以义朝之子应有的方式赴死。

他暗自返回京都,在六波罗附近徘徊时,很快就被平家的捕吏发现,被拖到六条河原。可惜啊,年仅二十岁的他,正值青春年华,却屈辱地被斩首。

大炊如此讲述着。赖朝抬起哭得红肿的眼皮,一脸如梦似幻的神情听着。

他已经不再哭泣,脸上是那种想哭也哭不出来的表情。反而,大炊抽噎着擦着鼻涕眼泪,延寿也低声啜泣起来。

“要说源家纯正的血脉,如今就只剩你这孩子了。听说京都那边,常磐夫人和她的孩子们,还有异母的兄弟姐妹,但都还只是没断奶的幼儿。”

大炊不经意间抽着鼻子、擦着眼睛,有些狼狈地自言自语着。可当他再次看向沉默不语、一脸落寞的赖朝时,不知为何,竟觉得自己像是被教训了一般,有些羞愧。

赖朝紧闭双唇,目光凝视着一处,脸色苍白如雪,自始至终静静听着。听罢,他说:

“我不想再哭了,也请大家别再哭了。”

接着,他说有点头疼,当晚便早早钻进了被窝。可到了第二天,他坚持说一定要去东国。无论延寿和大炊如何挽留,他只是摇头,独自一人离开了。

“父亲啊!兄长们啊!”

在春意尚浅的关原一带,赖朝独自走在路上,时而恍惚地呼喊着。抬头看云,便觉得云的那一边有父亲;眺望山峦,就认为山的那头有兄长。

“没有了!谁都不在了。”

他意识到,十四岁的自己,已经成了天下间的孤子。

尾张守平赖盛的家臣弥兵卫宗清,带着十几名小侍从,正在前往京都的途中。

赖朝在路上与他们相遇。

然而,神志恍惚的他,直到对方走近,都没感觉到任何危险,依旧神色平静地径直前行。正因如此,宗清一行人也没怀疑他。但其他旅人、百姓等都纷纷避让,在路旁跪地低头,可赖朝不懂行大礼的方式。

他只是稍稍往边上靠了靠,站在街道大树的根部位置观望着。

“咦?”

宗清微微歪着头。

赖朝也看向他。

“藤三,藤三。”

宗清在马上呼喊,侍从中有个叫丹波藤三国弘的小侍从回应道:“是,您有什么吩咐?”说着,便跑到宗清身旁。

宗清用马鞭指着赖朝说道:“那边站着的少年,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把他抓过来。这少年模样奇特,形迹可疑。”

“是!”

藤三目光如猎鹰般扫视四周,可宗清所指之处,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

宗清在马鞍上,很快发现了赖朝的踪迹。

“啊,他跳过并木堤,往那边逃了!追!”

宗清突然大声下令。

藤三带头,侍从们一下子越过并木堤追去。对面有菜地、麦田、村民的小屋环绕的灌木丛。没过多久,伴随着一阵喧闹声,赖朝被五花大绑地带了回来。看样子他掉进了沟里又在田地里翻滚过,狼狈不堪。

宗清一边制止手下动作别太粗暴,一边让马头凑近被扔在地上的赖朝,质问道:

“小家伙,你看到我就跑,认识我吗?”

赖朝被反绑着双手,不停地挣扎,并非想挣脱绳索,而是双手使不上劲,没法起身。

“请先让我起来。”赖朝请求道。

丹波藤三说道:“起来可以,就在这儿回答问题。”

这时,宗清说道:“不,按他说的做。”

藤三抓住赖朝的衣领,把他扶起来。赖朝磨破了皮、有点渗血的半边脸,倔强地抬起来,直视着宗清,以近乎责备的口吻说道:

“下马!我可不是那种能任由平家的地方武士骑在马上问话的人的儿子。你要是有问题,下马再说!”

这少年受尽折磨,这喊声听起来近乎癫狂。但宗清似乎被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触动,竟一时语塞,随后以诚恳的态度,立刻从马鞍上跳下来,快步走到赖朝身边,恭恭敬敬地低下头,温和地问道:

“请问您尊姓大名?”

他的家臣们立刻驱散了围在四周的路人、行人、小孩等。

面对宗清出乎意料温和的询问,赖朝微微低头,片刻后,坦然地抬起头,用平常的声音回答:“我是左马头大人的三儿子,右兵卫佐赖朝。” ojDHKsItbk6Y1OuFKEPnh4si/QfvReeBBbTZzgQup8xtsT1MTx68pygYrX7CFs6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