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教育的改变却一直缓慢。图2.4是学校所教主要科目从古至今的演化。
整体而言,高层次的数学和科学等新科目增加了,某些特定科目,诸如修辞,被放弃了,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知识课程保持不变。
教育目标、标准和课程变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历史的惯性。即使我们再次醒悟到许多素养的重要性超越了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也很难在内容密集的现有课程体系中有效地插入新的课程和技能。在这些限制之下,雄心壮志的创新几乎无从施展。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新目标和新内容被附加到已经过于膨胀的课程之中,但是学生忙于应付标准化测试,相对很少的教育者能够持续花费时间对新目标和已有课程进行整合。
图2.4 学校课程的时代变化
来源:课程重构中心(2013)
那么,这种历史惯性的机制是什么 ?
在政策层面,大部分国家,由于领导者每隔几年的选举和更替,必须应对教育内在的动荡性。人事的经常性变动(工作人员和管理层)和平衡选民、父母、工会和商业集团等竞争性利益的政治压力使得政治人物难以持续对大规模发展趋势进行反思、规划长远目标、承担风险或者欣然接受变化和创新。
首先,在人类专业知识和权威层面,课程内容专家常常拥有决策权。这些专家的观点在某些可预期的方面并不全面,甚至有失偏颇。首先,专家觉得有义务支持早期的标准,因为他们有的就是制定和推动这些标准的成员。由于忠实于他们的研究领域,他们也发现打破自己领域知识的整体性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某些部分的知识已经过时或者作用不大了。打个比方来说,这大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味道。
其次,对于专家来说,他们也很难在传统的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科目。例如,在应用数学的许多领域,算法和博弈论是当下发展中的两个相关主题,但是传统取向的数学专家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并不经常尝试着将它们纳入课程之中。另外,专家的学术水平经常使他们的做法脱离真实世界的要求,有时候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学科正在以某种方式被应用到非学术的专业情境中。
最后,这些课程内容专家过于强调本学科其他国家的专家获得的相应课程评价,他们试图进行调整和模仿,倾向于群体思维,很难有高度创新性的能力表现。
课程重构中心教育目标的成功实施取决于引发这些挑战的两个关键要素。在政策层面,我们需要在政治派别中建立稳定的共识,清晰地阐明学生现在需要的教育图景。在学科专家层面,有必要让真实世界的课程使用者和具有改革思维的专业人士持续参与。
我们需要利用来自全世界教育体制(和应用企业)的最佳实践。我们还需要谨慎地再度审视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对传统课程去粗取精,增加相关的现代课程,强调整体的学习——不仅是知识,还有技能、个性和元学习。最后,我们还需要鼓励创新,放弃现有体制的舒适感,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展开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