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的南北之分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在北方,北京和天津是绒花分布的主要地区,共同形成“北派绒花”,其擅长抽象型绒花的制作,款式端庄大气,色彩艳丽;江南地区,丝织业一向很繁荣,以南京、扬州、苏州等地为主,形成“南派绒花”,擅长象形花朵的制作,款式精致,色彩温雅,观赏性更强。此外,福建省的福州、泉州等地也有制作和使用绒花的习俗。
其实,对制作绒花来说,南派和北派的区分只是制作工艺上的区别,绒花本质并没有改变。
20世纪90年代,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征集了一批传统绒花作品,保护性地整理了有关南京绒花的文字、图像和视频资料。2006年,经过多方努力,南京绒花与扬州绒花联合申报“绒花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获通过,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之后,绒花的保护和传承逐渐被更多人重视。
扬州非遗绒花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梅在制作菊花绒花,用镊子细致调整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