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国体重建为本的新学课程提倡与生产

甲午海战前,洋务新课程发展渐入高潮之际,新一代改革先锋便开始崭露头角。自甲午海战失败、李鸿章一代淡出历史舞台以来,朝野又涌现出更多的新一代改革先锋。各路新生势力纷纷出场,自然会给近代中国的民族复兴与课程改革带来新气象,乃至可能弥补李鸿章一代的改革遗憾。对于自身改革有何遗憾,李鸿章其实也有清晰认识,认为在外交、军事、经济领域展开改革,尚不足以使国家富强,还需改革早已腐败无效的旧有政治及教育体制,藉此引入新生力量。然而李鸿章终因顾及儒家传统君臣伦理及私人情义,政治领域至死也未正式提出革新,科举方面曾多次奏请改革,亦因阻力太大无法如愿。慈禧作为最高决策者,其实大可更信任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重臣,进而与之携手主动发起政治改革,发挥中国传统政治大一统优势,动员凝聚更多有效的国家新生力量,然而她更关心的却是如何维护自身权力与地位,为此还会故意维持一定的分裂与争斗,以方便自己灵活驾驭各方,导致中国政治大一统优势未能发挥,不仅没有为国家凝聚更多新生力量,反而使国家政治耗于腐败与内讧。

文化领域的改革有何遗憾,李鸿章一代历经摸索后亦能看出。但此刻更关注的是,即将登台的新一代改革先锋同样不难察觉李鸿章一代的洋务改革有何遗憾与不足。事实发展也是如此,新一代改革先锋普遍更重视的恰恰是在李鸿章一代用力不够的政治、教育及文化领域发起改革,从而使国体变革取代增强军事经济实力,成为改革及民族复兴新主题。不过,因各路新生势力背景及时局认识不一,无法形成统一立场,有的坚持在体制内进行政治及教育改革,有的则主张推翻清廷另组国体。有的更草率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体制一无是处,只有引入西方政治文化体制,才能使国家及民族获得新生。而在选择哪种西方模式方面,答案也不统一,以致不仅看不到本国传统政治文化优势,还彻底丧失政治文化自信,进而陷入另一种极端——相比保守派的盲目自信。保持旧有盲目自信,且要以自己再造的传统儒学来征服西方宗教,统一世界文化。近代中国即将兴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运动也因各路新生势力在国体变革上构想不一致,必然要在政治文化意志纷争中进行下去,乃至形成激烈竞争与对抗格局,导致一面在提倡、生产各类新学课程,一面却在无形中加剧政治文化分裂。 vUgLQoB712cYEglXF8IWvF1+gdrbP3U/8RGV2PcUmgm8SGcBpEo8auq0go4RN7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