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修炼创新力

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手段。创新力,是指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校长创新力,是指校长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能力。

刘彭芝说:“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时代呼唤创新型校长,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必然会带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学校。“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校长只有常怀一颗创新的心,才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创新,就是早走一步,快走一步,再走一步。

创新,是学校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在创新中产生活力的,学校也是在创新中发展壮大的。学校创新似可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和服务创新入手,力争创建一个创新的学校。

观念创新——理念出新,一新俱新。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只有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产生创新的行动。一所学校,只有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形成创新动机,创新欲望,从而形成一种创新内驱力,自觉地调节办学的行为。学校应树立以下几种新的教育观:全新的学校功能观(面向全体的大众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教育),全新的学校管理观(坚持方向性的管理原则,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取向,树立民主化的管理观念,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复合型的教师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管理创新——管而理之寻新境。

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所谓管理创新,就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手段措施,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学校必须改变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尽早结束学校管理中影响发展的墨守成规的做法,否则就会缺乏发展动力,就会失去发展机遇。

德育创新——追求理想的育人之境。

德育创新,既是德育实践的创新,又是德育理论的创新。德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培育时代需求的有创新能力的德育主体,德育创新不是对道德传统和德育传统的摒弃,也不是盲目地提出某种新目标和新要求,而是立足现实,在分析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进行合理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德育工作,从一致走向差异、从共性走向个性、从育形走向育心、从有形走向无形、从理性走向感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他主走向自主、从发话走向对话、从专管走向共育、从讲台走向平台,就是一种德育创新。

教学创新——以智慧点燃创新火花。

应该把创新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一层面上,通过教学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教学。比如“预设”与“生成”,就必须在“预设”上创新,在“生成”上也创新。课堂需要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课堂同样需要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有生成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服务创新——学校就是我的家。

重管理、轻服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上的一大弊端。从立足于管理到着眼于服务,是创新教育管理功能的重要转变。肖川先生在其《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有“教育就是服务”一节,把“服务”之于教育的内涵、外延说得甚透,他说:“教育就是服务”落到实处之日,便是教育春天真正到来之时。比如做服务型的领导,管理者成为服务型领导,既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方式,又是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创新实践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是在现实的学校创新实践中,存在许多名为创新实际却没有意义的行为,也许这些学校的动机是谋求真正的创新,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背离了创新的本质。学校发展中,要谨防那些纯粹为了改变而改变、盲目改变、有名无实、生搬硬套的创新误区。这些“误区”具体有:创新“不容失败”,创新中的“跟风”,搞“花架子式”的“假大空”的创新,“速成化”的创新,“数量化”的创新,“口号化”的创新,“非人性化”的创新等。

校长创新力的修炼,一是要有创新意识,以一种“永不满足”之心对待学校工作;二是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在理性思辨和善于怀疑中出新;三是广学他人创新之举,深刻领悟其创新本源;四是营创学校创新氛围,全体“学校人”在创新中共成长;五是要从创意走向创新,因为创新离不开好的创意。 y9BY5owfSTnwu1zll9xE7H/b8JuKHWsNnfdSqjDIVqhomMMbL9UgqPUHmlurjj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