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皇帝的新装》的接受与阐释

“安徒生童话”现在几乎成了每个中国孩子的必读书目,其中的《皇帝的新装》几乎成为各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固定篇目。

“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波斯帝国(今伊朗):一个皇帝雇了两个织工替自己织一种神奇的服装。织工称此服装的神奇之处在于聪慧和忠君的人可以看见,否则看不见。国王派大臣们去参观,大臣们看不见,却不敢说,反而交口称赞。于是国王自己前去视察,但是他也看不见,也不敢说。新装织成后,大臣们附和着骗子称赞新装的精美,并和骗子一道帮国王穿上新装。在国王“着装”回宫的途中,百姓们夹道欢迎,称赞新装的精美。突然一个小孩嚷道:“国王并没有穿什么新衣呀!”于是,百姓们纷纷议论开了。但是,国王还是在群臣的簇拥下继续往前走着。

下面,我们先简介民国期间文学界对其翻译与语文教科书对其收录的情况,然后梳理、分析文学界与教育界对其主旨所作的阐释。

安徒生

一、文学界的翻译与教科书的收录

(一)文学界的翻译

“皇帝的新装”这则故事经翻译传入我国,可能有以下两种途径:

1.梁朝时以印度佛经故事的形式传入。梁朝的《高僧传》之鸠摩罗什传记中提到了盘头达大师所讲的一则故事,其情节和上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如出一辙:

如昔狂人,令绩师绩棉,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绩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

翻译家杨宪益于1947年据此认为,“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在公元6世纪初就已经传入我国了

2.民国时以安徒生童话的形式传入。西方儿童文学传入我国始于清末,其间孙毓修的《童话》系列、林万里的《少年丛书》等都是对西方儿童文学进行编译而成的。民国初年,在周作人等人的呼吁下,视儿童文学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且应有意识地去从事创作,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受自称为“安党”的周作人对安徒生及其作品的评论、翻译的影响,1925年《小说月报》第16卷第8、9期出版了“安徒生专号”评价安徒生及其作品。安徒生童话也纷纷被翻译到国内,其中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作家胡安·曼纽埃尔的《织布骗子和国王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皇帝的新装”就至少有6种译本:刘半农译《洋迷小楼》(刊于《中华小说界》,1914年7月号)。陈家麟、陈大镫译《国王之新服》(收入《十之九》,中华书局,1918年版)。赵景深译《国王的新衣》(《少年》,1920年第10卷第12期;收入《安徒生童话集》,新文化书社, 1924年版)。周作人译《皇帝之新衣》(收入《域外小说集(增订本)》,广益书社,1920年版)。步揆译《皇帝的新衣》(《兴华》,1924年第21卷第26期)。赵景深译《皇帝的新衣》(收入《皇帝的新衣》,开明书店,1930年版)。

(二)教科书的收录

新学制时期,文学教育思潮高涨,新文学、儿童文学分别成为中、小学国语教科书的主体。由叶绍钧起草、1923年初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将周作人用文言翻译的收入了《皇帝之新衣》的《域外小说集》纳入了学生的“略读书目”之中 ,这就使得“皇帝的新装”第一次被要求学生阅读。吴研因等编撰、1923年初版的初小《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中收录了白话的《波斯国王的新衣》,使“皇帝的新装”第一次被语文教科书收录作为课文。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其在语文教科书中以翻译或续写两种形式出现过6次

上表中的《美哉!王之新衣!》是根据周作人的《皇帝之新衣》的文言译文改写的,保留了《皇帝之新衣》的情节,改动了一些词句。《波斯国王的新衣》和《国王的新衣》虽然译文不同,但基本上根据原文的全译,收入课本时前者被分成4课(第20—23课),后者被分成2课(第15、16课)。《新定下的法律》《遭到了不幸的人》和《“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均是以上二书的编者叶圣陶自己根据“皇帝的新装”的故事续写的三个片段,最初发表在1930年第二十二卷第一号《教育杂志》上,题为《皇帝的新衣》。1932年版《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几乎是1923年版《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的重印,收入《波斯国王的新衣》的两书的第6册中总50篇课文,题目完全相同。之所以不新编而重印,是因为虽然1932年正式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已颁布,但商务印书馆在一·二八事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元气大伤,难以及时根据课程标准编出新的教科书,而只有重印了。《少年国语读本》是在《开明国语课本》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有些篇目稍作调整而编成的,所以以上二书中的同题三文并没有区别。不过,三文在二书中的课次不同,在前者中是第19—21课,在后者中是第16—18课,而且前者是教科书,后者因1949年2月时国民政府仍坚持实行教科书国定制、禁止民编教科书出版而以“参考书”的名义出版。

二、文学界与教育界对其主旨的阐释

在《皇帝的新装》被接受的过程中,我国文学界及教育界通过对其进行不同的转述、评介和续写等形式而对其主旨作了如下多重阐释,甚至音乐界还有人将安徒生的原作与叶圣陶的续作结合在一起并改编成歌曲《皇帝的新衣》

《皇帝的新衣》,《音乐教育》1935年第5期

(一)赞新装之奇异

“中国最初介绍安徒生的是孙毓修” ,作为我国翻译西方童话的第一人,除最早翻译了安徒生的《海公主》(《海的女儿》)和《小铅兵》(《坚定的锡兵》)外,其对安徒生的评价影响了其他读者对安徒生作品的解读。1916年,孙毓修出版了专著《欧美小说丛谈》(商务印书馆)。其中《神怪小说》和《神怪小说之著者及其杰作》就曾专门谈到了安徒生的童话,并称之为神怪小说。这两篇文章曾在《小说月报》1913年的第8和10月号上刊出过。在《神怪小说》中,他称安徒生为“丹麦之大文学家,亦神怪小说之大家也”,“其脑筋中贮满神仙鬼怪,呼之欲出,是诚别擅奇才者也”。在《神怪小说之著者及其杰作》中,他又说:丹麦“文学家之诗文戏曲皆不传,而独以神怪小说闻。其人为谁,则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是也。安徒生未成名之前,格列姆为神怪之巨子,及安徒生之书成,乃得比较之评论曰:格列姆之书,述神怪之神怪而已,安徒生则不然,当其闭置一室、凝神静思之顷,不啻变其身为神怪……(由此观之,则《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等书之不能与于神怪小说作者之列其可知矣)”。 可见,在孙毓修看来,中国的《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只是“述神怪之神怪”,而安徒生的包括《皇帝的新装》等在内的童话则是安徒生“变其身为神怪”的产物。安徒生的童话译选集《十之九》出版之后,解弢便在1919年出版的《小说话》(中华书局)之《小说提要》中予以评述。他认为安徒生的童话的特点是“奇”,安徒生童话集中“最奇”有两篇,其中之“一为国王奇服,国王既好奇服,有二织工,献织无形之衣,衣惟忠智者见之,国人惧受不忠不智之名,均诡云见衣,于是国王乃著无形之衣,裸体游于国中”。 可见,他认为《皇帝的新装》等既然是供儿童阅读的童话,那么只是内容新奇有趣、引人入胜而已,别无其他深意。他对《皇帝的新装》的主旨的解读,显然受了孙毓修观点的影响。

《新学制国语教科书》(1924)

(二)刺众人之盲从

1913年12月,“使安徒生被中国人清楚的认识” 的周作人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一文中专门谈到了《皇帝的新装》的情节及其主旨,他说:“如《皇帝之新衣》一篇,言皇帝好衣,有二驵侩言能织美锦,举世无匹,唯下愚之人,或不称其职者视之,则不能见。帝厚偿之,使制衣。二人张空机作织状,使者往视,见机上无物,而不敢言,唯返报盛称其美。帝亲监检,亦默而退。及衮衣已成,二人排帝使裸,加以虚空之衣,皇帝乃从百官,警跸而出,观者夹道,见帝裸行,咸莫敢声。安兑尔然于此,深刺趋时好而徇世论者。” 从周作人对其故事情节的转述及对其主旨的揭示来看,颇强调作品所具的社会性,即认为皇帝不实事求是而喜好不存在的新衣是一种盲从(“趋时好”),使者、百官及众人不坚持己见而随大流也是一种盲从(“徇世论”)。此时,周作人尚属文学启蒙者,他希望通过文学来启发民众、改良社会。他曾指出,既然童话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让儿童读(听)童话,不仅有利于儿童“识名物”,还可以“知人事” 。既然盲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国民劣根性且应在革除、改造之列,那么从批判众人盲从的角度来解读《皇帝的新装》就显得很自然了。此前,周作人用文言写完《童话略论》和《童话研究》两篇论文。但是,周作人将《童话略论》和《童话研究》的稿件所寄给《中华教育界》后,均被退回。两文最终借鲁迅在教育部任职之便才得以在教育部编纂处的月刊的第一卷第七、八期(1913年8、9月)上发表。几个月后,周作人所写的专门用以介绍安徒生的《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也只是在绍兴的一个民间团体所办的地方刊物《叒社丛刊》上得以发表。周作人于1911年才从日本回国,1913年始任绍兴县教育会长,此时尚为“文学青年”而非五四时期的“文学旗手”,人微而言轻,所以,他所阐发的关于《皇帝的新装》的观点,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与高级小学用《新小学教科书国语读本》配套的《新小学教科书国语读本教授书》就将《美哉!王之新衣!》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使儿童知道不可盲从,不可自欺欺人”。

(三)哀皇帝之不幸

与《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相配套的《新学制国语教授书》称:“本教材是童话故事中的寓言;旨趣在做国王容易受人蒙蔽,不如做平民的好。” 因为你是国王,所以别人会欺骗你,假如你是百姓,那么别人就会对你说真话。总而言之,当统治者弊多,做老百姓利多。编者之所以作此解读,可能与五四之后文化界盛行的反对封建统治、宣传劳工神圣等思潮有关。为了进一步揭示此主旨,《新学制国语教授书》的编者还续写了一段“补充文字”:

《开明国语课本》(1934)

波斯国王和王后,召集几位大臣,到海边上去稽查海塘。

国王穿着精致的褂子,王后也穿着时式的新衣。国王传令出宫,几位大臣小心跟着。到了海边上,许多官员走来,报告海塘的工程。国王称赞了一番,就到海边上去散步。

国王站在海边上,拿着望远镜远望,看见海面上有一件东西漂来。国王说:“好像有一只宝箱,漂在海面上。”几位大臣没有带着望远镜,实在看不见什么。但是不敢说看不见。只得瞎说道:“不错!这一定是宝箱。国王的福分真大,海水里漂起宝箱来了。”旁的官员也“随声附和”的说鬼话,做手势。

过来一会,这东西漂近来了。仔细一看,是一件漆黑的东西。国王有些疑心了。王后和大臣们也疑惑了,但是都说:“国王福分大,这黑漆的箱子,一定是海神献来的宝贝。”

再过一会,那东西漂到海边。国王醒悟着说:“啊哟!上当了!我现在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口棺材。”国王很不快乐,立刻宣告回宫。

这段文字所写的,仍然是国王受蒙蔽而不快乐!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四)批皇帝之虚荣

1936年,有人说:“叶绍钧作有续篇的《皇帝的新衣》,那是应该当作另一个‘故事’看的。” 其实叶圣陶的续作是对安徒生原作所作的一种阐释,只不过这种阐释不是用抽象性的解说,而是用了形象性的故事。《少年国语读本》中的《新定下的法律》开头便写道:“从前安徒生有一篇故事,叫做《皇帝的新衣服》……”然后将原故事概述了一遍。接着,作者写道:“以后怎样呢?安徒生没有说。其实还有许多的事情。”《新定下的法律》写皇帝明知自己没穿衣服,仍颁布一道法令禁止别人将此说破或对此嘲笑,否则杀头。但是,这仍然阻止不了人们的说笑。于是,皇帝让大臣将捉来的43个犯上者当街斩首,以儆众人。《遭到了不幸的人》写皇帝此后终日穿着那件并不存在的新装,大臣、嫔妃们也当他穿着衣服。有一天,一位宫妃陪皇帝喝酒,皇帝因喝得太快而咳嗽,并将酒喷洒在自己的胸膛上了。宫妃说:“哎呀,沾湿了您的胸膛了!”自知失言后又吓得改口称:“不是,我说沾湿了您的衣裳……”皇帝大怒,命令对宫妃用刑。一位大臣怕自己万一因笑得祸,于是申请辞官回乡。获准后,他高兴地说:“从今以后,不再看见那不穿衣服的皇帝了。”皇帝得知此事后,命令手下对这位大臣用刑。另一位大臣为了让皇帝真正穿上衣服,便告诉皇帝,他身上正穿着的一件已旧了,应再做一件新的以替换。结果,他被皇帝送进了监狱。《“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写严酷的法律仍不能禁止百姓的说笑,一天,皇帝在去避暑胜地的路上发现许多人在背后说笑,于是命令士兵将所有发出声音的人都抓来。然而,此时每家男女老幼一齐冲向皇帝,一边动手撕扯皇帝,一边大叫:“撕掉你的虚伪的衣服。”兵士们竟然也不自觉地加入了百姓的行列。结果皇帝在众人撕扯、叫骂声中失去了知觉。这三个连续的片段将皇帝的虚荣、残暴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作者叶圣陶所遵从的现实主义创作旨趣。

赵景深《爱徒生童话里的生活》,《文学周刊》,1925年第186期

与《开明国语课本》相配套的《开明国语课本教学法》附录有赵景深翻译的《皇帝的新衣》。编者在《新定下的法律》的教学设计中称:封建时代,皇帝“把自己做得非常尊严,好让人家不敢生侵犯他的念头”。但是,“这种做出来的尊严,有时也会给人家利用,弄得上了大当还不肯自认。本课便是讲这种上当的事情,暴露皇帝的尊严的丑态”。 可见,编者认为这则故事是揭露皇帝虚荣及其弊端的。编者还指出,其实不只是皇帝爱慕虚荣,那些大臣们也很爱慕虚荣,因为他们同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而说假话。百姓不敢直说,是因为畏惧皇帝的威严,“只有小孩是最天真,是没有顾忌的。既不晓得什么是做出来的尊严,也不晓得这是可怕的,所以终于揭穿了自欺自的虚伪的新衣裳”。 而《遭到了不幸的人》则揭露皇帝“为了要保持虚伪的尊严”,连最宠爱的妃子、最尊敬的大臣也不放过,可见其虚荣之极 。《“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写的是皇帝用以维护虚荣的专制手段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最后众叛亲离 。总之,这三个片段揭示出“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在做着自欺欺人的勾当;在用暴力来维持尊严;在众叛亲离的路上结束”。

(五)誉孩子的率真

《高小国语读本》(1937)的第2册第15、16课《国王的新衣》(一)(二)之前的口吻《小鼠》《金钱》和之后的课文《大屋子和小屋子》《焚券》都是富有情趣的儿童文学。选《国王的新衣》作为课文既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也是借此进行思想教育。从课文的记叙和课后的“思考”来看,既涉及上述主旨,又出现了新的解读,暗示孩子的率真:“骗子们怎敢欺骗国王?骗子们怎敢欺骗老臣?”“国王、官员和全城的人民看不见新衣,怎样都不敢说出?小孩子怎样敢说真话?推测骗子们的结果,怎样?”从中可以看出,编者可能认为国王虚荣、众人盲从应该批判,国王的结局尴尬,骗子也没好下场。不过,从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编者暗示唯有孩子的率真是应该赞颂的。

《高小国语读本》(1937)

文选一 皇帝之新衣

[丹麦]安兑尔然 著 周作人 译

昔有一帝,特爱新衣,尽耗财货,不问兵戎,亦不寄心于歌舞田猎之事,仅以新衣夸示于众,或偶一出耳。每时辄一易服,世言其君恒曰上在内阁,今则不尔,但曰帝在更衣殿也。

都之为地,至极繁华,异域人士,日日纷集。一日,来二驵僧,自称织工,能制美锦,为世希有,色采文章,美艳特绝,制以为衣,复具神异,凡有不称其职,或愚蒙者,视之不能见也。帝忖曰:“此必极美,而况服此,得以遍验国人,孰不称职,或以识别贤愚,吾当立诏之织矣。”遂召二人,予以金资,俾速始事。二人置机二具,佯作织状,而梭上实无一物。又索金线佳丝甚多,悉匿囊中,但对空机,夜织不息。

帝自念曰:“吾不知织工制锦,今已何若?”又忆前言,凡不称厥职,或愚蠢人,虽视不见,复深异之。帝因自计,此不足惧,唯当先遣人觇之耳。乃思索曰:“吾将遣老丞相往视织者,锦美如何,量必能见。盖丞相智人,亦善尽职,人所弗及也。”丞相受命,往入其室。二人方对空机而织。丞相瞠目视之,心自念曰:“天乎天乎!何吾不能有所见也!”然不肯言。二人见客,邀之进,示以空机,问如此文采,合公意否?老人睁目力视,终无所见,乃自思惟曰:“嗟乎嗟乎!岂吾乃愚人耶?吾自意不至此,且当弗令人知。抑吾岂又不称吾职耶?慎勿言不能见锦也。”其一佯织,问之曰:“明公见锦,不置一辞,何也?”丞相出眼镜审视之,曰:“此锦甚美,大可人意,文采俱佳,吾当奏之皇帝。此锦甚悦我矣。”二人曰:“闻明公言,令人欢喜。”因为之历言色采文章之目,丞相谨听,俾见皇帝时,得一一复述之。二人复乞资财及锦丝金线,云以织锦,而悉入私囊,不以一缕置机间,唯对空机织如故。

未几,皇帝复遣宠臣往,视锦如何,将告成未?其人就之,不异丞相所见,谛观良久,仅有空机,不睹他物。二人言曰:“此锦不亦美耶!”又为述文采华绣,而杳不可见。其人自计曰:“吾自知非下愚人、然则必是不称其职矣!此怪事也,然勿语人。”于是盛誉锦善,质美而文华,返报皇帝,言锦大佳。自此而后,市人聚语,无不言锦美者。

明晨,帝乃亲临,就机观锦。朝士从者无数,丞相宠臣亦在其中。既至,织者二人俱对空机,力作不息。丞相宠臣曰:“美矣哉!陛下视此,文绣佳丽,如何可言!”乃指空机,意当能见。帝愕然,念曰:“嗟夫!吾无所见,此事大恶,岂吾是痴,抑不称帝位耶?此不可堪也。”乃大言曰:“善哉,锦诚美丽,甚惬吾心。”引领视空机而颔其首,以示欣赏,而实无所见,则不肯言。朝臣环视久久,亦无所见,唯皆赞叹曰:“锦甚美!”又请帝制以为衣,日内大酺,当有行列,可御以出。众皆大悦,称锦美不绝声。帝于是赐驵僧以武士勋章,悬诸衣纽,又进职为织造大臣,锡号曰织科学士。

大酺之前二日,二人织愈力,彻夜不止,计燃十六烛,俾人知为皇帝制衣急也。未几,二人就机佯取锦出,又持大剪一双,作裁剪状,已而缝之,针亦无线。顷之,曰:“皇帝新衣,今告成矣。”帝率群臣往,二人举臂,如持物示人,曰:“此为裤,此为袍,此外衣也。轻如珠(蛛)网,著物如无,而美即在此。”群臣皆曰:“然。”顾实无所见,因本无物可见也。

二人又曰:“乞陛下去其故服,就大镜前,为陛下加新衣也。”帝乃去衣,二人取所制衣物,一一授之,终乃为帝束带,又系一物,曳于地上,是为垂裾。帝裸立镜前,回旋不已。众欢呼曰:“帝御新衣,天颜益丽。衣甚称身,采色文章,莫不富美,盖华衮也!”

礼官启曰:“今华盖已候门外,请陛下行矣。”帝曰:“吾服已具。”又顾谓曰:“此衣不亦善耶!”复回身对镜,如自视其衣。侍中为君执裾者,乃俯伏,以手掬地,如掇拾状,即执之随帝行,不敢使人知其无见也。

帝覆华盖,随行列而进。国人集于道旁,或在楼上聚观之,莫不叹曰:“美哉,帝之新衣!垂裾一何佳丽哉!盖尽美矣!”无人肯作诚实语者,盖若不见,则其人必不称职,或痴人耳。

皇帝之衣,善得民心,无如今日者。

有孺子曰:“然彼人实乃无所衣耳。”其父曰:“善夫,孺子无成心也,众其识之。”于是众皆耳语,述孺子言曰:“帝无衣,有孺子言,彼实无所衣也。”既而呼曰:“帝实无所衣耳!”帝闻之懔然,知所言诚,唯念行列方进,不可以止,则挺身径行,而侍中执空裾以从之。

(标点后加)

选自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5页。

文选二 国王的新衣

朱翊新 改编

(一)

从前,某国有个国王,很讲究装束。臣民知道他的嗜好,也都奉承他的意旨。每天有人和他讨论穿着。

一天,有两个骗子冒充织工,来见国王,他们说:“我们会织颜色很好、花样很新的衣料,并且会做极时式的衣服。这种衣料和衣服,和寻常的不同,凡是不聪明和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的。”

国王听罢,心里想道:“这真是奇异的衣服了。我能得着这件衣服,不但穿在身上,比任何衣裳要贵重些,还可以借它判别臣民的贤愚哩。”他想了一下,便给骗子们一笔款子,并且说:“你们快替我先制一套。”

骗子们领了钱,便回家去。各人坐在一架织绸机旁,做着织绸的手势。实在机上一根丝线也没有。国王给的钱,都被他们均分花用了。

过了几天,国王怕他们做事懈怠,差一个老臣前去监督。他以为这个老臣很忠实,一定可以看见这衣料的。

老臣到了骗子们住的屋子里,只见他们坐在空机旁边,假装织布,非常诧异。但他恐怕国王说他是个不称职的人,因此不愿直说。他只戴了眼镜,向机上呆呆地看。骗子们问他说:“这绸上的花样可中国王的意?”老臣只得答道:“花样和颜色都好呀!我立刻去回报国王,使他快乐。”

骗子们知道老臣回到宫里,对国王说了假话,连忙请求国王增添原料。国王急要试穿新衣,如数付给他们。他们得了钱还是分用,一面坐在空机旁边,仍旧不断地做工。

(二)

过了几天,国王见新衣还没有做成,又差一个宠臣去探问。那人仔细察看,机架上一些织的东西也没有。

一个骗子问道:“你看,这衣料不是很美吗?”

那人想:我不是不聪明的人呀!怕是为了贪赃的缘故,才看不见这衣料的。我回到国王那里只好说假话,我就说织工们的手艺很好。想罢,他对骗子们点点头,就走了。

这时,京城里的人民,都知道国王要得着宝贵的衣服了。

又过了几天,国王见工作还没有完成,心里急得不耐,便带领许多官员,同去视察。他到了骗子们的住宅。骗子们加倍装着勤恳的样子,忙忙碌碌,手指乱动,但是仍然不用一些原料。许多官员们都怕担着愚蠢和不尽职的名,齐说:“这样的衣料真是人间少有的了!”

国王听了,暗忖着:“别人皆能看见,何以我独看不见呢?难道我是呆子吗?难道我是昏君吗?”但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也就附和众人,并且封两个骗子做“织造大臣”。

不多时,骗子们说衣料已经织好了。他们又假装裁缝的样子,工作了好几天,便说衣服做好,献给国王。国王很觉得意,忙吩咐他们说:“快替我穿起新衣,我要给全城的民众欣赏一下哩。”骗子们在国王身上摸了几下,说道:“衣服已经穿好了。”

臣子们都欢呼道:“国王的新衣,多么华丽啊!”国王在喝采(彩)声中走到街上。只见全城的男女老幼,都站在街旁观看,他们也都喊着说:“国王的新衣,多么华丽啊!”

隔不多时,国王走到一处,忽然有一个小孩大声说道:“国王身上并没有穿新衣呀!”他的父亲叱责他说:“不要说!”小孩子说:“国王真的没有穿新衣,怎么不可以说呢?”这话风也似的传出去了。街上的民众才改口说:“国王身上一件新衣也没有!”

选自《高小国语读本》,1937年版第2册。

文选三 皇帝的新衣

叶绍钧 著

(一)新定下的法律

从前安徒生有一篇故事,叫做《皇帝的新衣服》。这篇故事讲一个皇帝最喜欢穿新衣服,就给两个骗子骗了。骗子说他们制成的新衣服美丽无比,并且有一种神奇,凡是愚笨的人和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他们开头织衣料,随后裁剪缝纫,都只空做些手势。皇帝屡次派大臣去看。大臣看不见什么,然而怕做愚笨的人,更怕做不称职的人,都回说看见了,实在美丽非常。新衣服制成的那一天,皇帝正要举行一种典礼,就决定穿了新衣服出去。两个骗子请皇帝把旧衣服脱了,做着手势,算是给他穿上新衣服。旁边群臣个个要做聪明和称职的人,一齐欢呼赞美。皇帝非常满意,裸体走了出去。沿路的民众也似乎看得十分清楚,一致称赞皇帝的新衣服。但是有一个孩子照眼见的说道:“这个人没有穿衣服呀!”群众听了,渐渐传说开去,于是大家呼喊道:“皇帝实在没有穿衣服呀!”皇帝知道这句话并不错,但是既已说穿了新衣服出来,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穿衣服,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去。

以后怎样呢?安徒生没有说。其实还有许多的事情。

皇帝硬着头皮一路走去,跟从他的群臣知道自己正在扮演滑稽戏,只是要笑;可是又不敢笑,只得紧紧咬住了舌头,更把眼睛看定了自己的鼻子。

民众却直爽得多,既经说破了皇帝没有穿衣服,索性带着笑声,你一句我一句说起来了。

“哈哈,看不穿衣服的皇帝!”

“嘻嘻,他莫非发了痴!”

“他的身体多瘦、多难看!”

“呵呵,臂膀、大腿都像鸡骨头!”

皇帝听了这些话又羞又怒,站定了吩咐大臣道:“这班愚笨的人、不忠心的人在那里嚼舌头,你们听见了没有?我这一套新衣服美丽无比,不是你们都这样说的吗?以后我永远穿这一套了。谁说我没有穿衣服的,显见是最坏的东西,立刻捉住杀掉!这是我新定下的法律,你们去宣布,让民众知道。”

大臣不敢怠慢,立刻吹起号筒来,高声把新法律宣布了。一时间居然不再听得笑声、说话声了。皇帝这才放心,重又开步前进。

但是走不到几十丈路,笑声、说话声又像乱箭一般射过来了。

“哈哈,皇帝没……”

“哈哈,皮肤黑……”

“哈哈,肋骨根根……”

“哈哈,从来未有的新……”

皇帝耐不住了,满面怒容对大臣喝道:“听见了没有?”

大臣抖抖地回答道:“听见的。”

“记不记得我新定下的法律?”

大臣连“记得的”也来不及说,赶忙发命令,叫兵士把所有说笑的人都捉住了。

一阵的扰乱。结果捉住了四十三人,皇帝吩咐就在街上把他们杀掉,好让民众知道他的法律是铁一般的。

(二)遭到了不幸的人

从此以后,皇帝不再穿别的衣服,无论在内宫,在朝廷,总穿他那一套新衣服,实际是裸着身体。他的宫妃和群臣渐渐练成了一种本领,看见他装模作样以及他那瘦黑得不堪的身体,能够若无其事,一点不笑。这种本领实在是必要的,否则他们不但会失掉地位,连性命都难保了。

然而也有因为偶然失措,便遭到了不幸的。

一个是最受皇帝宠爱的宫妃。一天,她陪着皇帝喝酒,斟满了一杯葡萄酒献到他嘴边。皇帝欢喜极了,嘴凑着酒杯,就一口喝下去。大概是喝得太快了,一阵咳呛,喷出好些酒来,滴在他的胸膛。

“哎呀!沾湿了您的胸膛了!”

“什么?胸膛!”

那宫妃方才省悟,脸孔立刻转成灰色,抖抖索索改口道:“不是,我说沾湿了您的衣裳……”

“说沾湿了胸膛,不就是说我没有穿衣服吗?你愚笨!你不忠心!并且犯了我的法律!”皇帝便吩咐左右道:“把她送交行刑官去吧!”

又有一个是很有学问的大臣。他只怕自己的本领不到家,万一不留心笑了一声,那就糟了,便讬言回家侍奉老母,向皇帝辞去官职。皇帝说这是孝心,准许了。那大臣谢了皇帝,转身下殿,心里非常松快,不觉自言自语道:“从今以后,不再看见那不穿衣服的皇帝了。”

皇帝没有听清楚,问群臣道:“他说些什么?”群臣一时想不出别的话,只好照实回答。

皇帝大怒道:“原来你辞官回家,为的是不愿意看见我!临走又犯了我的法律!看我永不让你回家了!”便吩咐行刑官道:“把他绑出去吧!”

一般民众却没有练成宫妃、群臣那样的本领,每逢皇帝出来,总不免要指点,要议论,要笑。跟在背后的就是一场残酷的杀戮。

这样残酷的杀戮感动了一位年老心慈的大臣。他以为只有想个方法,使皇帝重行(新)穿上衣服,才能停止民众的说笑,才能停止残酷的杀戮。一连几夜没有睡觉,他果然想到方法了,便去朝见皇帝道:“您是最喜欢穿新衣服的,可是近来没有做什么新衣服,大概因为国家事情多,所以忘记了。您身上这一套衣服有点旧了,赶快做一套新的来换上吧。”

“旧了吗?没有的事!这一套是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的。我永远穿这一套了,你没有听见我说过吗?你要我把这一套换去,莫非要我难看,要我倒楣(霉)!念你一向忠心,年纪又老了,我不杀你。你给我住到监狱里去吧!”

(三)“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

残酷的杀戮总不能禁绝民众的说笑,皇帝定下更严厉的法律来了:当皇帝经过的时候,民众一律不准开口发声;不管说的什么,但有开口发声的,立刻捉住杀掉!

这条法律宣布之后,民众彼此相戒,待皇帝经过的时候,大家关起大门来躲在家里,千万不要出去看。

一天,皇帝带了群臣和兵士到避暑的地方去。街上没有一个百姓,家家都关起大门。只听得队伍的脚步声,达,达,达……

皇帝忽然站定了,侧耳细听,向大臣呵喝道:“听见了没有?”

许多大臣留心听了一会,陆续回答道:

“听见的,是小儿啼哭的声音。”

“这边是女人唱歌的声音。”

“那家的人大概喝醉了,那笑声怪可笑的。”

皇帝看了许多大臣不要不紧的态度,更动了怒,咆哮道:“你们忘记了我新定下的法律吗?”

许多大臣方才省悟,立刻命令兵士把各家的门打开,不论老幼男女,不论啼笑歌唱,凡是开口发声的都得捉住。

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兵士打开各家大门进去搜捕的时候,各家冲出老幼男女许多人来。他们一齐奔向皇帝,动手在他身上乱撕乱拉;并且呼喊道:“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

兵士回转身来,看见皇帝一副窘迫的形相,简直像一只被乱蜂刺螫得没法的猴子。他们平时见惯的是威严的皇帝,不料他会这样完全失了体统,他们都拖着长枪,哈哈大笑起来。

同时群臣也哈哈地笑了,仿佛受着兵士的传染。

正笑的时候,大家忽然想起,这不是犯了罪吗?以前是民众笑皇帝,他们帮着皇帝处罚民众。现在他们也到民众这方面来了。皇帝的确好笑,为什么笑了他就犯罪呢?兵士和群臣这样想着,索性加入老幼男女的群众里,附和着呼喊道:“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撕掉你的虚空的衣服!”

皇帝怎样呢?他看见兵士和群臣也犯他的法律了,好像有一个巨大的铁椎向他头顶上猛击一下,他顿时失了知觉。

选自高级小学用《开明国语课本》,1934年版第4册。 K2ZgWxdJaC5x/UQj9QIRMKgLR375VOUKSMpADfTQDlXsp6BaB95fclhaNlzimO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