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篇
不要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而要尝试靠近一个人

“儿子,你的壁球球拍不见了!”我正焦急地在车厢后面翻找着儿子的球拍。突然,车内传来一阵扭曲的电子音乐和游戏中人物的尖叫声。我瞪大眼睛看着儿子,他的双手紧紧握着手机,心思深深地沉浸在屏幕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

“你怎么这个态度!赶紧来帮忙找球拍啊!”我语气越来越急促,却依然被他置若罔闻。我咬紧牙关,提高声音:“把你的手机放下来!去找球拍啊!”他还是无动于衷,继续沉迷于自己的虚拟世界中。

我感到一阵无力和愤怒,一股强烈的冲动让我冲向他,狠狠地一把将手机夺了过来。我的行为顿时引起他的不满和愤怒,他冲我吼道:“我不打球了!怎么着啊!”他怒气冲冲地站起来,眼神充满了愤怒和挑衅。

望着跟我个头差不多高的13岁的儿子,我和他面对面对峙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我感到自己快要气得爆炸了!

如果您也感受过这种无助和困惑,那这本书就是写给您的。

自从孩子进入青春期以来,我为了避免这种剑拔弩张的冲突,买了二十几本关于青少年成长的书,如饥似渴地寻找“装备”,希望能好好应对接下来跟两个青少年斗智斗勇的生活。但是读着读着,我陷入了更深的迷惘,因为每本书都在告诉我,作为青少年的爸妈:

不被感恩是常态。

时刻要准备进入辩论状态。

常常觉得自己的智商、情商不够用。

常常控制不住脾气。

开始怀疑人生……

看来,读书没有让我找到灵丹妙药,反而让我感慨现实薄情、无能为力,甚至想是不是接下来的几年真得要天天准备战斗。

但是看书并非没有好处,至少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的原生家庭,也让我开始走进孩子的世界,更理解特属于他们的困难和苦恼。

很多青少年有可能是这么看待父母的:

我爸妈是落伍的,自己不懂但是什么都想教我。

他们是虚伪的,嘴上一套,行动一套。

他们总是把我当孩子看待,总是想限制我的自由。

所以,当我的儿子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世界里,突然听到妈妈的喊叫声,然后他的手机被毫不客气地夺走时,他也是很委屈和愤怒的。因为他无法完成正在进行的游戏,甚至输掉了正在酣战的一局。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突然转变让他感到极度失落和无力。

于是,他愤怒地拿起一本书,狠狠地朝我扔了过来。

那一刻,我被吓到了,我们俩都愣在了原地。一股悲凉涌上我的心头:难道我这么爱护、付出这么多的孩子,竟然对妈妈这么粗鲁无理,在他情绪失控时对我如此冷酷无情?

儿子猛然低下头,然后慢慢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来自儿子内心深处的独白:

“妈妈,我知道你觉得我沉迷于手机游戏,但其实我是不得不参与。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与同龄人互动和社交的方式就是一起打游戏。他们邀请我参加,如果我不参加就会被排除在外,明天到学校我将没有共同话题,我会感到非常孤独。因为你抢走了我的手机,我无法完成这局比赛,我们的团队肯定会输,明天我必须面对他们的质问,这会让我很难堪。

“妈妈,我知道你问我球拍在哪里,但我也不知道。再加上我才13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同时思考其他事情。我知道你希望我立即停止手中的事情,但我真的做不到。

“妈妈,我对我做的事情感到非常抱歉。当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就会有失控感,继而失去了理智,所以做了让我自己都后悔的事情。我知道我伤害了你,现在我感到非常懊悔和难过,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弥补我的过错。”

这一刻,我注视着惊慌失措的儿子,感受着他的无助和沮丧,倾听着他说不出口的诉求。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试图冷静下来。然后,我平静地说:“我们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好吗?我需要你帮我一起找找球拍,如果五分钟后还找不到,你可以继续打你的游戏,我则跟老师打电话说明一下为什么你今天不能去打球了。刚刚,我因为很想快速解决我担心的问题,所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我向你道歉!”

儿子听后松了一口气,急忙开始和我一起寻找。很快,在后车厢的一个毯子下,我们找到了球拍。

在送孩子去打球的路上,我通过后视镜看着他全神贯注地继续酣战在游戏的世界里,冲他突然喊了一句:“嘿,我爱你!”

我以为他没有听到,因为没有看到他从手机屏幕上移开目光,但结果他还是轻轻地回复了一句:“妈妈,我也爱你!”听到这句话,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有位名人曾回忆道,他14岁时认为他的爸爸是世界上最无知最愚蠢的人,自己完全不能忍受他;他21岁时,发现爸爸好像开始懂事了。他说:“我爸爸这些年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进步不小呢!”对比自己小时候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以及现在为人父母的身份,你一定能体会这番话里的幽默。

过去的两年期间,我和先生程毅开始深入钻研青少年相关的各类话题,并用心记录我们自己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的感悟,为这本聚焦青春期孩子以及他们父母的书做准备。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故事源于我们真实的生活,也有我们参考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知识的理论总结。本书是我们“家是另一个学校”系列的第三本,我们坚信育儿应该先从父母自身的成长开始,只有父母深刻理解自己的需求、成长经历,并不断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提高沟通技巧,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其实一旦了解青春期,就会发现青春期本身没有那么神秘和“恐怖”。

首先,我们来聊聊“青春期”这个词语本身。翻阅历史书籍,我们发现,人类发展至今,“青少年”这个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存在,而“青春期”的概念却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希腊,年轻人有一段被称为paideia的训练和教育时期,是为了成为公民或为服兵役做准备。在中世纪的欧洲,年轻人也需要经历一段学徒期,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用于谋生。直到20世纪初,“青少年”这个词才出现,“青春期”才开始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独特阶段,成为描述不再是儿童但尚未成年的年轻人的一个专有词汇。所以,往上追溯两到三辈,我们的爷爷和奶奶会回忆说,他们刚满十二三岁,就得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要么早早开始学徒生涯,要么早早成家立业。他们仿佛没有经历过现在的孩子们12—18岁这个过渡期,长大即成人。

其次,撇开词汇的发展,青春期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跟现在大众传媒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例如,很多孩子在十二三岁就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在网上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感觉自己有机会摆脱稚嫩、摆脱世俗、摆脱父母的管教,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有人把青春期定义为“成年人的培训期”,这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定义。也就是说,孩子从12岁开始会发展很多新的技能,不断尝试独立,并学习如何驾驭复杂的成人世界的诸多事物,比如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所以,青春期只是一个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而已。

您是否问过自己: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我的建议,不愿意我帮助他?

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顶嘴,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吵起来?

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孩子对我的感恩和尊重?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说了很多遍,还是没有改进?

为什么以前管用的方法现在不管用了?

为什么我感觉做父母那么无力、无奈和痛苦?

其实换一个角度,您会发现:孩子的青春期,其实也是父母成长的“黄金期”。如果我们能从表象看深层的原因,特别是从自己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也许,我们可以把前面的疑问替换为这样的思考方式:

我们和孩子的家庭角色本来应该是什么?

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从小时候到现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这样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才会向我们求助?

我们如何重塑和修复破败的关系?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我们的状态是如何影响孩子的状态的?

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的?

我们全家人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如何养育才能让孩子成年也成人,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所有问题的背后,孩子想表达的真正诉求是什么?

在一段成熟的关系中,我们需要从指责对方“都是你的错”,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愿望对关系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因为内心的渴望而期待对方做出某些行为,当这种期待无法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然而,成熟的关系需要我们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内心需求,同时也要支持对方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自己。所以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也尊重对方的感受和立场,这样会帮助我们跟孩子建立一种相互支持、成熟和健康的关系。这种“向内求、向前看、向阳生”的觉察才会帮助我们顺利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人生是一段神奇的体验,虽然有时会有泥泞和坎坷,但我们也应该充满希望,一路繁花伴着歌声前行!陪孩子度过青春期的过程充满了挫败感和无力感,但也是我们成为更睿智的人、寻找更高生命意义的机会。

程毅 刘晓
2023年秋 asCPsf93IN7LhKq3ArzBKy8XUCx9ppc9kD4fw5qneD30GZAR5vXDKNZb7NR15U4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