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
一列北去的客车,穿越希望的田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化入软卧包厢:郁教授和牟记者相对品茗,感慨良多。
牟记者:“邓小平积六年的政治磨难和三年的劳动锻炼,不仅为重新复出准备了充足的精神和体力,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作了深层次的反思,决计为中华民族这艘古老的战舰再次出征领航!”
郁教授:“但是,党和国家被林彪这伙野心家破坏得太不成样子了,再加上江青、张春桥等人兴风作浪,设置重重的障碍,摆在邓小平面前的是一个个短兵相接的战场!”
客车向着远方驶去
(渐渐化入过去时……)
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坐在沙发上吃力地读罢一份文件,弃至茶几上。
毛泽东慢慢地站起身来,微合着双眼,缓缓踱步,近似自言自语地吟诵:“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毛泽东吟诗的特写:微眯的双眼潮湿了。
周恩来随吴秘书走进,示意吴秘书退下。
毛泽东拭泪睁眼,看见周恩来站在客厅中:“恩来,你何时到的?”
周恩来:“我到了一会儿了!”
毛泽东:“怎么不叫我停止吟诗?”
周恩来:“难得有机会听主席读诗,更何况是读宋朝大词人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毛泽东:“我这是有感而吟啊!自从珍宝岛战役打响以后,我就认定苏联亡我之心不死。近来,美苏两霸又搞什么核武器谈判,使我不得不想如何才能打破他们的核垄断。”
周恩来:“我们只有加紧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毛泽东:“是啊!从国际大势看,天下很难太平。如果再想到林彪叛国北飞的现实,我就不能不吟‘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啊!”
周恩来:“我想,这也就是主席加快起用小平同志的所在啊!”
毛泽东:“你说得很对。可中央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恩来你这样看呀!”
周恩来:“这是正常的!但是,政治局多数同志听了主席的指示之后,还是赞同尽快恢复小平同志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毛泽东:“为减少阻力,我想中央应当再作一个决定,一直发到县、团级的党员。”他凝思片刻,“自然,还要将复职的文件送交小平同志,听取他的意见。”
周恩来:“我会尽快召开政治局会议,落实主席的指示。”
毛泽东:“俗语说得好,砍柴不误磨刀工。你应该先休息几天,然后你我再向小平同志交待工作。”
长安大街
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飞驶在大先街上。
邓小平坐在轿车的后排座位上,微闭着双眼似在沉思。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在书房中踽踽踱步,似在思索着什么。
有顷,吴秘书走进:“主席,江青同志打来电话,要求在召开政治局会议前见主席,报告她昨天和总理、先念同志约见小平同志的情况。”
毛泽东:“告诉她:总理已经向我报告了。会前,我要见见邓小平,没有时间。”
吴秘书:“是!”转身退下。
毛泽东背转过身去,继续在室内踽踽踱步。
周恩来引邓小平走进,看着毛泽东踱步的背身,向邓小平示意说话。
邓小平举起右手行军礼,庄重而又低沉地说道:“主席!我来向你报到了!”
毛泽东身体微微一颤,转过身来,看见邓小平行军礼的样子,感情复杂地:“小平!……”下意识地伸出右手。
邓小平大步走到毛泽东的面前,叫了一声“主席!”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
毛泽东审视邓小平片时:“好啊!六年多不见了,还是老样子,身体也这样好。”
邓小平:“请主席放心,跟着你再工作十年没问题!”
毛泽东惨然一笑:“十年?恐怕我和恩来都没有了。你不要忘了,我长你整整十一岁哇!”
周恩来扶着毛泽东:“不去说这些了,还是坐下谈工作吧。”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相继落座。
毛泽东抽出一支香烟:“小平,你和我一样,是离不开烟的。今天,你我堪为久别重逢,就共吸一包香烟吧!”
邓小平接过香烟,擦着火柴,请毛泽东先点燃香烟,然后自己再点燃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毛泽东边抽烟边品味:“今天这烟的味道分外好!”
邓小平:“主席,请你交待任务吧!”
毛泽东:“我已经交待完了!”
邓小平愕然一怔。
毛泽东:“恩来已经年过七十五岁了,且又重病在身;我呢,虚岁都过了八十,思来想去,这担子还是压给你。当然喽,恩来和剑英、先念他们也力荐你出山。”
周恩来:“小平同志,主要是主席点你的将。”
毛泽东:“这话也没错。不过,对于你重新出山,中央并不是全都举手的。”
周恩来:“为了减少小平同志你出山的阻力,主席还要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给你创造这样一个亮相的机会。”
毛泽东:“这只是党内的。名角亮相,是很讲出场风的。恩来,你要为小平同志出出设计,好出场风啊!”
毛泽东的会议室
叶剑英、李先念、张春桥、江青、王洪文、姚文元等起身望着内室。
毛泽东缓步走出,示意大家落座。
周恩来、邓小平紧随毛泽东之后走进会议室。
毛泽东在主席的位子上坐下,然后指着身边的沙发:“小平同志,你就坐在这个位子上!”
邓小平落落大方,遵命落座。
毛泽东:“今天政治局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请邓小平同志和诸位政治局委员见面,由我代表中央向邓小平同志交待工作;再是讨论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不同表情的特写。
毛泽东:“我的左边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新同志,除江青以外,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没有和小平同志共过事,今天就算是认识了,今后在工作中要相互支持。”
“一定按主席的指示办!”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答说。
毛泽东:“我是要看行动的!小平同志,剑英同志和先念同志是你的老相识了,就用不着我说些什么了。”
邓小平:“我会协助他们完成中央交给的工作的。”
毛泽东:“很好!从现在开始,小平同志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参加对外活动;有关重要的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下边的事情,由恩来同志主持。”
周恩来:“关于小平同志以副总理的身份参加对外活动的决定,一是鉴于我的身体情况,再是小平同志有主持外交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与苏联多次谈判是受到主席的表扬的。”
毛泽东:“当时外电就曾这样报道过:说邓小平这个小个子打败了赫鲁晓夫那个大个子嘛!”
周恩来:“下边,开始研究筹备召开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的有关问题!”
四月十三日的《人民日报》:西哈努克亲王微笑着伸出双手,欲要拥抱邓小平的照片。
一组各界人士争看《人民日报》的特写。
毛译东的书房
毛泽东坐在沙发上,双手捧读四月十三日的(人民日报》。
吴秘书高兴地走进:“主席,你交的任务我完成了!”
毛泽东:“说说看,各界群众是欢迎的多,还是反对的多?”
吴秘书:“没有听说有反对的!今天一上班,各界群众都争着看《人民日报》。一句话,小平同志的复出,成了我国最大的新闻热点。”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恐怕在海外引起的轰动更大吧?”
吴秘书:“是的!听电报大楼的同志说:今天,外国记者来电报大楼向世界各地发新闻的特别多。还听说,有一家外国的新闻单位称邓小平是‘打不倒的小个子’!”
毛泽东:“好一个打不倒的小个子。”
在郁教授和牟记者对话的背景上叠印出有关的画面:
郁教授:“邓小平的复出成了海内外媒体炒作的‘热点’,也给饱受‘文化大革命’之苦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同时,邓小平也深深感到了自己重任在肩。作为政治家,他深谙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寓意,也清楚自己特殊的政治身份。因此,他在待人处事上有意采取低调,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牟记者:“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同时,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再次进人了中央领导核心。但是邓小平——乃至全国人民都清楚毛泽东必将委任于他……”
游泳池
暮年的毛泽东好强地搏击池水,缓慢地仰泳。
吴秘书穿着泳装站在池边,关切地看着毛泽东游泳。
邓小平走到游泳池边:“主席在游泳?”
吴秘书:“对!主席,小平同志到了!”
毛泽东:“好!我这就上来。”他很快游到池边。
吴秘书和邓小平帮着毛泽东爬上岸来。
毛泽东披上他那件破旧的浴衣,指着岸边两把椅子:“小平同志,咱们坐下谈。”
毛泽东坐下,给邓小平递上一支香烟,风趣地:“俗话说得好:烟酒不分家。你我一块儿抽!”
邓小平接过香烟,先给毛泽东点上,然后又点着自己的香烟,与毛泽东一道品着香烟的味道。
吴秘书送上两杯清茶,放在茶几上。
毛泽东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香茗,“从目前的国际大势分析,你对战争与和平这个老话题是怎样看的?”
邓小平:“从目前国际形势看,要讲打仗,谁都没有准备好。特别是美、苏两个霸权大国也没有准备好。如果真的打起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过去,我们跟着主席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跟着主席就是还用小米加步枪也一定能够打赢!”
毛泽东笑了:“好!讲得好!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邓小平:“全党、全军,还有全国人民,都要坚决贯彻、执行主席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的指示!”
毛泽东:“可为什么老是安定团结不下来呢?”
邓小平:“原因是很多的。其中军队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对!当然喽,各大军区司令员老是呆在一个地方也不好。”
邓小平:“我赞成主席的意见。”
毛泽东:“你的意见呢?”
邓小平沉吟片时,伸手拿起身旁的茶杯与毛泽东的茶杯对换了一下。
毛泽东笑了:“英雄所见略同。”他吸了一口烟,“不久前,剑英同志向我提出:请你管军队工作。”
邓小平:“我服从组织安排。”
毛泽东:“那就当秘书长吧!”
邓小平:“我还是不要这个名义的好。”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坐在桌前批阅一封群众来信。
吴秘书引周恩来、王洪文走进:“主席,总理和洪文同志到了。”
毛泽东转过身来:“都请坐吧!”
周恩来、王洪文相继落座。
毛泽东:“日前,我分别和你们二位谈了对政治局会议的看法。今天,在谈正题之前,我还想再说几句。洪文同志,你提增补江青、姚文元为政治局常委的根据是什么呢?”
王洪文尴尬地:“这……”
毛泽东:“既然你讲不出道理来,我也明确表示:增补常委,不要!”
王洪文:“是。”
毛泽东从桌上拿起刚刚批阅的信件:“恩来,这是一封署名‘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来信,批评江青民主作风差,把文艺强调得过分,不执行双百方针。我批了几句话,你们看后,交汪东兴办。”
周恩来接过信件,念道:“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有些意见是好的,要容许批评。毛泽东。”转交给王洪文。
王洪文看罢一言不发。
毛泽东:“好!进人正题:‘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了,换句话说,都打完了一个抗日战争,为什么还结束不了呢?……”
中南海的雨路
张春桥边走边问:“洪文同志,你知道今晚政治局会议的内容吗?”
王洪文边走边说:“主席说要议军。”
江青边走边有情绪地说:“议军找军委嘛,要我和文元同志来做什么!”
姚文元边走边说:“听听也没有害处嘛!”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坐在他那张沙发上,严肃地:“我提醒在座的诸位:政治局要议政,军委要议军,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他吸了一口烟,“在一个长时期,军委不议军,政治局不议政,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
在毛泽东的讲话中,摇出与会者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不同的表情。
毛泽东:“今天政治局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是议军,是讨论全国各大军区司令互相对调。”他指着叶剑英,“你是赞成的,对吧?”
叶剑英:“对!”
毛泽东:“总理和洪文同志,你们也是赞成的。对吧?”
“对!”周恩来和王洪文答说。
毛泽东:“正式议军之前,我想指挥大家唱一首好久不唱的歌,那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与会者听后愕然。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香烟站起来,伸出双手。
与会者相继站起。
毛泽东:“今天就唱第一段。”接着,毛泽东唱了一句。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然后喊了一句:“预备——唱!”
与会者随着毛泽东双手的指挥,齐声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毛泽东:“都请坐吧!”他带头落座。
与会者带着不同的表情相继落座。
毛泽东:“虽说这首歌很久没有唱了,但从歌声听得出:大家还没有忘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他再次拿起香烟吸了一口,“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会油了呢!你们大家同意吧?”
“同意!”
毛泽东指着邓小平:“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参谋长吧。”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铁青着脸的特写。
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面带笑意的特写。
毛泽东巡视了一遍与会者的表情:“如果没有不同意见,以后开二中全会报告追任。有不同意见吗?”
“没有!”
毛泽东:“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请回来的。对吧?”
“对!”
毛泽东指着邓小平:“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邓小平:“是!”
毛泽东:“大家都知道:不做工作就不会犯错误,一做工作总要犯错误,否则就要当老百姓。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没有了!”
毛泽东:“好!剑英同志,等你把八大军区司令员请进京后,我们再在这里开一次会!”
毛泽东住地的大门外
一辆接着一辆轿车驶来,戛然停在外面,相继走下许世友、李德生、陈士集等与会的将军。他们习惯地整理一下军容风纪,迈着军人的步子走进屋去。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身着军装,十分威严地坐在他那张沙发上。
毛泽东的左边坐着身着军装、年近九十的朱德,右边坐着身着军装的邓小平。
周恩来与着军装的叶剑英、李先念、王洪文、张春桥等政治局委员以及各提前赶到的大军区司令员坐在其他沙发上。
陈士集走进书房,大步走到毛泽东的面前,行军礼:“报告主席!陈士架前来报到!”
毛泽东站起身来,握住陈士集的手:“身体怎么样?”
陈士集:“托主席的福,身体还好!”
毛泽东:“从井冈山下来的不多了!当年,你在淮海战役中出足了风头啊!”
陈士集再次行军礼:“谢主席!”转身落座。
李德生走到毛泽东面前,行军礼:“报告主席,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前来报到!”
毛泽东握住李德生的手,风趣地说:“你们李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陪绑的。我送你一句大实话: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请你喝烧酒。”
与会的领导和将军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李德生借机行军礼,转身落座。
许世友迈着军人的步伐,有节奏地走到毛泽东面前行军礼:“报告主席!你的老战士许世友前来领受新的战斗任务!”
毛泽东:“好,好!还像是当年的样子。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吗?”
许世友:“读了!”
毛泽东:“读了几遍?”
许世友:“一遍。”
毛泽东:“一遍不够,至少要读三遍。你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叫周勃的战将吧?”
许世友:“知道!你多次讲过,周勃无文,是跟着汉刘邦打天下的一员战将。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后谋权篡位,周勃怒而兴兵,成了安刘灭吕的一代忠臣良将。”
毛泽东:“好!我要你学周勃。”
许世友:“请主席放心,谁再学林彪谋反,加害主席,我就和他势不两立,学着周勃的样子杀他个片甲不存!”他说罢行军礼,转身坐到沙发上。
毛泽东坐下,指着朱德:“今天,我请来了总司令,帮着我压阵。‘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说他是黑司令,不对,他是我们的红司令!几十年来,朱毛是不分家的。”
朱德:“一分家就打败仗!”
毛泽东:“就是嘛,他是朱,我是毛,我是他身上的一根毛嘛。”
与会者听后笑了。
毛泽东:“今天,我要多讲几句!我看贺龙同志是搞错了,我要负责呢!”
周恩来:“主要是林彪陷害的!”
毛泽东:“要翻案!不然少了贺龙不好呢。”他转身指着邓小平,“小平对我讲,当年在上海的时候,对罗瑞卿搞突然袭击,他不满意。我赞成他。这件事也是听了林彪的话,错整了罗瑞卿。一句话,凡是受林彪迫害的都要翻案!”
邓小平:“主席还郑重地对我说:军队被林彪破坏得十分严重,要整顿军队,任重而道远!”
毛泽东:“整顿军队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下边,先请王洪文同志宣读到会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名单!”
王洪文站起,拿着一纸命令,胆怯地:“许世友!……”
许世友傲岸不逊地看着天花板,故作没有听见状。
王洪文再次念道:“许世友!……”
许世友依然故我,一动不动。
周恩来急忙救驾:“洪文同志,由我来宣读吧!”遂从王洪文的手中接过命令,“许世友!”
许世友肃然起身,立正,行军礼:“到!”
周恩来:“请坐下!下边,我宣读名单的时候不必起立,只要答声到就行了!”接着,他双手捧着花名册很有威严地念道,“许世友!李德生!陈锡联!杨得志!曾思玉!丁盛!韩先楚!皮定钧!”
随着周恩来点名的顺序,八位将军相继肃然起立,行军礼答到。
周恩来:“报告主席,点名完毕,请主席宣读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
毛泽东应声站起。
所在与会人员肃然起立。
毛泽东双手捧着中央军委命令:“司令常来又常驻往。下边,我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的命令!”
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坐在桌前,有些吃力地批示。
吴秘书走进:“主席,外交部又打来电话:询问我国政府派团参加第六次联大特别会议报告的情况。”
毛泽东从桌上拿起刚刚批示的一份文件:“我圈阅了!这是我国加人联合国后首次召开的联大特别会议,当然要参加,关键是要选准带队的团长。”
吴秘书:“这也是他们外交部决定不了的。”
毛泽东:“他们的意见呢?”
昊秘书:“就常理而言,代表团的团长自应是总理,可总理连续动了两次大的手术,难以成行。”
毛泽东笑了:“时下还不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地步,起码外交部长乔老爷的心中是有数的。”
吴秘书:“谁?”
毛泽东:“邓小平。”
吴秘书:“那主席大笔一挥不就解决了吗?”
毛泽东:“那怎么行呢!告诉乔老爷,在起草报告的时候写上团长是邓小平。”
吴秘书:“行!”转身欲走。
毛泽东:“回来!告诉乔老爷:不要写明是我的意思,交由政治局讨论决定。”
政治局会议室
周恩来:“关于外交部由邓小平担任出席联大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的报告讨论多次了,终未达成一致。我作为总理作了‘同意’的批示,并送主席和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传阅。对此,江青同志表示反对,要求外交部撤回报告。大家有什么意见?请继续发言。”
在周恩来的讲话中摇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与会者不同的表情。
叶剑英:“我也再次重申自己的看法:一、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前,曾多次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与苏联等国家谈判,具有外交斗争的经验;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应该由小平同志这样分量的政治家当团长。”
江青:“难道中央就没有比小平同志分量更重的人选了吗?一、小平同志刚刚提名为政治局委员,还不是常委;二、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多年,突然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一定会给敌人以攻击我们的靶子!”
邓小平若无其事地抽着烟。
李先念:“按照江青同志的逻辑,小平同志也不应出任副总理职务,他只要参加军队整顿和国务院业务组的活动,就会售人以奸。”
周恩来:“春桥同志的意见呢?”
张春桥:“我还是要投反对票!理由嘛,国务院业务组向中央写来报告,强调去年生产任务没有完成。时下,总理重病在身,惟有靠小平同志在新的一年里完成主席的重托。因此,我不赞成小平同志分身出国。”
姚文元:“我同意春桥同志的意见:一身不可二兼,一心不可二用。国内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还是留在国内为好。”
邓小平继续不理睬地抽着烟。
叶剑英:“请问:在你们心目中最合适的团长人选是谁呢?有谁比小平同志担当团长更合适呢?”
王洪文:“我没有明确的人选,也没有说小平同志不合适当代表团团长。我只是说:国际上帝修反等反革命势力无时无刻不在想破坏我们,小平同志的安全没有保障。”
叶剑英:“请问:谁当团长安全有保障呢?”
与会者沉默不语。
周恩来:“看来,今天的会议还是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现在,我传达主席的意见!”
与会者愕然。
周恩来:“主席托身边的工作人员转告我:邓小平出席联大,是我的意见,如果政治局同志都不同意,那就算了。”
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震愕不语。
邓小平若有所思,微微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坐在沙发上,轻轻地和乐击拍,听京剧《将相和》有关的唱段。
周恩来走进:“主席正在欣赏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啊!”
毛泽东:不!我正在思索当今的蔺相如——邓小平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的事。”
周恩来:“请主席放心,政治局通过了你的提议。”
毛泽东:“还有一个江青反对嘛!”他从茶几上拿起一封信,“我给江青写了一封信,由你向政治局传达。”
周恩来接过信,小声念:“江青: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合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提议。毛泽东 三月二十七日。”周恩来收好信,“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不要为此伤身。”
毛泽东:“人老了,性格也会变得十分脆弱。我经常讲要安定团结,要稳定,可是他们就是要乱,似乎只有天下大乱他们才高兴。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生气。”
周恩来:“我写的关于老干部继续挨整的报告看了吧?”
毛泽东:“看了!我并不知道有那么多老同志受罪嘛!我的目的是想烧一烧官僚主义,但不要烧糊了。”
周恩来:“看起来有一个全国性的落实干部政策的问题。”
毛泽东:“这个问题还是由你去落实吧!对于出席联大特别会议,小平这个团长有什么想法吗?”
周恩来:“小平同志说:要有一篇像样的发言稿。”
毛泽东:“和我想到一块去了!让他召集乔冠华等秀才开会研究,写成之后,要送我看。”
邓小平办公室
邓小平坐在沙发上,双手捧读一份文稿。
乔冠华抽着烟,在室内缓缓地踱着步子。
邓小平看罢文稿弃在茶几上,点燃一支香烟抽了起来。
乔冠华看着邓小平沉默不语的表情,小声地:“行不行?你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团长大人说话啊?”
邓小平:“乔老爷,你急什么!”
乔冠华:“还不急啊!离出国没有几天了,这篇关于阐发主席三个世界理论的发言稿还要送审呢!”
邓小平:“那也用不着急!总的看来,可以了,但全篇结束的时候还差点什么!”
乔冠华:“到底还差点什么呢?”
卓琳引身着军装的李秘书走进:“先停一停,老爷子,你看谁到了?”
邓小平头也不抬,继续思索着。
李秘书:“老首长!我这个老警卫又来报到了。”
邓小平皱着眉头:“欢迎,欢迎!你先住下来,然后就准备跟着我去美国。”
李秘书:“什么?去美国!”
邓小平下意识地挥了挥手:“对!去吧。”遂又陷人凝思。
卓琳给李秘书使了个眼色,先后退出。
乔冠华微微地摇了摇头:“真是小曲好唱口难开啊!”
邓小平突然抬起头:“好!有了。”
乔冠华一怔:“有什么了?”
邓小平:“有了结束的段落了!我说,你用笔记。”
毛泽东的书房
毛泽东捧读文稿:“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他把文稿往桌上一掷,兴奋地:“这篇发言稿写得好,这段结尾写得尤其好!”
乔冠华:“报告主席,您常说,写文章要讲龙头豹尾猪肚子的,这豹尾是小平同志口述,我笔录的。”
毛泽东:“我就知道,这种具有警世骇俗、振聋发耽的文章一定是出于政治家之口,秀才们的笔下是写不出来的!”
邓小平:“主席过誉了!”
周恩来:“不!主席实事求是。”
邓小平:“主席还有什么指示吗?”
毛泽东:“有!这是你邓小平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开始,记住:既要有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伟大气概,又要做到谦虚谨慎,善于向人家学习。”
在郁教授、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
郁教授:“一九七四年四月六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一行离开北京,赴纽约参加联大特别会议。为壮行色,周恩来扶病前往机场,与首都各界群众为邓小平一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当邓小平与周恩来紧紧握手道别的瞬间,他不仅感到了周恩来的重托,而且更明白了未来压在自己肩上的重担。”
牟记者:“四月十日,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厦的大会场中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全面地阐述了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其中,特别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热烈欢迎。外电评论说:这个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小个子的中国人,不仅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还是周恩来总理的一个‘最理想的代理人’……”
纽约华尔道夫大饭店会客室
邓小平站在会客室中,等待着基辛格博士的到来。
乔冠华站在一边:“团长同志,今天就由我给你当翻译吧!”
邓小平:“可以。”
基辛格大步走进,俯首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用英语幽默地对乔冠华说:“邓的个子矮,像我这样高的人和他一握手,就等于先向他施鞠躬礼。”
乔冠华听后捧腹大笑,忘记了翻译。
邓小平用中文严肃地:“乔老爷,他讲了些什么?”
乔冠华用中文说道:“他说和你一握手,就等于向你施鞠躬。”
邓小平严肃地:“告诉他:我和他一握手,感到很亲切,一点也没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基辛格听了乔冠华的翻译后说道:“很好!我真诚地欢迎你来美国访问。”
邓小平:“好!坐下谈吧。”
接着,邓小平、基辛格、乔冠华分主、宾落座。
邓小平:“基辛格博士,你是揭开中美关系史最重要一页的功臣,中、美两国人民都会记住你的。”
基辛格:“要说功臣,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还有这位乔外长,都是功臣。那时,你还没有出山,中美上海公报就是我和乔外长的杰作。”
乔冠华:“准确地说:还有你的老板尼克松总统,以及我们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没有他们的拍板,你我再有天才,也完不成中美上海公报。”
基辛格大笑:“乔外长说得对,我们不应贪天之功!”他转而对邓小平说道,“我通过你的讲演,才真正地明白了中国外交的实质,那就是团结世界上的一切穷国,反对像我们美国这样的富国。”
邓小平:“你说得不全面!只要你们美国不欺负穷国,世界上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就不会反对你们。”
基辛格:“小平阁下,你是如何看待美国的呢?”
邓小平:“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就说我这次出席联大特别会议吧,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向美国人民学习。可惜的是,我的行程就要结束了。”
基辛格:“再来嘛!就是我不在华府供职了,我也愿意陪着你到美国各地看一看。”
邓小平:“谢谢!”
纽约曼哈顿大街
一辆挂有中国国旗的黑色轿车飞驶在大街上。
邓小平和乔冠华坐在后排座位上边观察车外繁华的市容边议论。
乔冠华:“我每次来美国都会发出这样的自问:美国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它为什么会这样发达呢?”
邓小平:“你的结论呢?”
乔冠华:“国家安定,重视科学技术。”
邓小平:“还应加上一条:掠夺像中国、印度、埃及这些已经落后的文明古国,奴役像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人民。”
乔冠华:“有道理。”
邓小平:“乔老爷,国家给你的外汇用完了吗?”
乔冠华:“所剩无几了。你的呢?”
邓小平:“分文未花,全都存在李秘书那里了!”
乔冠华:“好哇,过境法国的时候,我要共你的产!”
邓小平笑了笑:“做梦去吧!”
飞机中
一架法航的飞机穿云破雾,飞行在湛蓝的长空。
邓小平和乔冠华在机舱内隔桌喝着咖啡随意交谈。
乔冠华:“法国巴黎就要到了,你这位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革命家有何感想?”
邓小平:“半个多世纪了,我很想看看巴黎的变化。”
乔冠华:“你对巴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邓小平呷了一口咖啡:“巴黎街头小咖啡馆里的咖啡。”
乔冠华随手端起咖啡杯呷了一口:“和这飞机上供应的咖啡相比呢?”
邓小平:“到达巴黎以后,每天吃早餐的时候,我免费请你喝,结论嘛,由你自己下。”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厅
邓小平坐在一张中式餐桌前,无声地吸着烟。
有顷,大使馆的小孙提着两个中式暖瓶,李秘书捧着一个食品盒乐呵呵地走进。
邓小平笑着问:“小孙,暖瓶里装的都是咖啡吗?”
小孙:“对!小咖啡馆的老板听说我要买两大暖瓶咖啡,他高兴地问我:你们是来了一个营的人,还是一个团的人?”他说罢打开暖瓶塞,向咖啡杯里倒热气腾腾的咖啡。
邓小平深深地吸了一口咖啡的香气:“好香啊!李秘书,牛角面包和奶酪买来了吗?”
李秘书:“买来了!”他打开食品盒,“都说法国大餐世界有名,没想到老首长请我吃这一块美金买六个的牛角面包。”
邓小平看着食品盒中的牛角面包和奶酪,说了一句“久违了!”伸手拿起一个面包咬了一口。
小孙:“首长,等等乔外长吧?”
邓小平边吃边说:“不等!”
乔冠华边说:“我来也!”边拿起一个牛角面包咬了一口。
李秘书拿起牛角面包咬了一口,接着又喝了一口咖啡,苦得皱起眉头。
乔冠华:“李秘书,味道怎么样?”
李秘书:“不怎么样!且不说这牛角面包没法和俺们老家的馒头比,就说这巴黎小咖啡馆的咖啡吧,和北京人爱喝的茉莉花茶比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邓小平和小孙、乔冠华相继发出了惬意的笑声。
李秘书不服气地:“笑什么?说句老实话:我真弄不明白,老首长为什么喜欢吃这又酸又硬的奶酪,还点名要喝这又苦又涩的小咖啡馆的咖啡。”
邓小平:“你哪里知道,五十多年前,我和总理、富春、蔡畅大姐等人在这里勤工俭学,这牛角面包和小咖啡馆的咖啡就是我们最好的早点了!”
李秘书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邓小平:“等一会儿,我们去当年在法国闹革命的意大利广场参观的时候,我带着你们去广场对面的小咖啡馆,那里的咖啡才正宗呢!”
巴黎街头
一辆挂有中国国旗的黑色轿车行驶在繁华的巴黎街头。
化入轿车内:邓小平和乔冠华若有所思地望着车窗外的楼房和闹市。
坐在前排的小孙回过头来:“首长,有何感触啊?”
邓小平:“变了,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乔冠华:“说不定啊,你答应请我们在意大利广场对面的小咖啡馆里喝咖啡的钱也省了。”
邓小平:“绝不会的,我说话可是算数的哟!”
巴黎意大利广场
广场中央穿行着各种肤色、不同着装的游人,令人眼花缭乱,真是好一个花花世界。
一辆黑色轿车戛然停在广场的旁边。
小孙从前门跳出,十分麻利地打开后门。
邓小平步出车门,举目环视,微微地摇了摇头:“小孙,这就是意大利广场?”
小孙:“没错!我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两次。”
邓小平:“变了,全都变了!”
乔冠华:“变是正常的,不变倒是不正常的。我所关心的是,只要你当年和总理、聂帅,还有富春和蔡畅大姐他们喝咖啡的那个小咖啡馆还在就行。”
邓小平环视一周,再次感叹地摇了摇头。
乔冠华:“从邓团长的表情可知:邓团长请我们到广场对面的小咖啡馆里喝咖啡的钱省下了。”
邓小平指着广场对面:“那座大楼,原来就是我们经常喝咖啡的小咖啡馆。”
乔冠华:“怎么样?这小小的咖啡馆都变成了大楼,自然这咖啡就没得喝了!”
小孙:“你和总理他们闹革命的地方呢?”
邓小平指着一幢新建的公寓:“半个世纪前,那个地方是一幢不起眼的旅馆。在一个极为简陋的小房间里,以总理为首的一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没想到……”
乔冠华:“以总理为首的这批中国共产党人成了新中国的创建者。而这幢不起眼的小旅馆却完成了历史使命。”
小孙:“当年,你们在法国一边勤工俭学一边闹革命,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邓小平:“是那种不为名、不为利的革命精神。那时,赵世炎同志是我们的第一任领导,继之是总理,而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是一般的党员。但是回国之后,大家的职务有所变换,依然合作得很好,没有一个闹名誉讲地位的。”
乔冠华感慨地:“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啊!”
邓小平:“小孙,我交给你的任务完成了吗?”
小孙:“完成了!一共买了二百个牛角面包和各式各样的奶酪,刚好花了三十五美元。可我怎么也想不通,你为什么把全部外汇都买成牛角面包和奶酪呢?”
乔冠华:“分给代表团中像我这样花完外汇的成员。”
邓小平:“又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