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

本章选择南美的巴西、非洲的南非,以及亚太地区的韩国与中国四个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代表,对其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进行梳理分析。

一 巴西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巴西人在国外接受教育,这些科学家回国后为巴西科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当下,高技能人力资源供应不足仍是巴西经济的一大瓶颈,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巴西需要制定新的计划来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而提高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性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一)科学无国界计划

2011年,巴西教育部下设的高等教育人才发展协调基金会(Coordin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Foundation,CAPES)和科技部下设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共同启动了“科学无国界计划”(Science without Borders。)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国际流动性,改革巴西教育体系与研发系统,让巴西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接触到富有竞争力和创业精神的环境,并吸引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国际公认的研究引领者来到巴西,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截至2015年,该项目提供了101000份奖学金名额,特别关注STEM学科,其中,64000份奖学金发放给本科生;33000份奖学金发放给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候选人;其余的4000份奖学金提供给海外访问学者,使他们能够在巴西开展合作项目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国际流动促进巴西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战略设想包括:通过谈判从私营部门获得费用支持,或从大学、地方政府获得费用减免,增加国际顶尖研究机构中来自巴西的学生、科学家和行业人员;鼓励海外归国的年轻人才和高素质研究人员与当地研究人员开展合作项目,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在海外工作的巴西科学家回流;鼓励建立国际伙伴关系,与外国合作伙伴互动,提升巴西大学和研究中心的国际化水平。 该项目包括特别访问研究员(Special Visiting Researcher)和青年英才(Young Talents)两类资助。

1.特别访问研究员

该资助旨在吸引国际公认的重要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与巴西研究团队一起开展项目,并在两到三年内每年访问巴西不超过三个月。这项资助为期12至36个月,支持研究人员在巴西的生活费用,并为当地实验室提供资金。资助具体包括:每月生活费14000雷亚尔;每年最高金额为50000雷亚尔的研究资助;飞行机票。

2.青年英才

该资助旨在吸引在国外工作的具有良好科学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以及在科学或技术职业生涯中表现优异的青年科学家。“科学无国界计划”尤其关注在优先研究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巴西人。该计划每年至少为100名年轻研究人员提供在巴西开展一项为期两年至三年的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

“青年英才”分为“A级研究员”(Young Talent Researcher Level A)与“B级研究员”(Young Talent Researcher Level B)两级,奖学金期限为12—36个月。其中,青年英才A级研究员享有每月生活费7000雷亚尔;每年20000雷亚尔的研究资助;机票;住宿补贴7000雷亚尔。青年英才B级研究员(Young Talent Researcher Level B)享有每月生活费4100雷亚尔;每年10000雷亚尔的研究资助;机票;住宿补贴4100雷亚尔。

(二)圣保罗研究基金会项目

圣保罗研究基金会(São Paulo Research Foundation,FAPESP)由圣保罗州的纳税人资助,其使命是支持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所有知识领域的研究项目。圣保罗研究基金会与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进行了合作,包括英国研究理事会、法国国家研究机构、欧洲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能源部等。圣保罗研究基金会为愿意在巴西圣保罗州的研究机构工作的外国科学家提供项目支持,包括“博士后奖学金”(Post-Doctoral fellowship)、“青年研究员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和“访问研究员奖”(Visiting Researcher Award)。

1.博士后奖学金

“博士后奖学金”授予最近获得博士学位且拥有出色研究经历的杰出研究人员,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由圣保罗研究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导向的博士后奖学金”(Post-doctorate Fellowships Linked to Research Projects;)另一种是基于圣保罗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的“需求导向的博士后奖学金”(On Demand Post-doctorate Fellowships。)“博士后奖学金”为期24个月,可以续期12个月。“项目导向的博士后奖学金”可以持续48个月,前提是在与之相关的项目期限内。“博士后奖学金”包括每月津贴和研究基金,2022年起为8479雷亚尔。研究基金用于与研究项目紧密相关的活动,约占年度奖学金的15%。

2.青年研究员奖

“青年研究员奖”的目的是在国际竞争背景下,为获得博士学位且具有国际研究经验的青年研究员或青年研究团队创造工作机会,具体包括“青年研究员资助”(Young Investigator Grant)和“青年研究员奖学金”(Young Investigator Fellowship。)“青年研究员资助”的最长期限为60个月,如经圣保罗研究基金会批准,期限可延长12个月。“青年研究员奖学金”的最长期为24个月,符合一定条件可延长24个月,但不能超过48个月。

3.访问研究员奖

“访问研究员奖”旨在促进圣保罗州的研究人员与国外同事之间的合作,以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或协助启动新的合作。该奖项提供给在圣保罗州研究机构工作的有经验的国外研究人员,他们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优秀的科研成果,时间从两周到一年,不可延长。

4.圣保罗研究人员国际合作计划

圣保罗研究基金会通过“圣保罗研究人员国际合作计划”积极促进圣保罗州的研究人员和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该计划旨在资助圣保罗州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参与海外合作伙伴的研究,即为那些处于初始阶段但对下一阶段有明确计划的国际研究合作者提供圣保罗研究基金会的常规资助,以确保在州政府资助下其研究得以继续,从而巩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三)国际合作项目

不论在联邦政府层面,还是圣保罗州政府层面,巴西研究机构在支持国际研究伙伴关系方面做着长期努力。几十年来,巴西联邦政府与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签订了双边协议。“美洲材料合作项目”(Inter-American Collaboration in Materials,CIAM)、“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s Program,CBERS)、“巴西-南美合作项目”(Programa Sul-Americano de Apoio às Atividades de Cooperação em Ciência e Tecnologia,PROSUL)、“巴西-葡语非洲国家合作项目”(Programa de Cooperação Temática em Matéria de Ciência e Tecnologia,PROAFRICA)等均是巴西与伙伴国家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例如,“美洲材料合作项目”是一个国际性的多机构项目,由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支持,致力于材料研究。该计划的成员包括加拿大、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牙买加、墨西哥和秘鲁。每个国家都有责任资助其研究人员,为研究人员出国参与合作研究提供流动资金,用于往返参与国。

二 南非

南非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系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来扭转这一趋势,以确保国家在全球研究和创新舞台上具有竞争力。

(一)首席研究员计划

2006年“首席研究员计划”(Research Chairs Initiative,SARChI)由科学技术部(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ST)和国家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NRF)设立。该计划通过在南非公立大学设立首席研究员来吸引和留住南非公立大学的卓越人才。国家研究基金会由国会法案授权,负责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推进科学研究和保障研究基础设施建设。

“首席研究员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公立大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和产出创新成果。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南非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南非的国际研究和创新竞争力,同时应对国家社会和经济挑战;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增加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产出;为处于职业生涯中早期的研究人员提供职业路径,使其拥有研究、创新和人力资本。

根据候选人的研究经历,设立了两个级别的首席研究员。一级首席研究员是在其领域已经获得国际认可、具有重大研究贡献的知名研究人员。二级首席研究员是有所建树、其研究贡献有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获得国际认可的研究人员。来自国外的一级首席研究员申请者,需要保证至少50%的时间在南非的大学从事科学研究,二级首席研究员的国际候选人需要全职居住在南非。截至2020年,已有150名首席研究员分布在南非21所公立大学。

为了在增加新的研究力量的同时,保留大学已有研究力量,从南非大学外招聘的候选人占比为60%,既包括工业界和国外人才,也包括散居在外的非洲学者和南非人。

(二)博士后奖学金

为促进各个知识领域研究的发展,科学和创新部(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DSI)与国家研究基金会设置了一系列博士后奖学金,包括“独立博士后奖学金”(Freestandi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创新博士后奖学金”(Innovatio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以及“稀缺技能博士后奖学金”(Scarce Skill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其中,“独立博士后奖学金”和“创新博士后奖学金”由科学和创新部资助,“稀缺技能博士后奖学金”由国家技能基金(National Skill Foundation,NSF)通过高等教育培训部(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DHET)资助。

“独立博士后奖学金”旨在实现南非博士后研究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让南非博士后提高国际可见度;让优秀的国际博士后研究员到南非进行研究工作。“创新博士后奖学金”旨在使青年科学家和专业人员在大学环境中获得世界级战略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机会,从而丰富学术经历,促进其在国家科学系统中的长期职业发展;支持青年科学家和专业人员开展具有创新意识的战略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稀缺技能博士后奖学金”旨在增加特定稀缺技能领域的南非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数量,并提升其质量;增加种族和性别多样性,并与高等教育部门和行业一起,支持研究发展,满足国家发展的具体需求。

其中,“独立博士后奖学金”和“创新博士后奖学金”对南非公民、永久居民以及愿意在南非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的国际申请者开放,“稀缺技能博士后奖学金”仅对南非公民及其永久居民开放。成功获得博士后奖学金的申请者将获得最多两年的资助,以项目最初开始日期为准。在奖学金期限内休产假的女博士后研究员,在两年奖学金期限之外可以获得额外四个月的资助。

2023年“独立博士后奖学金”包括每年200000兰特(免税)的津贴,50000兰特的研究费用;“创新博士后奖学金”和“稀缺技能博士后奖学金”包括每年255000兰特(免税)的津贴,50000兰特的研究费用。此外,东道主机构每年至少为奖学金获得者提供15000兰特的补贴,并确保为研究人员的科研培训和技能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成功获得博士后奖学金的候选人还有资格获得一次性旅费补助,当地旅费最高可达15000兰特,国际旅费最高可达50000兰特。

(三)国际差旅补助

1.研究生和博士后差旅补助

国家研究基金会将旅行资助与特定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资助联系起来,设置了“研究生和博士后差旅补助”,该补助旨在利用已建立的研究网络,为当前研究提供帮助;传播研究成果;参加与研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接受与研究项目直接相关的在南非无法获得的专业研究培训;使用在南非没有的专业设备。申请人须证明差旅费对其研究具有直接贡献,或者将其用于传播研究成果。

表1-2 2021年国际旅行的旅行补助金额(单位:南非兰特)

2.独立差旅补助

“独立差旅补助”支持南非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从国外邀请学界知名研究人员在南非进行两个月或更多时间的研究,以丰富当地的专业知识领域,促进当前和未来的合作。独立的差旅补助同时也支持本地研究人员的长期差旅(超过两个月)、短期差旅(少于两个月),以及用于相关研究设备使用与培训资助。

(四)基于国际合作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项目

1.南非-欧洲研究理事会合作的中青年研究者访问项目

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ERC)由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建立,负责资助在欧盟内进行的科学和技术研究。2015年,南非与欧洲研究理事会签署协议,成为加入该伙伴关系的11个国家之一。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与欧洲研究理事会的伙伴关系旨在使处于职业生涯中早期的南非研究人员能够与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的团队合作并进行研究访问。南非-欧洲研究理事会合作的“中青年研究者访问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通过资助共同感兴趣的主题领域的研究访问,促进南非和欧盟的科学进步;为处于职业生涯中早期的南非研究人员提供与欧洲同行互动的机会,以激发其研究潜能;通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环境增强南非研究人员的研究资历,拓宽其研究视野,促进其研究能力发展;帮助并确保南非研究人员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能见度和网络联系。

2.南非-法国PROTEA科研合作计划

“南非-法国PROTEA科研合作计划”(South Africa-France PRO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llaboration)是一个双边激励计划,于1997年启动,由法国外交部、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南非科学和创新部与国家研究基金会共同资助,致力于加强南非与法国的合作研究。基于科学、技术和创新对建立和维持知识型经济至关重要这一共同信念,该计划主要为研究人员流动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加强南非和法国研究机构之间的先进科学技术交流。本计划旨在对特定研究领域的联合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进行资助,为两国的科学进步作出贡献;为新兴研究人员提供在国际环境中合作的机会,促进其科学职业生涯发展,特别是处于职业生涯中早期的研究人员以及女性研究人员;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研究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与之相似的国际合作项目还有“南非-中国合作研究项目”(South Africa-China Joint Research Programme)、“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与南非国家研究基金合作研究项目”(US NRF-NSF Joint Research Programme on Dimensions of Biodiversity)、“南非-瑞士领导部署”(SA-Switzerland NRF-SNSF Lead Agency)等。

三 韩国

自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为强化国家核心竞争力制定了多项旨在引进优秀海外同胞及海外人才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韩国政府将引进对象的重点放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韩国科学技术人员上,90年代以后开始把人才工作重点转向培养研究人才以及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韩国政府通过“海外高级科研人员人才库计划”(Brain Pool)、“人才回国工程”(Brain Return Project)、“在韩研究奖学金”(Korea Research Fellowship,KRF)、“博士后总统奖学金”(Presidential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Program)等项目,聘用优秀的海外学者以提高韩国的全球科研竞争力。

(一)韩国政府出台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

1.海外高级科研人才库计划

1994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开始实施旨在招揽国外高级人才的引智计划——“海外高级科研人才库计划”,通过该计划构建国际共同研究平台,应对世界化、信息化潮流,提高国家竞争力。“海外高级科研人员人才库计划”旨在通过邀请聘用海外高端科学工作者到韩国共同研究开发,满足韩国科学技术发展需求,提升国内科学技术人才的整体水平;为接轨世界级研究型大学、世界级研究中心、全球研究实验室等大型国际共同研究工程,提供国际人才库;扩大产业实体的参与,促进产学研均衡发展。

人才库面向所有科技领域,为海外青年研究人员提供工资、生活费用以及机构补助。资助分为两种类型:对于一类研究员,每年最高资助7000万韩元;对于二类研究员,每年最高资助4000万韩元,最长资助年限为5年。

2.人才回国工程

韩国教育部和未来部为了吸引高级科技人才回国工作,实施“人才回国工程”,同时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截至2017年,“人才回国工程”计划引进500名世界级著名科学家在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Basic Science,IBS)工作。

3.在韩研究奖学金

2014年未来部设立“在韩研究奖学金”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从研究生培养到新兴研究员成长,再到发展为中坚力量的研究员,最大限度为海外优秀新兴研究者提供资助保障。“在韩研究奖学金”项目的设立效仿了英国的“牛顿国际奖学金”,是韩国政府为了吸引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海外优秀人才实施的政策。该奖学金支持那些逐渐扩大与韩国交流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才,以及在海外同胞中优秀的硕士、博士及新兴研究者, 为海外青年研究人员提供工资、生活费用以及机构补助。在韩奖学金资助分为两种类型:对于一类研究员,每年最高资助7000万韩元;对于二类研究员,每年最高提供4000万韩元。最长资助年限为5年。

4.博士后总统奖学金

韩国教育部为了吸引理工学科领域海外高级研究人才回国,在申请“博士后总统奖学金”资助项目时,对在国外研修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研究人才给予重点推荐。 “博士后总统奖学金”为培训和研究费用提供支持,每年资助1.3亿韩元,资助期限为五年。申请者需要在国内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五年,年龄不超过39岁。

(二)基金会支持下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项目

在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orea,NRF)支持下的“NRF联合研究项目”(NRF Joint Research Program),又名“研究员交换项目”(Researcher Exchange),支持韩国与国际研究人员(与NRF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间的研究交流,为开展联合研讨会、人力资源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提供机会,有效满足国际合作的需求,为今后的合作研究奠定基础。资助金额如下表。

表1-3 NRF联合研究项目

韩国研究基金会(Korea Research Foundation)提供的国际研究人员交换项目(Exchange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资助优秀的新兴科学家和优秀的外国研究生,申请者需在韩国科学和技术领域工作或学习2—4年。对于科学家,每月可获得1000—1500美元的资助;对于研究生,每月可获得700—900美元的奖学金。 韩国研究基金会也为“教授海外访问项目”(Overseas Study Visits of Professors)提供资助,允许韩国各个研究领域的本土大学教授在海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六个月或一年的访学。为期六个月的研究访问资助金额为15000美元,为期一年的访问资助金额为25000美元。

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re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undation,KOSEF)为外国研究人员提供6—12个月的“博士后研究奖学金”(Post-doctoral fellowships),在韩国导师的指导下,在专业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此外,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和33个国家的35个组织之间达成协议,实行“科学家交换计划”(Scientist Exchange),本地研究人员(教授或博士)在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访问时,可获得差旅费和生活费用的经费支持。访问时长通常为一个月。

(三)基于国际合作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项目

“国际合作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为韩国研究人员在顶尖的海外大学和研究中心接受培训和开展研究提供资助。该计划下设四个子项目:一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新兴研究人员赴海外研究中心开展为期一年的访问,每人每年资助2.5万美元;二是,下一代学者6—12个月的外派,每人每年资助2.5万美元;三是,与当地研究人员开展6—12个月的设备合作,每个项目每月资助3600美元;四是,面向所有领域,与海外指定研究机构开展为期1—3年的合作研究,资助2万美金,并提供两周到三个月的学者交流差旅费和生活费。

“韩中青年科学家交流项目”(Korea-China Young Scientist Exchange)旨在支持合作研究,向受邀青年科学家提供每月1700美元资助,向韩国的邀请机构提供每年1000美元资助,访问时间为6—12个月 。“韩中青年研究者交流项目”(Korea-China Young Researcher Exchange Program)旨在通过中韩两国青年科学家的定期交流,建立双边科技合作,提高两国科技水平,交流期限为6个月到1年,要求申请人年龄在40岁以下。该项目为赴韩的中国研究员每年提供3100万韩元作为在韩国的生活费;为赴中的韩国研究员每年提供125000元的人民币作为在中国的生活费用以及往返机票。

与之类似,还有“韩德洪堡基金研究员交流合作项目”(Korea-Germany AvH Researcher Exchange Cooperation Program)、“韩法合作发展计划”(Korea-Franc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Program)、“韩西合作发展计划”(Korea-Spain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Program)、“韩瑞青年研究员项目”(Korean-Swiss Young Researchers' Program)等一系列学术人才国际流动计划,为研究者开展国际交流提供生活费与机票等支持。

四 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相关政策,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等,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经费”等资助项目。

(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1998年,为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教育部提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1年教育部印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决定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实行岗位聘任制。高等学校设置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为五年;讲座教授50名,聘期为三年。特聘教授的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3万元人民币,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

特聘教授基本条件: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不超过55周岁;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能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恪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拼搏奉献精神;聘期内全职在受聘高校工作;应在签订聘任合同后一年内全职到岗工作。

讲座教授基本条件:在海外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教授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诚实守信、学风严谨、乐于奉献、崇尚科学精神;每年在国内受聘高校工作两个月以上。

(二)百人计划

1994年中国科学院提出“百人计划”的战略构想,坚持引进杰出人才与青年优秀人才相结合,坚持引进科研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相结合,强调各类人才的协同发展,以提高中国科学院科技队伍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百人计划”面向海外公开招聘,2015年中科院发布的率先行动“百人计划”管理办法明确重点支持以下三类人才:学术帅才、技术英才、青年俊才,简称A、B、C类。支持经费主要包括院人才专项经费和基建经费,用人单位根据情况提供一定的启动经费支持。A类应具有在海外知名大学、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或企业担任教授及相当职位的任职经历;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年富力强,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A类入选者人才专项经费700万元(含组建团队经费300万元),基建经费100万元。

B类应为掌握关键技术,在海外从事工程技术类研发,或从事重大科学装置建设、仪器设备研发等相关工作三年(含)以上的中青年杰出人才;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并取得过一流成果。B类入选者人才专项经费100—200万元,基建经费60万元。

C类应为具有博士学位,在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学习或工作三年(含)以上的优秀青年人才,特别优秀的,海外学习或工作年限可适当放宽;在本研究领域已崭露头角,做出过具有突出创新思想的研究成果;具有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和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申报时取得博士学位时间未超过五年。C类候选人人才到位工作两年内,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人单位提供给C类候选人科研启动经费不少于50万元。通过中国科学院择优支持评审后,给予C类入选者人才专项经费200万元,基建经费60万元。

2018年百人计划做了相应调整,不再按照A、B、C三类,审批流程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自主设置岗位招聘人才。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设项目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开展创新研究的青年学者,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申请人在申请当年未满45周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与境外单位没有正式聘用关系;保证资助期内每年在依托单位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在九个月以上。

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试行经费“包干制”,不再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每项资助经费为4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每项280万元)。2020年计划资助300项,资助期限为五年。

2.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该项目旨在资助科学技术人员立足国际科学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实际性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截至2020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包括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和交流项目,以及外国研究学者青年基金项目三个子项目。

(1)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围绕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的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组织或参与的国际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利用国际大学科学设施与境外合作者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合作者需要在境外从事科学研究,并独立主持实验室或重要的研究项目;具有所在国相当于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2019年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559项,资助103项,资助直接费用25000万元,资助期限为五年。

(2)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和交流项目

“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包括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合作交流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境外资助机构(或研究机构和国际科学组织)共同组织、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的双(多)边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项目。目前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境外51个国家(地区)的97个对口资助或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

(3)外国研究学者青年基金项目

“外国研究学者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外国青年学者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在中国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促进外国青年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开展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包括一年和两年两类,资助直接费用分别为20万元和40万元。项目负责人需要未满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从事基础研究或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保证资助期内在依托单位开展研究工作。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可以提出一次延续资助的申请。2019年拟资助150位,延续资助约20位外国青年学者,直接资助约4500万。

(四)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

“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留学基金计划的财政专款,同时也接受境内外友好人士、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捐赠、资助。2021年计划选派2700人。选派类别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主要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机构。

高级研究学者的留学期限为3—6个月,访问学者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博士后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国家留学基金为留学人员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在外学习生活的经费,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板凳费(bench fee)、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手续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

(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经费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经费”设立于1990年,旨在促进留学回国人员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帮助其度过刚回国时的过渡阶段。资助对象应为在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含一年)以上,45岁以下,回国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仅用于解决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后的科研启动问题,并且原则上只资助一次,极少数优秀拔尖人才除外。对已获资助后再次出国的留学回国人员,一般也不再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经费”于2015年停止申请。 C/B7udGYjfo3fiXWxwXQaJY5tDrvCFwXQVrxmKUjAIlac0nO5EMvDwmmwjgJFn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