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多维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不同理论出发去界定文化的内涵。同时随着人类自身对文化认识和应用的深入,新的文化内涵又会出现。
对于“学校文化”,我比较认同的界定是:学校文化是围绕教育教学管理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奋斗目标、师生素质、学校道德、行为规范、校风、礼仪庆典、学校形象等。优秀校长十分重视培育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棵生命树,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的最肥沃的土壤,是学校的灵魂。丰富和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学校发展力的基础。
作为校长,有必要了解“学校文化”的有关问题。
其一,如何认识学校文化的结构?
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关系,可将学校文化分为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组织文化(也称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实施策略、规章制度和传统特色等;课程文化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由此引发的围绕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活动;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风格,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智、师魂等;学生文化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格,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环境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比如软硬件设备、学校布局、学校卫生、学校绿化、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等。
其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方向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时代特征。面对世界范围多元文化的冲突,校长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世界。
二是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要从总体上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做到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建设的多方结合,使各种文化协调一致,同时注意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保证学校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主体性原则。学校文化本质上是师生文化,学生和教师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只有调动全体员工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学校文化建设才富有生命力。
四是选择性原则。学校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这样复杂的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吸取精华,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学校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
五是地域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注意学校所处地域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建设学校文化时结合地方文化之精华,使学校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其三,如何理解学校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或文化重塑?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要建设一流学校就需要发展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必然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载体,是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也很可能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总目标。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不是自生自灭的事,不是顺其自然的事,而是需要校长的引领,需要全体师生共同营造,并逐步形成全校的共识和全社会的认同。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其四,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能否发挥作用?他们的作用应该如何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又会影响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教师和学生既是学校文化的参与创造者、营造者,又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没有师生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就没有了土壤,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几个“意识”来体现。
一是责任意识。作为学校文化群体中的一员,不管是教师、干部、工人还是学生,都有建设、维系学校文化的责任。
二是传承意识。一所学校的文化需要一代代师生的传承,全体成员以自己的言行、价值观、信念、气质和精神延续着这种文化。
三是吸纳意识。作为学校中的成员,师生、干部还应该注意借鉴其他学校的学校文化,借鉴其他优秀文化,同时注意与本校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是创新意识。学校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唯有建立在以学校内涵发展基础上的又注意创新的学校文化,才能保持学校文化的生命活力。
其五,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作为校长,要自觉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正如袁振国先生所言,一个学校领导怎样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一个具有教育家风范的学校领导必须思考的问题。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继承者、领导者、设计者、弘扬者和创新者。校长要继承学校文化,新校长不能推翻学校原有的文化;校长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因此校长就要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重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校长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学校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设计(整合、融合,诊断、改造)学校文化;如何使学校文化,尤其是新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生根、变成现实,这就需要校长带头弘扬,使之逐步成为班子成员、多数员工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行为方式;校长还应注意学校文化的适度创新,之所以提适度创新,是因为学校文化的发展,一般说来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新的学校文化”只有成为多数员工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行为方式时,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学校文化。
其六,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一是以人为本:从教育文化学角度看,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二是自主发展: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学校自主发展的文化氛围。三是价值判断:包括对学校目标价值取向的判断、文化内容及文化性质和实施文化的判断。四是转化生成: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也包括对学校文化的创生,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五是巩固提升:巩固已经形成的学校文化,保护这种学校文化,并不断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
许多学校的学校文化是“自然混合型”的,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要走“自主发展型”之路。“自主发展型”学校文化建设,是优秀校长的文化使命,也是优秀学校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