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大墙,罩着黑丝绒幕布,十分庄重、肃穆。
黑丝绒幕布缓缓打开,是一张人工绘制的全国地图。
有顷,送出深沉的男声画外音:
“一九三五年十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破长城,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以后,为把华北五省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又正在积极筹划亲日派、汉奸发动所谓‘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不费一枪一弹达到吞并华北的目的。这时,中央红军神奇般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再次宣告蒋介石‘剿共’国策的破产!面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掀起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救亡抗日浪涛,蒋介石又再想些什么呢?……”
随着画外音内容的推进,一个红色箭头迅速标出所指位置。同时,画面远方隐隐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片。
南京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作战厅
何应钦指着一幅作战地图讲道:“委座,据确切情报,流窜陕北的朱毛共匪已不足万人,由于解决不了过冬的给养,业已撤离吴旗镇南下,寻求新的生存之地。”
叠印字幕 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 何应钦
蒋介石:“很好!徐海东、刘志丹两股共匪会合后去向什么地方?”
叠印字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
何应钦:“据悉,他们会合后编成十五军团,在劳山、楡林桥小胜东北军后,继续在陕北到处流窜。我很担心,他们与朱毛所部会合……”
蒋介石断然地:“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嘛!”
何应钦:“可他们的实力又会得到增加啊!”
蒋介石:“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
何应钦一怔,不语。
蒋介石:“敬之,陕北为什么自古多出土匪啊?”
何应钦:“地瘠人悍。”
蒋介石:“在历史上有几个闹出名堂来的?”
何应钦:“影响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张献忠,另一个是李自成。”
蒋介石:“是在陕北成的气候吗?”
何应钦微微地摇了摇头。
蒋介石:“为什么?”
何应钦:“陕北地广人稀,实在是太穷了!既无兵家所需的粮草,也没有徐图发展的兵员。”
蒋介石:“着哇!土生土长的张献忠、李自成在自己的家乡都呆不住,他毛泽东就能在陕北这个穷地方立住脚吗?”
陕北髙原
身单衣薄的中央红军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大道上。
叶剑英骑着一匹战马逆着红军行进的方向飞驰而来。
叠印字幕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 叶剑英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骑着三匹战马沿着山路、顺着红军行进的队伍飞驰而来。
毛泽东与叶剑英就要相会了,他们几乎同时勒紧缰绳,两匹战马也几乎是同时竖起前蹄,引颈长啸。
接着,张闻天、周恩来也相继勒紧缓绳,两匹战马也相继竖起前蹄,引颈长啸。
叶剑英跳下战马,行军礼:“主席,周副主席,洛甫同志,有重要情况报告!”
毛泽东:“剑英同志,先喘口气,慢慢讲!”
叠印字幕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政委 毛泽东
叶剑英:“从截获敌人的情报得知:蒋介石下达了围剿我红军的作战命令,用敌人的话说,叫一困、二剿、三消灭。”
周恩来:“剑英同志,何为一困、二剿、三消灭?”
叠印字幕 中革军委副主席 周恩来
叶剑英:“所谓一困,就是电令东面山西的晋绥军、西面的马家军、南面的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还有进驻陕北的东北军,把红军困死在陕北。用蒋介石的话说:只要不让红军从陕北逃走,他们今冬就一定会冻死、饿死在陕北高原上!”
毛泽东下意识地打了个寒战,有些沉重地说:“有一定道理!冬天将至,我们还没有御寒的棉衣啊!”
周恩来:“陕北太穷,老百姓几乎家家没有隔夜粮,就说像江南那样富有的土豪吧,也找不到几个。”
张闻天看着迎着瑟瑟朔风前进的红军指战员,遂怅然叹气地说道:“看来,我们这些自称天降大任的无产者真的要在陕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了!”
叠印字幕 中共中央负总责 张闻天
毛泽东:“还不仅如此!接着,蒋某人就会命令上述部队对我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利用我们缺衣少吃的不利时机,妄图把我们消灭在陕北髙原上!”
周恩来沉重地点了点头,遂怒视阴霾的长空。
毛泽东漠然冷笑,近似自语地:“当年过大渡河的时候我曾说过:红军不是太平军,我毛泽东也不是石达开;今天,我还是要说:红军不是当年陕北造反的农民军,我等更不是张献忠和李自成!”
有顷,王首道骑着一匹战马飞驰而来。
叠印字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保卫局局长 王首道
毛泽东:“首道同志,找到陕北红军了吗?”
王首道:“找到了!同时,我们还获悉:徐海东同志的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了,成立了红十五军团。”
周恩来、张闻天异口同声地:“好啊!真是太好了……”
毛泽东激动地:“这叫天无绝人之路!”
王首道突然变色:“可是陕北正在搞肃反,抓了很多人,连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等同志都被抓了起来。”
周恩来:“为什么?”
王首道微微地摇了摇头。
毛泽东:“你立即査明情况,向中央做出报告!”
王首道:“是!”他取出几张报纸,“这是缴获的敌人报纸,说蒋介石近期在南京召开国民党六中全会。”
毛泽东接过报纸审阅。
南京 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
数十名国民党中央大员有些不耐烦地站在门前,有的穿着长袍马褂,有的穿着西装革履,间或还有几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有意思的是,前排中间空着两个位置。
庭院中挤满了等待拍照的中外男女记者,小声地议论。
前排中央站着一位身着戎装的上将,他两眼就要发火了。
叠印字幕 国民党西北“剿总”副总司令 张学良
张学良侧目望着一位身着长袍马褂体态肥胖的官员:“孔院长,蒋先生怎么还不来?”
叠印字幕 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 孔祥熙
孔祥熙:“汪先生上楼请他去了,估计很快就到。”
国民党中央党部二楼休息厅
蒋介石蹙眉伫立窗前,俯视院中有些混乱的情景。
身着西装的汪精卫走进:“蒋先生,请下楼照相吧!”
叠印字幕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汪精卫
蒋介石:“我不去照相了!”
汪精卫:“为什么?”
蒋介石指着院中:“你看,今天秩序很不好,说不定要出事,我决定不参加摄影,我也希望你不必出场。”
汪精卫:“各中委已伫立很久,专候蒋先生,如我再不参加,将不能收场,我一定要去。”说罢转身走出休息厅。
蒋介石望着汪精卫的背影微微地摇了摇头。
中央党部门前
汪精卫走到那预留的空位前,有情绪地:“请安静,合影开始吧!”
等候照相的大员听后愕然,窃窃私语起来。
张学良看着身后一位中年女性,玩笑地:“既然蒋先生不参加了,那就由汪夫人站在汪先生身旁吧!”
叠印字幕 汪精卫的夫人 陈璧君
陈璧君高傲地:“我是女权倡导者,绝不沾汪先生的光!”
汪精卫有些生气地:“都请肃静,开始摄影!”
伫立很久的大员停止议论,注视前方。
众多的记者相继打开相机,准备抢拍。
突然,“啪、啪”响了两声。
汪精卫应声倒在中央党部门前。
顿时,列队照相的中央大员四处奔命。
张学良闻声赶到拿着手枪的青年身边,熟练地下掉手枪。
突然,院中再响三枪。
张学良大声命令:“不要开枪!我们还要留下活口,好问口供!”
二楼休息厅
蒋介石紧张地望着窗外,听着院中传来的喊声:“刺客打伤汪先生了!刺客打伤汪先生了!……”
蒋介石蓦然转身,快步走出休息厅。
中央党部门前
庭院中布满了警察,记者全部被看管起来。
中央大员惊惶失措地看着倒地受伤的汪精卫。
陈璧君跪在汪精卫的身旁,双手把着汪精卫的脉:“不要紧,不要紧,不要说话……”
汪精卫全身淌满殷红的鲜血,无力地:“不,璧君……我可能不行了……”
陈璧君:“你放心吧,你死后,有我照料儿女。革命党反正要横死的,这种事,我早已料到了。”
这时,蒋介石赶到近前:“汪先生,你要挺住。”
汪精卫惨然一笑,无力地:“蒋先生,你今天大概明白了吧?我死之后,你就会单独负责了!”
蒋介石愤然地:“汪先生,这种事绝不是我们的人干的!”
戴笠走到近前:“报告校长!凶手已经捉拿归案。”
蒋介石猛然转身,重重地打了戴笠一记耳光:“戴笠!人家打到中央党部,你还不知道!每月花上几十万元,就让你们出现这类祸事吗?限你三天之内将指使者缉获,否则要你的脑袋!”他说罢转身大步走去。
这时,藏身汽车下面的孔祥熙边喊边吃力地往外爬:“蒋先生,快拉我一把!”
蒋介石生气地俯下身,边说边拉住孔祥熙的手:“你这样胖,怎么还往汽车下边钻!”遂用力一拉,特写:
孔祥熙被拉出汽车,马褂的袖子被扯成了两半。
陕北高原
身单衣薄的中央红军快步行进在大道上。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站在山坡上,边眺望黄土髙原初冬的晨色边交谈。
张闻天:“恩来,你看谁是行刺汪精卫真正的幕后凶手呢?会是蒋介石吗?”
周恩来:“蒋介石和汪精卫在国民党中的位置就像是梨园中的金少山和梅兰芳,都想挂头牌,很难同台演出。可是他们在抗日救亡的大舞台上,虽然各有想法,却没有根本的矛盾。因此,蒋介石不会导演这幕行刺汪精卫的戏剧。”
毛泽东:“我同意恩来的意见。虽说这出戏剧的本身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但从另外一层意义上去看,却说明‘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是不得人心的!”
周恩来:“可蒋介石是一个从不接受教训的人。因此,他所召开的六中全会,也只能是一个继续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既定国策的会议。”
毛泽东:“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就叫狗改不了吃屎!”
张闻天:“我们该怎么办呢?”
毛泽东:“时下,我们刚刚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可说是立足未稳。为打破蒋某人对我‘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战略方针,我们只能根据‘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行事。”
周恩来:“我提议:等我们到了下寺湾,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统一思想,采取措施,首先解决过冬的吃穿。”
南京 军事委员会作战厅
蒋介石驻足墙下,木然地望着标有不同符号的军事地图。
戴笠肃然立正,看着蒋介石的后背,惶恐地:“校长,剌杀汪先生的是四个激进的反日青年,他们在南京组织了《晨光通讯社》,利用记者的身份混进中央党部行刺。”
蒋介石“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行刺汪先生吗?”
戴笠胆怯地:“不,不是……”
蒋介石:“那又是为什么呢?”
戴笠:“学生不敢说。”
蒋介石猛然转身,震怒地:“讲!”
戴笠:“他们行刺的真正对象是校长。”
蒋介石愕然大惊。
戴笠:“据剌客供称:他们反对校长‘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想通过行刺校长,达到唤起全民族救亡抗日的目的。”
蒋介石大怒:“一派胡言!”
张学良一步闯进:“委座,不可断然下此结论。”
蒋介石一惊:“汉卿,你的立场……”
张学良:“是坚定的。一、我坚决反对这种偷偷摸摸的暗杀行为,所以我才冒着危险下了刺客的枪;二、从另一个角度看,刺客的行为也代表了民心……”
蒋介石:“不要说了!你这种坚定的立场我早就知道了。”
张学良:“你不知道!面对华北五省就要自治的危局,稍有一点爱国之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坐视国土沦丧!”
蒋介石:“你……这是在变相地骂我是卖国!”
张学良:“不!我是在向你表白,我再也不背‘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了,我要亲率二十万东北军打回老家去!”
戴笠悄然地退出。
蒋介石自语地:“我终于明白了,你的东北军为什么在陕北一战败于劳山,再战败于榆林桥了……”
张学良反驳地:“可委员长的中央军呢?”
蒋介石:“他们还在执行我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坚决消灭在陕北立足未稳的朱毛红军!”
陕北 甘泉下寺湾会场
张闻天:“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结束了!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中央决定进行新的组织分工。下边,请泽东同志发言。”
毛泽东:“目前,我认为暂不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名义,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办事处的名义较适当。随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蒋介石集结重兵于陕甘苏区的周围,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中央军所属的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等部,总兵力多达几十万人。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个月打破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否则敌人会利用冬季建造碉堡,对我们立足陕北是很不利的。”
王稼祥:“我赞成泽东同志的意见,时下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大任务,就是为立足陕北扫清一切障碍!”
叠印字幕 中革军委副主席 王稼祥
毛泽东:“为此,我建议我们同红十五军团会合后,应保存其编制。我们的这支陕甘支队可编成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共同成立红一方面军。”
周恩来:“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我提议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毛泽东负全责。”
张闻天:“我看还是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以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时,任命彭德怀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没有!”与会者齐声答说。
张闻天:“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建议中央暂分两路:我和博古、少奇、稼祥等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去陕北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泽东和恩来、德怀等同志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同意!”与会者答说。
张闻天:“下边,请德怀同志发言。”
彭德怀:“感谢中央对我的信任!就要进入隆冬季节了,我们的红军指战员还穿着单衣。因此我提议,在我和老毛南下粉碎敌人第三次军事围剿的同时,还要尽快筹集冬装。”
毛泽东:“还要努力地扩大红军队伍。当然,还要解决陕北根据地内部的肃反问题!”
下寺湾窑洞
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围着一盆炭火取暖。
王首道汇报:“据我们初步调査,自九月份以来,他们不仅逮捕了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马文瑞等同志,而且还杀害了一些干部。对此,陕北军民的意见是很大的。”
张闻天:“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王首道:“说陕北的同志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周恩来:“有什么根据吗?”
王首道:“一、刘志丹等同志在陕北搞‘土革’,不同意对地主搞肉体消灭,被扣上了富农路线的帽子;二、由于陕北红军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坚持农村割据,不同意攻打大城市,被扣上‘捎山主义’的帽子;三、刘志丹等同志为开展党的统一战线,有意团结国民党中有影响的爱国人士,又被扣上了‘投降主义’的帽子。”
毛泽东霍然起身,掷掉手中的烟蒂:“好大的三顶帽子!仅从这三顶帽子看,不是陕北的同志右了,而是搞肃反的同志左了,而且左到了把革命同志当成了反革命!首道同志,他们是如何逮捕刘志丹同志的呢?”
王首道:“说来就更让人难以相信了!那天,刘志丹同志作为红十五军团的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去军团部开会,路上碰到送信的通讯员,看他像个首长的样子,把信就交给了他。他打开一看,是西北军委要红十五军团保卫部逮捕他的命令。他十分镇静,把信封好,交给通讯员,自己直接到瓦窑堡西北军委,说道,你们不是要抓我吗?我来了!”
张闻天:“这恰好说明刘志丹同志心中无鬼,是个组织性很强的好同志!”
毛泽东:“谢天谢地,若是刘志丹登山一呼,陕北红军与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打起来,新成立的红十五军团就完了!”
周恩来:“据悉,这种危险是存在的!陕北的同志——尤其是陕北红军就看中央的态度了。”
毛泽东:“立即下令:停止审査,停止捕人、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
下寺湾村边
张闻天:“为解决陕北肃反问题,先行组成以董老、王首道、李维汉等同志为首的工作团赶赴瓦窑堡。你和老彭率部南下之后,我和博古、少奇等同志再去瓦窑堡。”
毛泽东:“一定要转告陕北的同志:虽然刚到陕北,但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髙,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中央相信创建这块根据地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请大家放心,中央一定会处理好这个问题!”
周恩来:“一句话: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惟有搞好党和红军的团结,才能粉碎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毛泽东:“恩来啊,前方打仗可少不了你啊!”
张闻天:“时下,解决红军的吃穿更重要啊!”
周恩来:“只要南线的战机成熟了,主席一个电报,我就会赶到前线。”
这时,刘英走到近前:“停止谈话,快回去参加为主席、彭总送行的早餐会!”
毛泽东:“刘英同志,长征胜利结束了,你和洛甫同志也该请我这个大媒喝喜酒了吧?”
张闻天和刘英难为情地不知如何应对。
周恩来:“我看这样吧,等主席和老彭在南线打了胜仗,庆功酒和喜酒一块喝!”
南京 张学良下榻处
张学良面带愠色,驻足窗前。
有顷,谭海引于学忠走进:“报告,于学忠将军到了。”
张学良转身取来一纸公文:“孝侯,你先看看这份以委员长和我的名义下达的作战命令,然后我们再谈怎么办。”
于学忠接过命令阅毕:“汉卿,你的意见呢?”
张学良:“委员长的用意是清楚的:朱毛红军到达陕北,与徐海东、刘志丹两股共匪会合,他决定假借我们东北军之手,消灭立足未稳的朱毛红军。”
于学忠:“同时,也达到削弱我们东北军的目的。”
张学良沉重地点了点头。
于学忠:“汉卿,我们远离沦亡的东北家乡,被蒋某人调到这偏僻的黄土髙原‘剿共’,上下军心不稳啊!”
张学良愤然不语。
于学忠:“再说,我们仅仅和徐海东、刘志丹部交了两次手,就~败劳山,再败榆林桥,共损失一个师又四个营的兵力,一一〇师师长何立中等捐躯,汉卿的爱将髙福源团长等做了共匪的俘虏。如果再和朱毛共匪交手……”
张学良:“我清楚!那我再以个人的名义发一份密电:通令参加‘进剿’的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在我开会期间,不得揸自行动。”
荒凉的陕北黄土高原
天空阴云密布,飘落着雪花。
一个穿着老羊皮袄、蒙着羊肚毛巾的老汉走在髙坡上,他一边赶着十多只啃草的山羊一边随意放歌:
正月里,是新年,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来是清官,
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一心想共产……
深山道沟
一队穿着单衣的中央红军顶着小雪,快步走在山沟通道。
毛泽东和彭德怀骑马并行前进,他们一边仰首眺望歌唱刘志丹的放羊老汉,一边随意地议论。
毛泽东:“老彭啊,你听清了这歌的内容了吗?”
彭德怀:“听清了,是唱刘志丹是清官的陕北民歌。”
毛泽东:“可我们有些同志呢,却把刘志丹这个陕北清官给关了起来,说他是右倾投降主义的代表。”
彭德怀:“这和主席当年在中央苏区的情景差不多。”
毛泽东:“不完全一样!一、我还没被他们关起来;二、我在中央苏区待了六七年,老百姓也没把我们编成歌来唱。当然,我是不赞成这样做的。”
彭德怀:“这不是我们赞成不赞成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歌声代表了民心。就这个意义上讲,刘志丹一定是个好同志!”
毛泽东:“换句话说,当全国人民真心歌唱我们这些共产党人的时候,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这时,警卫员小李骑马赶到,取出一份电文:“报告主席,这是我们截获的敌人的军事行动计划!”
毛泽东接过电文阅毕,有些激动地:“老彭,这份情报恰好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彭德怀接电阅毕,兴奋地:“那我们立即赶往红十五军团,与徐海东、程子华同志部署直罗镇歼灭战!”
道佐铺村头
徐海东、程子华等站在村口,顺着大道向远方张望。
徐海东:“子华同志,你原是中央苏区的干部,一定认识毛泽东同志,见面的时候……”
程子华:“放心,我一定向毛泽东同志介绍,这是烧窑工出身的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同志。”
徐海东:“千万不要这样介绍。”
这时,毛泽东、彭德怀等沿大路走来。
程子华指着大道的前方:“看,毛主席和彭总他们来了!走在前边的那位就是毛主席。”他说罢快步迎上去。
徐海东迟疑片时,大声地喊了一句:“毛主席!”遂大步踉跄地超过程子华,沿着大道近似小跑地向前奔去。
毛泽东、彭德怀等高兴地快步走来。
徐海东行军礼,激动地:“毛主席,我是徐海东,一年多了,我和子华同志带着这支队伍南北转战,牺牲了很多好同志,对不起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任啊!”
毛泽东紧紧握住徐海东的手:“海东同志,你们了不起!老彭可以作证,我们的牺牲更大啊!”
程子华髙兴地:“主席、彭总,请到军团部再详谈吧!”
红十五军团部
这是一孔较大的窑洞,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四边各有一把雕花太师椅,桌上铺着一张简易的陕北地形图。
徐海东指着地图:“红十五军团成立以后,为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我们相继发动了劳山和榆林桥战斗。劳山一役,共毙伤敌第一一〇师师长何立中、师参谋长范驭州、团长杨德新等以下一千多人;俘敌三千七百多人,缴获不少武器。榆林桥一役,全歼守敌一〇七师四个营,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一千八百余人,同时还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程子华:“但是,国民党西北‘剿总’不甘心失败,重新调整军事部署,据悉以东北军的五个师兵力,分别由富县、合水对进,企图围歼中央及红军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现在,我们还不清楚敌人的军事部署。”
毛泽东:“我们的情报部门已经截获了!老彭,给海东同志和子华同志讲一讲吧。”
彭德怀指着桌上那张简易地图:“敌人的部署是:以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的四个师由甘肃的庆阳、合水地区,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第六十七军之第一一七师由洛川北进富县,而后西进,以实现构成对葫芦河东西进行封锁的目的。两路敌军的总兵力约三万余人,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只有一万多人,敌人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毛泽东:“但我们有陕北人民的支持,再加上刚刚会师的红军指战员士气高涨,这是我们消灭敌人最强大的力量!”
徐海东:“我们还有毛主席、彭总亲自指挥,又选定了有利于我的战场直罗镇,打破敌人第三次‘围剿’是有把握的!”
警卫员走进:“报告!欢迎毛主席和彭总的饭做好了。”
毛泽东:“海东同志,你们拿什么欢迎我和老彭啊!”
徐海东:“韭菜馅的饺子。”
简易饭厅
一盆冒着热气的饺子,缓缓摇出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围坐四周,十分香甜地吃着韭菜馅饺子。
毛泽东夹起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一口吃下半个。
特写:毛泽东看着半个绿绿的韭菜馅饺子出神,忘了吃嘴里的饺子。
徐海东发现毛泽东凝思忘吃的样子推了推程子华。
程子华也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遂与徐海东交换了一下眼神,他又推了推埋头大吃的彭德怀。
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那望着饺子出神的样子,玩笑地:“老毛,是不是发现韭菜馅饺子里边有肉啊?”
毛泽东:“没有!不过,我的确想到了和肉有关的话题。”
徐海东和程子华有些茫然地交换了个眼色。
彭德怀:“是什么和肉有关的话题啊?”
毛泽东:“肃反。我们一定要叮嘱同志们,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错杀了人,杀了革命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要告诉首道同志他们,一定要慎重处理刘志丹等同志的问题。”
彭德怀愤慨地:“这些年来,我们许多中高级干部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错杀的。对此,我们党应当立个规矩才行。”
毛泽东沉重地点了点头:“老彭说得对!海东同志,你们鄂豫皖根据地的情况如何?”
徐海东:“很是严重!就说跟着我一起长征到达陕北的这支红军队伍吧,还有三百多反革命嫌疑犯没有作结论。”
毛泽东:“为什么呢!这些同志跟着长征一路过来,吃了许多苦,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当做反革命呢?”
程子华:“毛主席的意见呢?”
毛泽东:“要立即给他们摘掉嫌疑犯的帽子,党员恢复党籍,团员恢复团籍,干部要恢复工作。”
程子华:“我们一定按毛主席说的去办!”
毛泽东:“光办还不行!你和海东同志要亲自去解释,要安慰他们,必要的时候,还要主动承担一些责任。同时,还要告诉同志们,革命的路还长,要准备挑更重的担子。”
徐海东和程子华深沉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时下,最重要的是开辟根据地和发展红军。这二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像是王勃的名句说的那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道佐铺村头
毛泽东牵着战马:“中央的意图是清楚的,那就是利用直罗镇有利的地形,集中红军大部兵力,力求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至二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打破敌人的‘围剿’。具体部署,请老彭给你们说吧!”
彭德怀牵着战马:“目前,红十五军团要加大力度围攻甘泉,造成敌人的错觉,加速敌第五十七军东进,尽快进入直罗镇伏击圈。同时,红一军团秘密进抵富县西北之秋林子和甘泉西南的老人仓地区,做好发起直罗镇战役的准备工作。”
徐海东、程子华认真地听,不时点点头。
毛泽东:“一句话,我们要以逸待劳,引诱他们大摇大摆地进入我们在直罗镇预设的伏击圈,然后我们再趁势给他来个瓮中捉鳖。”他说罢冷得一哆嗦,遂打了一个喷嚏。
徐海东:“毛主席穿得太少了!”他急忙脱下自己的大衣给毛泽东披上,“先穿上我这一件吧!”
毛泽东:“那你怎么办呢?”
徐海东:“我会有办法的。”
毛泽东:“老彭啊!为答谢海东同志慷慨大方的帮忙,自然还有那餐韭菜馅的饺子,我们送他一部电台吧。”
彭德怀:“可以!”
徐海东撤动地:“那我们就等于有了千里耳了!”
程子华高兴地:“也等于拉近了我们和中央的距离。”
毛泽东:“为确保直罗镇战役的胜利,那就利用这部电台先给恩来发报,请他立即赶来前线。”说罢骑上战马,“直罗镇战场上见!”遂加鞭催马向前驰去。
彭德怀骑上战马尾随奔去。
徐海东、程子华目送远去的战马。
葫芦河岸边
一队东北军沿着葫芦河向东强行军。
一个传令兵骑在马上大声吆喝:“弟兄们!我们的上峰牛师长指示,加快步伐,尽早占领直罗镇!”
一个下级军官大声问:“直罗镇那疙瘩有共匪吗?”
传令兵大声答说:“没有!共匪正在甘泉那疙瘩围攻我们的弟兄呢!”
东北军边小声议论边快步行军。
张村驿指挥所
毛泽东指着简易地图:“这次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开得很好,与会同志一致同意,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同时,我还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出中部洛川,切断西安至肤施的交通,相机夺取中部县城。首战是即将打响的直罗镇战役。下边,请彭德怀同志部署直罗镇战役!”毛泽东说毕就近坐下。
彭德怀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前敌方的态势是,敌军第五十七军以一个师留守太白镇,主力于十一月十七日继续沿葫芦河东进,预计十九日敌一〇九师并指挥——一师第六三二团进至黑水寺,敌军部及第一一一师主力、第一〇六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为此,军委决定红军主力集结待机,进入临战状态。下边,由叶参谋长下达具体战斗任务。”彭德怀说完走回座位坐下。
叶剑英走到地图前:“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同志!”
徐海东起身:“在!”
叶剑英:“命令:红十五军团立即派一个营连夜平毁直罗镇东南端之土围子,防止敌人利用;以一个连在阎家村北山担任警戒,与敌接触后,节节抵抗,把敌人先头部队第一〇九师引进直罗镇,力歼该敌于直罗镇地区。”
徐海东:“我十五军团保证完成任务!”旋即坐下。
叶剑英:“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同志!”
林彪起身:“在!”
叶剑英:“命令:红一军团务必于十九日下午进至直罗镇东西的石咀、凤凰头、上下莫河地区集结,并于安家川、直罗镇以北山地开设观察哨,直接观察敌人的行动。”
林彪:“我红一军团保证完成任务!”旋即坐下。
毛泽东:“下边,请恩来同志作指示!”
周恩来:“直罗镇战役,是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打的第一个战役,也是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的关键战役,因此,要求大家协同作战,打出军威,一定做到初战必胜!”
毛泽东:“为确保直罗镇战役全胜,我和恩来同志、德怀同志要亲临前线,直接指挥!”
通向直罗镇的大道
东北军趾高气扬地快步行进在大道上。
天上飞着五架飞机,掩护地面部队的前进。
还是那位骑马的传令兵大声吆喝:“弟兄们!我们的牛师长要我告诉大家,共匪是草包,和我们一接触就败下阵,向着直罗镇方向逃去!牛师长说了,只要天黑以前占领直罗镇,他要亲自为弟兄们庆功!”
东北军个个喜笑颜开,放开大步向前走去。
隐蔽的山坡
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和飞机隆隆的马达声。
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边交谈边向山上走去。
周恩来:“老毛,洛甫自瓦窑堡发来电报,说吴旗镇的同志扣押了一个叫张浩的商人,他说要见党中央的领导。”
毛泽东:“我看可以请他到瓦窑堡去嘛!”
周恩来:“可我们谁也不认识这位叫张浩的商人啊!”
毛泽东沉吟片时:“万一张浩是化名呢?”
周恩来:“有道理!”
叶剑英快步赶到跟前:“好消息,敌军这个牛师长犯了牛脾气,就要被我们牵进直罗镇了!”
毛泽东:“好!我们再加快些步伐,赶到前沿指挥所,亲眼看看这位牛师长是怎么个牛法!”
直罗镇大街
一桌连一桌的酒席摆满了鸡鸭鱼肉,斟满大碗的白酒。
还是那个传令兵:“传牛师长的口谕,直罗镇大街小巷全都点上灯笼,让陕北的婆姨好好看看我们东北军的官兵,哪一个不比他们的绥德汉强!”
东北军相继点着一个又一个大红的灯笼。
传令兵:“弟兄们!我们的牛师长还命令说,放开你们的酒量,喝个一醉方休!敞开你们的肚皮,吃个满肚里流油!”
满街的东北军就像是得胜回山的胡子大吃大喝起来。
山头 前沿指挥所
一座简易的掩体里,周恩来、彭德怀有些焦急地在阅看有关的报吿。
叶剑英把有关的战报送到周恩来和彭德怀的手里。
毛泽东站在简易掩体前,拿着一只双筒军事望远镜用心地看着。他转过身来,有些得意地:“恩来、老彭,你们快来看啊!这位牛师长不仅被我们牵进了直罗镇,而且他还乐不知死地在和部属大吃大喝!”
周恩来接过望远镜看了片时,笑着说:“等这位牛师长和他的部属醉人梦乡,我们就可以下达宰牛的命令了!”
毛泽东:“好!明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一日拂晓,发起直罗镇战役!”
在直罗镇战役的枪炮声中送出深沉的画外音,并叠化出相关的直罗镇战况:
“红一军团于二十一日拂晓在袁家山附近打响了直罗镇战役的枪声!首先,以两个师的兵力自北向南发起突击,很快攻占直罗镇北山,全歼守敌。接着,又协同红十五军团夺取直罗镇。同时,红一军团以一个团的兵力扼守直罗镇东北方向,协同葫芦河以南之红十五军团一部,阻止敌军沿葫芦河东窜;以一个团的兵力进至老人山方向,断敌先头师与后续部队的联系,并准备打击来援之敌。
“敌第一〇九师从梦中惊醒,左冲右突,均不得脱。激战至十二时,该敌大部被歼灭,师长牛元峰率残部五百余人退人镇东南之土寨内,妄图固守待援。周恩来当即决定:以红十五军团一部兵力予以包围,待敌逃跑时于运动中歼灭之。同时,毛泽东命令红军主力部队立即集结,做好打敌增援部队的准备。
“敌人完全遵照毛泽东的命令行事:敌五十七军第一〇六师迅速向直罗镇增援,以解第一〇九师之围;敌之一一七师等部从不同的方向出动,企图解救困守直罗镇的牛元峰之一〇九师残部。
“我红军主力部队抓住敌军协同较差的弱点,各个击破西线增援之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待到二十三日午夜,牛元峰见增援无望,率残部突围,被我红军全歼。接着,我红军横扫残敌,以我大获全胜结束了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大街
红军指战员押着一队队敌军俘虏从大街上走过。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大步走在大街上,与满面挂着胜利微笑的红军指战员打招呼。
直罗镇的一片空地
红军指战员整齐列队,等待首长检阅。
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站在队前。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大步走来。
红军指战员欢声雷动。
毛泽东频频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叶剑英行军礼:“报告毛主席、周副主席、彭总!我红军指战员坚决执行军委的命令,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完全胜利。据初步统计,共毙敌师团长以下一千多人,俘虏五千三百六十七人,缴枪三千五百余枝。”
毛泽东髙兴地:“我代表军委全体同志,真诚感谢所有参战的红军指战员!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敌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而且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同时,他挥出右拳,击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