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内容来实现的,所以在课题研究方案中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更明确。研究内容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即问题体系。课题方案中关于研究内容的描述,实际上表明了研究者对所要研究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因此,它是课题论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课题能否通过评审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中通常会将研究内容分解成若干子课题,这又称课题的分解或分解课题,是把一个课题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系统联系或操作方式,细化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并使这些问题形成一个课题网络的过程。
研究内容的分解有以下几种方法。
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
(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3)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4)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有关规律;
(5)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6)构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上海市宜川中学 嵇佳敏)
案例中研究者依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词,将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分解为六个具体的研究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在全面性、科学性、个性和针对性、激励性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评语的反映情况。
2.原因分析研究。分析影响教师评语的若干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评语的使用法和手段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3.对策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教师评语中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需要改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今后教师评语改革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上海市普陀区科研室 阮龙培)
案例中研究者依据对“学生评语”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将研究的内容和重点进行分解,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等方面设计具体的研究内容。
1.情报研究
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领域进行文献资料研究(查阅国内主要杂志公开发表的全部论文,部分外文资料)。
2.经验总结
(1)困难初中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育管理。
(2)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3.抽样调查
“学习困难学生特点和成因的研究”调查:(1)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学业水平测试;(2)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心理测试;(3)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方式、方法、习惯)、品德行为调查;(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背景调查。
4.教育对策的实验研究
在前两项研究取得结果的基础上展开:(1)学校办学方面;(2)教学方面;(3)教育方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胡兴宏)
案例中研究者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依据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具体分解为四个具体的研究内容。
1.背景及条件性问题的研究
(1)幼儿数教育及幼儿数运用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2)大班幼儿数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本体性问题的研究
(1)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①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类型的研究;②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与方法研究;③问题情境创设中多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④问题情境创设中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的研究;⑤数教育活动中生成性问题捕捉及处置方法策略的研究;⑥幼儿数运用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对问题情境要求的研究。
(2)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①不同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学习活动有效组织形式的研究;②不同问题情境中教师指导大班幼儿数学习活动的方法研究;③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差异及适应差异的指导策略研究。
3.支持及保障性问题的研究
(1)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评价的研究;(2)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能力要求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3期)
在分解“小课题”研究内容时应注意避免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二是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三是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或研究的课题小而研究的内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