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历来都很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字、词、句、篇的学习层层递进,有机结合,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落到实处。现代课程发展之初,语文学科定名为“国文”,“五四”运动后小学语文有了很大变化,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小学改“国文”为“国语”,中学仍用“国文”。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一律改称“语文”。叶圣陶先生解释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讲到这里,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小学语文主要还是要抓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说到一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关注学习汉语拼音,掌握好这个工具就能读准字音,这对像广东这样的方言地区来讲显得特别重要。我平时在广东各地讲座,发现许多老师普通话不过关,甚至学生的普通话要比老师读得准。这种情况跟老师自小受到的方言影响有关,以致年龄越大越难改。所以读准拼音是一年级学生的重点,也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接下来的年级就是字词句篇的学习,通过听说读写在教学上的穿插运用,具体抓好语文要素的训练点,深文浅教,化繁为简进行教学,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充满氧气,给学生创造出可以自由呼吸的养分。

最近读了李国英校长的专著《会呼吸的语文课:有氧语文的旨趣与实践》,常常会被她的精辟话语所吸引:“有氧语文是自然的、自由的、开拓的、发散的,是美的、快乐的。有氧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才情,在自由自在的艺术殿堂里展示自己的人生体会与感悟,就是要让语文走入他们的内心,融入他们的灵魂深处,化养他们的人生,就是要让语文课本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师生一起遨游先贤所创造的文化瑰宝的秘密宝库,并一座一座地开启,一步一步地探索。”李校长在开篇第一章里重点阐述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发现语言的个性,建构语言的风格,酿造语言的气度,为我们诠释了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所在。这让我感同身受,正如我前面所讲,小学语文从一开始就是定位在学习语言这个工具性上,从最基本的训练点抓起,夯实基础,厚积而薄发。因而李校长在第二章里重点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有氧语文的姿态,在于课程样态的建构;在于课程态度的酿造。本人也颇有同感,课程内容的设置从根本上来讲,决定着学科发展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价值取向。正如书中所论述的那样,有氧语文的魅力,在于教学秩序的建构。这是作为一位学校的管理者的切身体会,可以看到李校长不仅论述了语文的魅力所在,而且把近20年语文思维的火花与学校管理的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研究的征途中发现、建构、酿造,使语文学习与探究的存在真实而充满活力;从发现绘本而喜见有氧的世界,努力探索,孜孜追求;在语文研究的深度世界里成长为一位名校长。我想,这就是我从本书中看到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成长的写照:即使时光回转,仍会坚定地从事自己选定的职业,跟孩子们一起享受教育的快乐。

的确,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也有许多困惑难解之处。面对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不光学生痛苦,老师们也无奈。素质教育的理念并不能解决升学带来的压力,能够做到既多才多艺,又保持高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有氧语文的提出,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多种模式的探索中,希望能找出切合实际的经验,给教育以更好的启迪。

杨建国
2020年7月6日于容默斋
(杨建国,研究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小语会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DRHgA3BSGxZwpV0XUYa7fxZALHzsftsTJh/4+5hkZG1wfntk7ZBNaC7kOYCl8s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