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译文】

使敌人陷入困境,并非只有直接进攻的手段;还可以采取“损刚益柔”的原理,让敌人由强变弱。

按语: 这就是调动敌人的方法。兵书上说:凡是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占据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兵书讲的是如何对敌作战,这里讲的是如何顺势、主动地驾驭战争。它的主旨不是选择地形来等待敌人,而是以简单应对复杂,以不变来应对变化,以小变来应对大变,以静制动,以小动应对大动,以关键环节应对周围的事物。管仲将军队部署在国境以内,做好战争准备,以逸待劳;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在雁门关坚守不出,很久不作战,实际上却在暗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开战就大败匈奴。

【启示】

《孙子兵法·军争篇》曰:“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抢先占领战略要地,以逸待劳,调整准备,以等待远道而来的、疲惫至极的、饥肠辘辘的敌军。先到达战场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后到达战场难免只能仓促应战,就没有了主动权。“损刚益柔”出自《易经·损》,“刚”与“柔”是对立转化关系,刚中有柔,柔中带刚,两者相互对立且相互统一。在讲《孙子兵法》时我们就说了,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能打怎么打?可以以柔克刚。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是刚,我方是柔,硬打打不过我可以“柔”,采用“疲惫”之法拖垮敌人,使其由强变弱,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

总结:以逸待劳之计的前提在于主动去做,在于瞅准时机,还在于能有全局视角,不可盲目使用。

把握战场的主动权,疲劳敌人,然后捉住战机,克敌制胜之计谋

损(sǔn)

如何规避“以逸待劳”之计?

当遇到问题时,硬碰硬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换个角度,使对方疲惫,使对方无法思考,使对方陷入被动,让主动权时刻在你手中。

博弈中,知彼的工作要做,要有警觉性,针对对方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对策,你想让对方消耗,对方同样想让你消耗。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强大的对手,对手越弱小,越要保持警惕,防止对方消耗你;面对强大的对手,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 RXSzLeZSKzXCsdFJ+srpxj0Y5//JoNcbDPZoOg27SMirpl5olwYfaVNrbWgOCbf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