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原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
定计并能实施,还要营造有利态势,以辅助对外作战。在有利态势下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怎么应变?怎么顺势而为呢?首先,用兵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佯装不能打;要打佯装不要打;想接近对方,佯装离开;想要避开,佯装接近。给对方释放利益(基于对方贪利弱点),引诱对方;对方心智混乱时,乘虚而取;对方准备充实,我方就当加强防备;对方势力强大,就不要硬碰硬了,而是打游击削弱其锋芒;激怒对方,我不停骚扰,让他更加愤怒;对方不骄不躁,很是沉稳,那就要使对方骄傲,如我方示弱,卑辞厚礼,使敌骄傲,趁其不备而袭之;对方纪律严明,休整得很好,就要想办法使其疲劳;对方团结一致,君民和睦,就要想方设法去离间。攻击对方没有准备的地方,出乎敌人之预料,这就是兵家取胜的奥妙,即根据客观变化的情况,随机应变,顺势而为。也就是说,凡是可以学的都是纸上谈兵,真正管用的还要在实践中体会。往往在实践中有用的反而不可说、不可学。
【启示】
在商业竞争、国际关系、个人发展或是其他形式的策略规划中,都强调了灵活变通和心理战术的重要性。在面对对手时,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各种手法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实力,来误导对方,制造出其不意的攻势。这种策略思维要求我们在行动前要有深思熟虑的计划,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调整策略,并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此外,它还提醒我们,在任何对抗中,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利用对手的疏忽或弱点,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往往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当下,这种思想可以应用于创新、谈判、危机管理等多个领域,其核心在于思维灵活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另文中多次使用对立的概念来表达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原则,即通过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来达到统一和协调。这种思维方式在军事策略中表现为利用敌人的对立面来制定和执行战略,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总结:定计是“形”, 是静态的确定性;用计则是“势”, 是动态的不确定性。定计重要,用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