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小鱼儿在水里游啊游,恰好遇到一条老鱼迎面游过来。老鱼对它们点了点头,表示致意,然后问:“小朋友们早啊!今天的水怎么样啊?”小鱼们没有回答,而是继续往前游着。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终于忍不住了,好奇地问同伴:“你说,水到底是什么?”
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你会为两条小鱼的无知而会心一笑。这个故事来自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一场大学毕业典礼的发言,题目叫作《这就是水》( This is Water )。
这个故事隐喻了一个很深刻的教育内涵,耐人寻味:“小鱼”可能就是我们父母自己,“水”则是孩子成长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熏陶等。
如果把小鱼的对话翻译一下,大概应该是:
“嘿,我们怎么教育孩子?”
“啊?什么是教育?”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点点滴滴都可能是教育;但是往往这么显而易见、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反而成为了最难被察觉的,让我们身在其中却不知其解。
教育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吗?教育就是成绩和分数?其实不然,真正的教育,隐藏于家庭成员互动的一言一行中,以至于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就是水,所有一切对孩子而言都是教育经历。”
我们是普通的父母,会冲着孩子大喊大叫,气得捶胸顿足;也会在骂过孩子以后深深地自责,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多点耐心。我们也会焦虑是否要逼着孩子学习各种才艺,也会担心孩子成人以后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忙完一天,偶尔会感叹“有娃真累”“当初不知道带娃这么辛苦啊”“早知道只要一个就好了”。但是,这种累也不能阻止我们,望着熟睡的两张小脸欣慰一笑,感叹世界有他们竟然如此美好。
在学校接受教师培训的时候,会有整本整本的册子教我们怎么做好教育工作。校领导还会经常来听课,提供反馈和改进的建议;在公司上班,老板也会强调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的各种标准,指导我们高效完成任务。定期的各类培训也会让我们不断拓展知识和提高效率。当然,无论在哪儿,都有团队来帮助和支持我们。遇到困难,会有很多人一起分担和一起解决。万一考核失败、绩效不达标,总还有再来的机会。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是无证上岗的父母,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更缺乏考核和反馈。每天,我们感觉是盲人摸象、投石问路,做一点、矫正一点。不知道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也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更糟糕的是,教育失败的成本太高了!常有不幸的故事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以至于,我们生怕自己一旦做错什么,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幸运的是,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有机会参加了无数的教育讲座,攻读了很多的教育名著,跟无数的专家请教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每天跟两个孩子的磨合当中,我们时刻在受教、时刻在反思。
我们是在中国接受了传统教育,带有自己独特的原生家庭的特点。我们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生活,接受两种教育体系的冲击,不得不时刻批判性地看待出现的问题。渐渐地,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学会开始打破一些惯性思维,纠正一些观念偏差。
本书围绕十五个主题,分上篇、中篇、下篇展开,希望能让各位父母通过提高认知和勤于实践,在家庭教育中体会到“归之若水”的喜悦。
上篇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我们探讨五个认知的转变。家庭教育所处的大环境是真实而无奈的,从普遍的教育焦虑到教育遗憾,从“快乐教育”的本质到教育分层的现状,从父母的角色定位到父母的自我成长,我们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当大环境无法改变时,我们仍然可以改变自己,以顺应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篇是“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聚焦家长普遍关心的五个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怎么了解孩子的情绪并处理复杂情绪,以及跟孩子分享时间管理和目标实现的方法。跟孩子相处的每一天,我们不是在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而是在回应真实的挑战。探寻脑科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让我们有备而战。
下篇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最美好的教育一定注重品格、情操、胸怀的培养,这些也是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引导的;从玩开始,在玩当中发现兴趣和激情,最后发掘孩子的内驱力和使命感。面对生活的变数,积极乐观,遵从孩子的内心。
全书中探讨的十五个话题来源于我们在不同场景跟不同的朋友探讨得出的一些思考,所以书中会用一些对话形式尽可能还原我们当时的思考过程,包括准妈妈派对、一对一家长会、校长座谈会、教师培训、义工活动等。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家庭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里的人和事,对于教育的本真觉察,也隐匿在身边这些平凡的琐事之中。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增加代入感,全书以刘晓博士的第一人称的口吻来陈述,但本书由我们共同撰写,所以书中的“我”如果替换成一个父亲角色,也完全合情合理。当出现“我们”的时候,通常指我们夫妻俩的共同经历。
书中提及的部分方法,灵感来自我们学习的学校管理或者企业管理知识。因为这些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借鉴价值,所以我们进行创新应用。同时,相关的使用模板也附在书中。如果您觉得某种管理方法有用,可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学习,我们在此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里附录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照片,也收录了程毅博士的漫画系列“生孩子前后对比——爸爸篇”和“生孩子前后对比——妈妈篇”,希望在博您一笑的同时,也引发您的共鸣和思考。
在此书中,您会感到飞蛾扑火的精神,也会感受到适可而止的理智;既有酸楚的无奈,又有博弈的智慧。我们既坚信孩子的无限潜力,也清醒意识到科学引导的必要性。
体察教育的真谛是非常难的,正如前面介绍的,教育就像水对于鱼一样,空气对于人类一样,那么真实,却那么容易被忽略。我们无法窥其全貌,但是希望借此书揭开冰山一角,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借此书,我们致敬曾给予我们启发和帮助的导师和朋友,也致敬在跟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所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