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研究过程的安排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不少课题主持人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研究实施阶段没有具体的研究措施,在方案设计中,没有把具体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进行落实。

(一)研究步骤的安排

研究步骤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研究的路线图,越详细越便于实施。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时间安排都要在方案中体现出来。这样,研究者不仅可以根据方案的安排有序地实施研究,也便于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自我督促、检查方案完成的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研究步骤设计就是确定实施时间和顺序,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分几个时间阶段;二是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和要求;三是责任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步骤

1.准备启动阶段(2个月)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发放有关学习资料,提高认识

(3)制定合理小组名单,以利展开小组竞赛,推动小组学习的实验研究

(4)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想法

2.实施阶段(每个学期为一阶段,共分四个学期进行)

(1)进行阶段研究记录,积累相关研究资料

(2)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竞赛,推动小组合作下的研究

(3)班级授课教师普遍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4)进行阶段性座谈,了解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及时调整阶段性实施方案

(5)针对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特点作针对性方法指导

3.总结阶段(一个学期)

(1)利用学习成绩比较,进行成绩分析,阐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2)召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间交流、教师论文交流)

(3)每个实验成员都写出阶段性课题总结

(4)课题组进行结题报告

(乳山教科研网http://www.rsedu.com/jky/show.php?itemid=3996)

案例中运用大多数老师常用的三阶段研究步骤,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实践证明,研究实施阶段的工作安排越详细具体,操作起来就越方便,研究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操作困难,研究的效度和可信度都比较低。

在安排研究步骤时注意到把研究内容、方法与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在划分研究阶段,安排研究任务,规定研究工作的具体方法和需要达到的研究目的等方面,也充分地兼顾到日常工作的进度、内容和要求。这样,使这部分日常工作能处于科学的理论、假设、方法的作用下,成为搜索研究资料的具体研究活动,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逐步、有序地展开课题研究,也使课题方案成为顺利完成常规工作计划的保障。用同样的策略思想,在安排研究步骤时,必须考虑把研究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轨道来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财、物、时间等方面受到行政的支持与保证,给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例如,一个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工作提出的“初一学生心理相容的个案研究”课题,就要求研究者根据研究内容、要求、步骤,考虑研究方法的需要,有意识地设计、组织、指导班级工作,使班级各项工作开展的结果就成为课题研究所需要收集的事实、材料,结合班级管理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这样就使研究促进了本职工作,本职工作又为完成课题提供了研究基础、对象、时间、材料,从而保证了研究顺利地开展。另一方面,要根据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设计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反映在研究步骤中。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小课题”是一种切口小,周期短,操作简便的应用性研究。操作简便包含了研究方法的简便,也就是说运用方法的要求没有大课题或专业研究那样严格和复杂,但不是说“小课题”研究不要方法。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只有掌握方法,正确、合理地使用方法,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提高研究效率,增加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高中生数学课堂识记失败的原因及教学对策研究”这个课题里“高中生数学课堂识记失败的原因”不能靠经验判断和主观臆断,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获得造成“识记失败”的“原因”或影响“识记失败”的主客观因素。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如果通过观察、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是基本准确的,那么,这些信息就可以成为制订改进工作对策的依据,否则就是无用的。由此可见,如果不能掌握和运用调查法、观察法,这个课题就无法研究下去。

研究内容决定了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研究内容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有的研究内容可以或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从不同角度选择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的一般依据有下列四点:一是根据阶段研究任务确定方法;二是根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三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四是根据研究所用的技术手段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不在多,要有用,用不到的方法在研究方案里不要写。教师小课题的研究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论证时尽可能详写,切实进入操作层面。要尽可能写清楚:什么研究阶段用;用于什么研究内容;如何用这种研究方法;用了后起到什么作用。

“3—6岁幼儿分享合作能力养成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找关键词——分享、幼儿的分享、合作、幼儿的合作、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分享合作能力养成,了解其各自的界定,明确所要研究的内涵。了解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幼儿期幼儿分享、合作能力的研究成果,确保我们在准备期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学习、查阅与分享合作能力相关的文献、案例,吸取他人研究之长处,有效地制定相适宜的活动载体。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问题分析:对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分享、合作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记录分析。

实施计划:制定各年龄段培养目标、方法;制定各年龄段培养指标;开展分享日大活动;以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开展分享合作特色课教学活动;各班创设分享角。

观察与反思:运用案例、个案等方法对分享合作能力养成研究进行分析和反思。

调整:筛选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适合的活动内容;细化各年龄段培养指标;借助日常观察记录,结合每月分享合作指标,以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实施养成计划,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

4.案例研究法

运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幼儿分享合作行为方面发展的差异性。通过案例的形式,将研究的内容、目的、过程、方法手段、结果、不足加以剖析,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课题的研究,从中寻找成功的策略。小班选择两个班级,每月两篇案例;中班选择三个班级,每月三篇案例;大班选择四个班级,每月五篇案例。

5.经验总结法……(略)

(上海市普陀区小铃铛幼儿园)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看,教师“小课题”的研究方法一般有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等。

在实践中,选择、使用研究方法不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方法。没有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研究计划中没有列出研究所要用的方法;二是在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中罗列了不少研究方法,但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这些方法去“研究”,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分析和判断,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有的是主观臆测或猜想,有的是跟着感觉走。

第二,方法使用不当。例如“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这个课题选用的是实验法,实验的设计采用对照组实验,即在实验班进行德育渗透,在对照班不进行德育渗透,而且他们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实验的一个重要因变量。显然,这个课题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有失偏颇。

第三,方法运用不严谨。有一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把一些游戏和舞蹈的方法运用到学生的长跑训练中,来提高学生对长跑的兴趣和学生的长跑成绩。课题实施时间为12周。让人感到“兴奋”的是,在这短短的12周,学生长跑的优秀率猛增了42%。这可能吗?如果真有这样的奇迹,恐怕著名长跑教练马俊仁也会自愧不如了。这说明数据资料的水分很大,可信度很低。 yfmZhlNuCHMm1CRgt3i30oPrn3bVelxMUlq+Isz67MPpGsLy4hFihuht+Ajvlj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