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米芾《端州帖》的内容出处

《端州帖》的内容就出自米芾的《砚史》,《砚史》的内容收入《钦定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于清乾隆年间年开始编纂,经十三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四库全书》总编辑纪晓岚对米芾的《砚史》评价很高,在“提要”中对它的评价如下:

“臣等谨案:《砚史》,宋米芾撰。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之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纪诸砚,自玉砚之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

《端州帖》宽151厘米,高28厘米,共11页,每页宽约13厘米。正文一共602字,存362字,缺240字。凌晏如32字、董其昌23字、朱熹46字、魏了翁50字,四人的题跋,共151个字。现存正文362字加题跋151字,共513字。

正文如下:

“端州岩石岩有四:下岩、上岩、半边岩、后砾岩。余尝至端,故得其说详。下岩第一。穿洞深入,不论四时,皆为水浸。治平中,贡砚,取水月余,方及石。石细,扣之清越。鸜鹆眼,圆碧晕多,明莹。石嫰甚者,如泥无声,不着墨;清越者,温润著墨快,不热无泡,然良久微渗,若油发艳,亦有不乏者。然方城温岩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下岩既深,工人所费多,砚直不补,故力无能取,近年无复有。闻有仁庙已前,赐史院官砚,多是。其后来岁贡,惟上岩石。上岩在山上,石性乾,紫色深,理麄,性硬,眼黄,差不圆,而青色淡。其岩深处,间有润者,而眼终不如下岩也。有着墨者、拒墨者。其着墨者,初用半月前甚快,盖细砂石所发出理也;半月后则退,生光挞墨,又须以柔石发之,已而复然。拒墨者,虽新成便拒墨,此等石,扣之声皆坚响而老。半边岩者,在山半,石理同上岩,色多青紫,近墨,多瑕而眼长如卵。有瞎眼者,中是白点;死眼者,黑点而晕细;翳眼者,或青或黑,横乱其眼,又多青不成眼,圆点横长青间道如松木纹。其极粗者费笔,而稍细者多乏。后砾石上人刻为盆、印合、压纸、儿戏之物,多夹砂无眼,少瑕,间有极细软者,发墨不乏,扣之无声。土人不贵,而用实有在半边、上岩之上者,不可常得。又遍询石工,云:子石未尝有,其在岩中,实于大石板上凿,岂有中包一子者?余尝谓,若溪流中多有卵石,容差褊,可崭面磨墨,所谓‘石子’,世因讹为‘子石’,至有斵样相似而为之者,于理必不于大石中心复生卵子也。世之好奇者,又以歙州罗纹石作子石,砚文本直,两头取锐则纹脱,短至左右颊,自然成漩纹,便谓之是真子石,可笑!绿石带黄色,亦为砚,多以为器,材甚美而得墨快,少光彩。已上砚,平生约见五七百枚,十千已上无估。绍圣丁酉海岱楼书,米黻。”

以上文字内容见米芾《砚史》 [17]

《端州帖》盖章多少枚?正文:米芾3枚、(起首章一枚,方章两枚);收藏章6枚;四位书法家题跋落款章共8枚,分别是凌晏如2枚、董其昌2枚、朱熹2枚、魏了翁2枚,总共17枚。 medazQTe0S+jZTuC/32JWtmnSOaE6uP2myX4I2JWj47V8xs6TfJTZgZiY6vyhm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