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粒子的标准模型中,粒子被认为是能量激发时空的量子涨落模式。基本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量子场论中基本粒子被当作自旋的不可分割的点粒子进行处理。基本粒子存在广延的空间本体,波粒二象性实质上是场与粒子的统一的表象。爱因斯坦曾认为引力场可叫做空间,而汤川秀树则认为粒子是四维广延的连续体。物质复空间理论则把四维广延的连续体拓展为超循环反对称的物质复空间,实空间是由物质超循环的引力场构建的,基本粒子的质核是其高维空间的全息投影,基本粒子的引力场是纤维丛结构的负能态子空间。
波函数是描述基本粒子的子空间流形在总空间中运动效应的数学模型,波函数的本体是基本粒子引力场化的子空间,波函数的载体是引力场化的总空间,波函数的图像是基本粒子流形对引力总场的扰动h/P(h微扰量,P扰动量)。正如海森堡所言,波函数是一种事实和人们对事实认知的混合物。波函数与引力波的区别是“波函数是粒子子空间的波动,而引力波是总空间的波动”。根据物质复空间理论,物质的引力质量是以空间方式存在的负能态,因此波函数是粒子负能态的波动效应,故其对应的波动微扰量是ih而不是h。
粒子局域的引力场能量密度可用其子空间的引力场强度来表征,波函数的模方不是点粒子出现在空间的几率而是其负能态子空间的波动。在现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和波函数是建立在点粒子假设基础之上的,即用粒子的质核(惯性质量)置换了粒子的引力场空间(引力质量),而波函数的本体即粒子的引力场空间并不会因观测而坍塌。波函数的几率解释和波函数的坍塌是建立在片面但等效基础上的一种虚拟的量子力学效应。我们还可进一步推断:量子纠缠是同源粒子的子空间相互作用的退相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