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深度反思

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校长反思,主要是指对自己所从事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策略、方式、方法、运作等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和自我调整,从而更加有效地促使学校管理跃上新的台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新的境界。

校长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管理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的成长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靠反思。校长反思,就是校长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每天从事繁杂的工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管理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就是对自己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行为乃至教育工作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校长的反思,其目标就是分清理论是非,就是要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做一名反思型的校长”,已成为大多数校长的共识;“让反思促进管理者成长”,是校长培训的重要内容。“吾日三省吾身”,让“反思应当成为常态”。

当“反思”成为教育流行语时,校长对反思的把握却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把反思视为对管理的简单地回头看,把反思视为一味地自我批评,这种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浅反思”。基于学校管理的视角,校长“反思”其本义是校长基于职业自觉而对真实的管理情境、事件、问题及其价值的自我理解与发现的过程,也是校长通过多面、多向和多元的思考重构自己新的管理理念的过程,更是校长不断寻求改善、改进和变革学校管理的各种可能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不仅要触及问题,更要发现意义;不仅要改善现状,更要拓展新的领域;不仅要追问不足,更要获得信心。

我思故我在。思考是校长的必修课。校长的“适度反思”,应当成为常态;校长更应在“深度反思”中追寻管理的智慧,深思方能“洞见”——“洞见”教育大潮之势,“洞见”学校发展之道,“洞见”学校管理之术。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九思”是孔子对君子如何修炼的精辟诠释,如果把它移植到反思上,在我看来,“九思”是校长走向“深度反思”的基础。

“视思明”,就是观察问题要思考是否观察得明白。校长只有把观察和反思交融在一起,才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避免主观臆断。

“听思聪”,就是倾听时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校长要善于在倾听中,通过思考去伪存真地提炼出“金点子”。

“色思温”,就是要考虑脸色是否温和。校长如果盛气凌人,怒形于色,那么必然疏远教师,就接不了地气。

“貌思恭”,就是待人要考虑是否恭敬端庄。校长只有“貌思恭”,才能亲近教师,凝聚教师。

“言思忠”,就是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靠说假话换来的荣誉也迟早会遭人唾弃,校长“言思忠”,才能赢得威信,才能以信取人。

“事思敬”,就是做事要思考敬业。校长要无限忠诚于教育事业,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疑思问”,就是有疑问了要考虑求教。校长要不耻下问,这是一种解决疑难的途径,也是一种激活教师思维的有效方法。

“忿思难”,就是将要发怒时,要考虑是否有什么后患。校长要修身养德,要时刻告诫自己:随意的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见得思义”,就是看见好处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校长要考虑长远,决不让眼前的诱惑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拒绝不合“义”的“利”,可以换来永久的“利”。

教育家杜威说:“要成为有效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注重反思。反思既是内隐性的思维活动,又是外显性的探究行动;反思有较强的对象性,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合理性是反思的目的;反思需要当事者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如坚强的毅力。当你着手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反思吧,校长们,你们新的成长开始了! RxWLI9Te4S1WMWbM9CIKAz/0C/STyyuROAtIe4rbO2zZomTwMYORBFuuGSQt6X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