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你真的想要一段美好的关系吗?

在这里,我—爱娃,将对此做出回答。我会解释一些深层的原因,让你更容易找到走出困境的路。

如果你总是心里想做的是一件事,最后做的却是另一件事,那就是潜意识在作祟。潜意识里有一些消极的信条和感觉,它们像电脑程序一样设定我们的经历。

比如,当你渴望某个人靠近你、全心全意地在你身边,但你却经常联系不到他,那你潜意识里要么是害怕过于亲密的关系,要么是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亲密关系和爱。你在一段关系里总是不如意,是因为有一部分的你相信那个相反的结果。

你可能特别憧憬一次顺利的约会或一段正常的关系,但是说实话,你的心真的笃定想要吗?或许你的脑海中还有这样的想法:唉,这次约会反正都会失败的。这其实就是你不相信生命中出现了一段真正美好的关系,或是你害怕真正的亲密,假装很平静,但你其实很不安。

如果你足够坦诚,就会发现异性离开你的原因大多与你自己有关,只是你不愿意承认。内在的你一方面热切地渴望一段新感情,另一方面又想疏离对方、溜之大吉。

当然,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你感到别扭,但相信你也会意识到,改变自己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因此,在不喜欢的事情反复发生之时,你需要找到解决之道。

伴侣不是我们自身问题的根源,而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救星。

95%的“我”属于潜意识层

内在的你有一个意识层和一个潜意识层。当你有意识地说“我”时,指的是其中一个层次的“我”,只是 5%的“我”。你觉得了解的这部分自己,不过占“全部的自己”很小一部分。因此,你主动表达的愿望和意志,对你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要小,影响最多不超过 5%。

另外的 95%属于潜意识层。当你的意识想做什么时,你的潜意识可能就会产生反作用力:怀疑、畏惧,或者完全不同的愿望。这个潜意识王国里,充斥着源自过去的基本信念和潜藏的想法,比如:我根本不配拥有这样的关注、成功或亲密关系。

潜意识畏惧太亲密的关系,是因为内心深处还隐藏着某些似乎早已忘记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会让你体验亲密的同时体验伤害、分离和失去。所以在力量薄弱的意识说“是的,我想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的同时,看不见的、强大的潜意识可能就在说:“感情?算了吧,这可能让我很痛苦。我宁愿人间蒸发。”

如果你能以上述这种眼光看问题,就可以在本书开头提到的安娜莱娜的朋友(我们暂且称之为A)身上看到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抗争。

A一开始总是爱得无法自拔,但当对方想更进一步时,她便开始逃避。意识层的她跟朋友们说:“唉,我真的很想遇见我的真命天子……我想拥有一段真正美好、幸福的关系。”而当她身边真的出现了想跟她在一起的异性时,她又逃之夭夭。这是因为她一旦感受到亲密,潜意识便会立即想到被抛弃和被伤害。

我们来回溯一下A的成长经历。A的父母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孩子们每次都被卷入其中。直到多年后的今天,A的妈妈依然十分痛恨A的父亲。每当孩子们想见父亲时,她都会说父亲的坏话,让孩子们心怀愧疚。每次A尝试跟父亲联系,都像穿越雷区般战战兢兢。

你大概已经看到了,A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关系和她当前在约会中的表现存在着联系。你会看到她依旧害怕信任别人。因为她的潜意识在试着保护她,试着阻止一切事情发生,就是为了让她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经历痛苦,让她将来在新关系中不再有那么多问题,不再有那么多罪恶感。

安娜莱娜和几位朋友都意识到,父母的分手是多么残酷,多么具有破坏性。过去的恐惧会不知不觉地以某种方式留存在我们心中,这些恐惧感很可能让我们将最强烈的愿望拒之门外。

事实上,我们的整个人生,包括约会和关系的运转,都是内在影响外在,而不是外在影响内在。外部世界的压力出现之前,内在世界的压力就已经产生了。消极的信念,过去的、早已忘却的经历和伤害,未曾意识到的影响……都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我们的生活和遇见的人就是一面镜子。

仿佛所愿皆不可得。问问自己有没有过这样一些想法:

● 我想拒绝,但为什么没有坚定地说“不”?

● 我想交男朋友,但为什么一直都是单身?

● 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为什么还是害怕某些场合?

● 我明明想有一段感情,但为什么总会逃跑或把事情搞砸?

● 我一直觉得我妈对我爸的依赖太可怕了,但为什么我现在也变成了“黏人精”,紧紧抓着我没有付出真心的男友?

将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却总觉得错在自己;觉得对所有男人都彻底失望了,自己找不到对的人了……不,错不在你,你终将遇到对的人。无法与人和谐相处,是因为你潜意识中存储了老旧的、无法察觉的伤痛。它们就像一堵玻璃墙,横亘在你们中间。

意识到你的投射,是打破人际关系中不健康循环的关键步骤之一。

潜意识就像一个隐形的超大硬盘,我们 95%的思维活动都属于潜意识。潜意识里储存着从你降生以来经历的所有事情,无论你自己是否意识到它们。其中一些经历你可能早已忘记,因为它们太令人痛苦、压抑,就像安娜莱娜的朋友遭受的父母离异之痛一样。我们厌倦这些回忆,于是将它们逐出记忆宫殿。

但它们依旧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就像我们曾在电脑上使用过的程序,即使未在屏幕上显示,却依旧在后台继续运行。这些程序中存储了伤害、消极观念、有毒垃圾,甚至还有他人的感受。

从出生起,这些程序就如影随形,我们意识不到它们会影响内在的我们。类比一下电脑硬盘,硬盘里的程序无论多老、是否可见,甚至无论你知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都能决定你在电脑屏幕上进行的一切操作。

自我价值感、成就和感情生活都由潜意识中的程序决定,而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些旧东西亟待更新或删除。比如我们无法真正消化一段痛苦的关系时,内心会生出恐惧,这时如果重新开始一段关系,肯定又会再次受伤。正是这些恐惧在我们渴望开始一段新感情时出来作祟,破坏现在的约会。

内在小孩:心中渴望被爱的“自我”

其实许多“约会破坏程序”和“感情不顺程序”早已在我们的头脑中默默地运行,只是我们一无所知。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依恋行为、关系行为和自我价值感的 80%在胎儿时期和人生的前三年就已经定型了,也就是在我们还没有清晰的记忆、没有自我、完全依赖他人的时候。那时的我们尚且无法用理智加工信息,而是如小海绵般不经过滤地感受和吸收一切发生在我们身上和身边的事情。

对于孩童时的我们而言,爱是一件完全被动的事情。我们所做的只是吸收:无论是食物、温暖与喜爱,还是干扰、冷漠与拒绝。

你知道吗,你在母腹中已经能感受妈妈的感受了。你小小的身体不仅在吸收母体的营养,还在感受她每一次喜怒哀乐。一些分泌的激素将你淹没,让你感知她的感受。这些感受不是你的,你却对所有的细节感同身受。后来你长大了,懂得了这就是生活的滋味,其实这不过是你在羊膜中时妈妈的情绪生活。

之后的一切依旧如同婴儿时期:你自动将身边人的行为、言语、感觉、是非观全盘复制进你的硬盘。你以为生活就是你在家里和周围环境中经历的那样。你有没有问过自己:

● 爸爸不给我拥抱,是不是因为他不擅长处理情绪?

● 妈妈偏心其他儿女,是不是因为她已经顾不过来了?

● 妈妈常抱怨不幸,是不是与我无关,而是因为父亲移情别恋?

●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见人嫌,是不是与妹妹的降生根本无关?

小时候的你没有清晰的自我界限,与周围的一切杂糅在一起,你无法用逻辑理解事物,而且完全依赖他人。有时你需要爱、安全感和保护,但此时却没人来爱你,你无法理解,只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这时,你的潜意识里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一无是处,不值得被爱。

直至今日,这个曾经的孩子依旧睡在你的身体里,他渴望被照顾、被安慰、被建造。他活在你的心理世界里,胎儿期、婴幼儿期、五岁、八岁、十二岁、十五岁的你一直与现在的你共存。你内在小孩的感受还和过去一样,依旧渴望得到曾经极度缺乏的爱。

情感成熟不是成年的必然,它是从我们的照顾者和生活中其他重要成年人的健康情感示范中习得的。

小时候,他人的关爱之于你犹如肥料之于种子。如果在关键时期得到了爱与关心的滋养,你在心理上就能成长。反之,如果你经历的是孤独、拒绝、排斥,甚至是暴力和虐待,你内心某些东西便冻结了,你的心理成长也会中断。因此,你内心住着不止一个孩子,而是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这是一个潜意识层的大家庭。他们没有与有意识的、成年的你共同成长,他们依旧觉得自己是婴儿,是三岁小孩,是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所以你有时会疑惑,自己为什么表现得那么幼稚,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突然变得很依赖外界,你觉得自己像孩子般无助。这时候请相信自己,你不是在“作”,只是你心里的那个孩子醒了,他依旧困在过去的经历中,他渴望有一个人出现,给予他一切不曾拥有过的东西。

爱与自我价值:不要忘记你也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有时我们惧怕孤独,有时我们无端嫉妒,有时我们害怕亲近,有时我们怕被抛弃……我们被沮丧情绪席卷,疑惑自己为什么反应那么强烈。那是因为我们心里一直以来堵塞着各种情绪。

情绪是充满能量和力量的,如果我们不感受、不表露、不体验它们,而是置之不理,被动适应情绪,那么所有的能量和力量就会堵在我们心里。它们要么使人变得暴躁、消极,要么把人封闭在盔甲之中。终有一日,这些被无序搁置的情绪会失控,会像游击队员般从藏身之处突然冲出来。

这些负面情绪与现在的你没有关系,它们是退化了的、堵塞在你心里的旧情绪,正在你意识的最底层捣乱。正如你在童话故事里读到的:总有一些妖怪、青蛙或坏仙女,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他们甚至可以吃掉主人公,主人公对其恐惧万分。但是后来,主人公发现他们其实曾经是王子或公主,是美好的存在。

这时,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鼓起勇气,打开心扉,要么亲吻或拥抱他们,要么找出他们的秘密。如果主人公内心真的有爱,他们就会变回美好的样子,恢复被施魔法之前的美丽模样。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这样的美好,它一直是我们的一部分,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惹人厌的妖怪,甚至连你自己都感到害怕。你所有的情绪——温柔的、轻微的、强烈的,以及你孩童时期感受到的无条件的爱都构成你的一部分。你曾经活泼、诚实、敏感、任性、无辜、感情丰富,这就是你生而为人时最初的样子。

但是后来,你在家被禁止太大声、太淘气、太放纵、太胆小、太敏感、太天马行空,太这样或太那样。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很可怕,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怎样才是更好的。也许他们不懂如何处理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们也没有回应你的情绪或者允许你表达情绪。这让你内心的小女孩十分受伤,所以她不再随性、活泼。

有一天,你终于开始与你的情绪决裂,试着排解并最终忘记它们。你可能用尽一切办法压抑、隐藏或控制它们。因为你希望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被爱你的人指责、拒绝或孤立。这就是我们孩童期会做的事。

当我们再长大一些,就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和感受。我们习以为常且竭尽所能地避免体验自己的感受,至死方休,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我很好”“我很可爱”“我能行”。我们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投身学习、工作,疯狂运动,频繁地跟朋友聚会或者一场接一场地约会,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但细想起来,你会发现你常感孤独,容易害怕,无法融入他人,会感到愤怒、羞耻,羡慕或嫉妒他人。相信你不会喜欢这些情绪,但它们往往会在你排斥它们的时候出现。

每当你走近某个人,你内心的大家庭就会出动,带着各种各样的恐惧和需求,带着魔鬼和天使的念头。你内心的每个孩子都渴望在某个人身上找到他们曾经那么需要的爱、认可和自由。

但如今,他人存在的意义不再能给予你爱和自我价值。你已经长大了,是时候由自己去发现内心的神奇力量,去看清爱的源头是你自己了。慢慢学会确定、清楚地感受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知道真正的你是什么样子,意识到你可以展现真实的自己,无须担心他人的想法……你开始了解内心的运行机制,你会被自己震撼。

通往真爱的唯一途径是回归自我,找回已被我们抛弃或埋葬的部分,最终完全彻底地接纳自我。

你能想象有一天你会坐在某处,感激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吗?如果你重新对自己掌权,学会感受自己内心的爱,不再纠结于外界对你的各种评价,这想象就会成真。

也许你长久以来都觉得:这不是最后的结局;那些不稳定的、令人痛苦的关系不可能是爱;学校教的知识根本无法让自己获得真正重要的东西;父母看待事物的角度非常有限;工作令你筋疲力尽且感受不到满足……

人很容易因为自己或他人的错误而自怨自艾。但你最终会明白,不管是自己,还是曾经伤害过你的对方,每个人都是深深渴望亲近和情感联结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重新打开内心。

如果你想摆脱身上的枷锁,那你就要学会去爱它。

当今这一代人被称为“情感无能的一代”,是彻头彻尾的无稽之谈。只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你就会发现大家是多么渴望真正的亲近,渴望一段完全敞开心扉的关系。允许自己向往真正的爱,减少不满,不再被动,去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建立内心的秩序,正确地与内心的大家庭打交道,更新你的情绪硬盘,你会发现混乱无序的内心逐渐平静,一切都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记住你本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听到心底里“这不是你的错”的声音!久远的时光、陈旧的伤口和错误的自我认知,甚至还有旁人的感受,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年后你的经验世界,它们决定着你今天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可能性、爱、亲密关系、成功、精神富足和自由。

也许你的妈妈孕期不堪重负,父亲不懂拥抱,你因为戴牙套或语言障碍被嘲笑,从未被选中参加校运动会,在学校被孤立甚至被欺凌,父母长期吵架或毫无预兆地离婚,青春期的你被嘲讽身材不好,你的哥哥各方面都比你优秀,男生们迷恋的总是你的姐姐,你的父母或老师对你说:“你做不到的。”这一切都被存入你的硬盘,在你心头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疤。

你现在可能会说:“胡说!我不记得我身上发生过这些事。我家庭和睦,我备受欢迎。”这很正常,因为我们不是要对你的生活“鸡蛋里挑骨头”,我们想让你明白的是,对你来说今天多数的求而不得都与过去有关,即使你自己好像毫无印象。毕竟痛苦的事情要么逝去已久,要么过于痛苦,你不想记起。

如果你是天生的斗士,处理事情雷厉风行,持有“对这种人我敬而远之!如果我那脑子不清醒的父母要离婚,那是他们的问题!我的老师是个白痴!我哥哥那些总对我恶言相向的朋友不过是一群蠢货”的想法,那么下面的这些内容对你来说也很重要。

看上去你是强势地了结了这些事情,但你没有直面困境、失败和被抛弃时的感受,只是割裂或隐藏了它们,而你的潜意识丝毫不会被你的强势影响。未被处理的痛苦情绪会一直影响你的思维与行动,你内在的自己再怎么披盔戴甲也无济于事。

分离、抗争和时间都无法治愈所有伤口,只会将它们挤入更深层的潜意识。就像社交账号一样,你想说服自己相信删除账号就等于一切烟消云散,但实际上与你账号有关的一切会永远留在互联网上。你的潜意识也一样,你自胎儿时期起的所有体验都藏在那里。对自己坦诚一点吧,承认这些没什么的。你对爱的所有体验都会影响你的自我价值感和内在的心理结构。

所以还是那句话,了解这些内在联系至关重要。如此,你才可以“透视”自己,不再将一切都归咎于自己,不再为当下不愉快的情绪折磨自己,因为它们并非客观事实。

在这趟带你走进内心的短暂旅途即将结束时,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无边无际的潜意识里,不仅储存着废旧垃圾,还有未被利用的潜力。在令你软弱、恐惧的程序下,隐藏着所有未被察觉的天赋。5%的你非常有限,生活在藩篱之内,你对自己真正的力量、你的爱和助你梦想成真的能力一无所知。

你是否敢于换双眼睛看自己?是否敢于承认对自己一无所知?了解潜意识的力量和影响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认知之一,几乎比你在校园里学过的所有知识都重要。

为了你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请停止用那 5%的你来定义自己,去更新 95%的那部分自己吧,你很快就能成为生活的主人,让问题都迎刃而解! 75vpGwHscKWrmIT3DJvgTwvn2j/nbmlWG39j1tBik/aBmbyFBTi/NSC0it0yIb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