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操逐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对方内部乱而无序时,我方当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如果对方残暴凶狠、胡作非为,其力量必定自然耗尽。如《易经》中《豫》卦所言,要顺应时势而动,节制而动。
按语: 对方内部矛盾加剧时,我方逼迫必遭反击;退避远离他们,对方内部定会混乱。过去,袁尚、袁熙逃到辽东,手下还有数千骑兵。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依仗距离遥远而不服曹操。后来曹操打败了乌丸,有人建议曹操去征讨公孙康,这样就可以擒获袁尚、袁熙兄弟。曹操说:“其会自己将袁尚、袁熙首级送来,不用烦劳我军。”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公孙康立即斩杀袁尚、袁熙,将他们的首级送来。众将请教,曹操说:“公孙康本来就害怕袁尚等人,我急迫进攻,他就会与袁尚等人联合抵抗;我放缓攻势,他就会与袁尚等人互相猜疑,这是必然的客观趋势。”或曰:这是《孙子兵法·火攻篇》里的道理,《火攻篇》前段说的是火攻的方法,后段说的是谨慎用兵的道理,这与“隔岸观火”是相互吻合的。
《易经·豫》卦中《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意思是顺应时势,应时而动。天地顺应时势,因此日月运行、四季轮回从不失误。《孙子兵法·火攻篇》曰:“非利不动……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顺应时势,合适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下做合适的事,审时度势,觅机而动。不可急,也不可怠。“隔岸观火”之计的本质是一种策略或手段,其目的是在处理复杂或危险的情况时,通过保持冷静、观察局势、等待时机,从而避免直接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并从中获取利益。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分析局势,理解敌人的动态和弱点,以及自身的优势和机会,以便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隔岸观火”之计的核心是“等待时机”,需要冷静、理智和策略性思维,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总结:“先为不可为”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做的事情,“以待敌之可胜”是瞅准机会一击制胜的事。
豫(yù)
如何可持续成长?首先是可持续性“先为不可为”,但为了防止主观,不如学学曾国藩,将成果输出并且拥抱、吸收各种反馈。
凡事先从“损失”视角出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帮助我们做好防御系统,建立防护机制。该做和不该做的事,随机而生。
一个理性的、清醒的脑袋是规避“隔岸观火”之计的基础,千万不能被情绪左右你的思考。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