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交裆裤:“开裆裤”的千古误会

唐朝的男性在穿好合裆裈(内裤)之后,还需要继续穿交裆裤(外裤)。交裆裤是一个统称,可以理解为类似今天的棉毛裤、打底裤、西裤等。穿好交裆裤之后,再根据需求穿裤奴(套裤)等辅助性服饰。里外的裤子都整齐、层叠穿好后,再穿袍服或者裙裳。

值得一说的是,在复杂丰富的裤装中,交裆裤男女老幼均可穿着,是他们日常着装之一,仅在尺寸、花色上有差异。交裆裤应用广泛、历史悠久,但因现代人对其穿法陌生,裆部不完全缝合的交裆裤就被误解为“开裆裤”。今天一提到“开裆裤”就让人联想起西裁方式的婴儿裤,实则其与汉裁方式的“开裆裤”完全是两回事。为避免误会,汉服中裆部不完全缝合的裤应该叫作“交裆裤”才准确。交裆裤的裆片做得极大,远超人体下身尺寸,在穿着时交叠闭合,多余的布料折叠在一起,能完全遮挡住身体,不会露出一点肌肤。

换个角度讲,出现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代没有发明拉链。其实从裁剪结构上来说,现在我们穿的牛仔裤、西裤,都是“开裆裤”,因为裤腰到裤裆处,是有开口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汉服中的交裆裤是用两侧多余布料交叠来实现闭合,而今天的西裤是直接用拉链闭合的。

新疆吐鲁番博物馆收藏了一条素绢裤,大体可以窥见一点初唐时期交裆裤的样貌。从推测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裤的前后裆是对称的。

初唐时期交裆裤结构推测图 根据王丽梅、陈玉珍著《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灯笼裤的保护修复与研究》推测绘制,徐央绘

初唐时期交裆裤效果图 花纹根据唐代鹦鹉衔花纹重新设计,徐央绘

甘肃武威慕容智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条交裆裤,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唐朝前期交裆裤的样式。从结构透视图可以看出,裤身左右两边是对称交叠的,穿着的时候裤腿内侧两边交叠闭合。

唐朝前期交裆裤结构透视图 根据甘肃武威慕容智墓出土的土黄色菱格纹罗裤文物摹绘,徐央绘

唐朝前期交裆裤效果图 根据甘肃武威慕容智墓出土的土黄色菱格纹罗裤文物绘制,花色根据唐代红色菱纹绮残片重新设计,徐央、木月绘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也出土了大量的纺织品,经过考古人员不懈努力,初步整理出了裙、裤、外衣等的款式,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唐朝后期交裆裤的样式。从结构图可以看出,裤子里面是交叠的。

晚唐时期交裆裤结构透视图 根据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裤子摹绘,徐央绘

晚唐时期交裆裤效果图

交裆裤花纹细节图

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唐代百戏三彩俑,每个人俑都穿着交裆裤,将身体遮挡得严严实实,而最顶上的小童用双手扒开裤子前裆,这才露出里面来,这说明交裆裤是很严密的。初唐时期的裤子和晚唐时期的裤子,基本结构相差不大,主要区别是一个裤脚收口、一个不收口。

交裆裤穿着步骤如下:

交裆裤穿着步骤 雷雪雨、徐央绘 ①步骤一:穿上裤子,叠好裤腰 ②步骤二:左右交叠,固定系带

唐三彩童子叠置伎俑 陕西西安长安区郭杜乡31号唐墓出土,了了君摹绘

从1978年河南洛阳出土的彩绘陶牵马俑也可以看出,其层层叠叠套穿着的交裆裤,既方便了活动,又保护了隐私。

陶俑身穿的这种只有两条裤腿而没有裤腰和裆片的裤装,叫作“套裤”,现在有人称为“胫(jìng)衣”,唐朝称为“裤奴”,穿在长裤外面,起保护和装饰作用,不能单穿。

裈、裤、裤奴的穿搭展示如下:

穿交裆裤的彩绘陶牵马俑 张梦玥摄于洛阳博物馆

下装穿搭层次图 服饰制作、摄影:莺梭汉服 ①裈:穿在最内层的合裆内裤 ②裤:套穿在外,可作日常外裤 ③裤奴:用来收束裤腿、方便骑马等活动的外搭 UlHuCkYDQ/eI8mW4fB50mOJL4uDPj++LVAdRDxpbf3dLbmpbgKQjde4mu8BgPf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