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社会生活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信息技术到大数据,从网络到人工智能,再到量子技术,信息、数据、新的概念和技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即人的思维进步,思维进步推动社会变革,而人的思维进步充分反映出一代又一代人受教育程度这一核心指标的不断提高。因此,社会越发展,教育的被重视程度就越高。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育不仅决定个人的未来,而且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并提出八大理念,即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为未来15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而言,早在十多年前,国家就提出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设想,全国著名终身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教授指出,终身学习的核心是确定学习的主体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愿和动力。
学习型社会就其形式来说,是要创造一个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个“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个体的学习来追求个体的发展,以组织的学习来追求组织的发展,以国家的学习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以终身的学习来追求终身的发展,以灵活的学习来追求多样的发展,归根结底,以自主的学习来追求内在的发展。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谈到技术自主创新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自主与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驱动力。科技发展,教育先行,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在自主理念下,在“教”与“学”这对关系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了。面对当前的国内教育现状和国际形势,我们的教育必须转变思想,必须关注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思维挖掘、问题意识的激发,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创新等能力。
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自主的行为。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它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实际上,学习者获得的过程,必然是自主获得的过程,如果没有学习者主动获得的意愿和动机,真正的学习就不会产生。
从认知角度讲,认知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过程。它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会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因此,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人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人所获取信息的主动构建过程。
自主学习是人的自主思维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人发展的重要能力,是个人、社会、国家和民族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基础能力。自主教育理念已深入教育一线近十年,经过全国自主教育专家学者、学校师生多年的努力实践,已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已成为新时代课堂改革的方案。
本书在中国现行基础教育方针和改革方向的指导下,以自主教育理念、自主学习方法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聚焦教育的课堂主阵地,研究自主课堂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自主思维发展,提高师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创新等能力。
自主教育,月映万川,理一分殊。我们对全国践行自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付出的努力,深表感谢。同时,自主教育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层出不穷,自主课堂的模态也各具特色,本书难免存在不完整、不完善或不当之处,真诚地恳请教育同仁对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本书内容给予批评指正,也对为本书出版做出努力、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所有教育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刘桂旺
中国屈原学会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202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