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堂教学

质疑公开课

课听得多了,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

我以为此类课应该分级,根据上课教师的不同,起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沿用现在流行的方式,反复备课、反复试教、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修改意见,最后上台表演。这一系列反复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掌握规范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明确如何上好课的过程,是激发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过程,使青年教师学会上课。另一类是已经工作好几年的教师,绝对不能采用上述形式,因为在掌握规范多年之后,再来表演规范,则明显让人感到做作,是在演戏,而不是实施教学实验。在掌握规范之后,应该是超越规范。

听课与看戏不同,教师听课是明显地带着学习目的而来的,一般观众看戏则以观赏为主要目的。观赏就是看你的表演,你就应该表演得非常漂亮、圆满,具有可观赏性。听课是为了学习,就应该具有可学性,因此它必须在常态下进行,这是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要求。观摩课虽不拒绝漂亮,但绝对应该拒绝为表演而表演,拒绝为刻意追求漂亮完美而失常。失去常态,就失去真实,也就失去其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失去了可学性。虽然我们并不拒绝漂亮,但在目前观摩课更多地追求表演性的时候,为了力纠时弊,我倒觉得现在有必要提倡否定表演、杜绝表演。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上了这么多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在众多学科中,开设公开课之多的没有超过语文的),而语文课依然问题很多(是不是最多不敢说,但受到抨击、批判最厉害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总体上看,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大,甚至一些学生讨厌语文(有调查表明语文课受喜爱度仅好于政治课)?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这种观摩课没有可学性,仅有表演性;没有学习意义,仅有欣赏价值;没有学习价值,甚至执教者本人平常教学也不这么上,可见其假到什么程度,虚到什么程度,脱离实际到什么程度。

观摩课到底观摩什么,示范课到底示范什么,听课到底听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听课的目的在于学习交流。因此,我们就应该考虑实验的目的、学习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验无非是要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课型、反馈系统、评价方式在教学常态下的呈现(这里用“呈现”而不用“展示”,是因为“展示”很容易走向表演)。

正因为是新的探索,才能给人以新的启发、新的思索。

正因为是常态下的呈现,才能给人以学习借鉴的意义。

正因为是探索,才无需圆满,也不求十全十美,一扫表演的痕迹,即使是不成功的地方,也能从反面给人以启迪和教训。

如果这个观点能够得到认可,进而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那么结果和意义是显然的。

第一,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就会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而不像今天的各种观摩课给人以千人一面、千课一味的感觉。

第二,语文教学的实验探索就会逐步推向深入,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就会逐步走向科学化,而不是像今天的公开课这样徘徊在原有层面上,始终走不出分析的路子,形式或许有些变化,但始终是在分析。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肢解了一篇篇美文,使许多学生对语文丧失了兴趣,甚至于讨厌语文。语文课为什么一定要分析呢?不分析难道就不行吗?我并不绝对反对分析,而是反对以分析一统天下。正是因为缺乏逐步深入的科学探索,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止步不前。20世纪和21世纪的语文课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多大的发展,而且旧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越来越多,愈演愈烈。我们期待真正科学的探索能一点点地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第三,常态下的实验如果可以学习、借鉴,那么就会逐步影响一些人,慢慢扩大,最终渐成气候,而不像现在的观摩课,听完以后,许多人觉得的确很漂亮,但根本无法学习,于是依然故我,还是老一套。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我们绝不是忽略教师的个性风格,恰恰相反是尊重教师的个性。

我们总在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自己是不是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语文课堂正是语文教师创新的一块田地。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那么将在人格上给学生以极大的正面影响。 3E0q3YErV8pRIkq3f41Me7GlRPboDUIj5kgbhlJI6fcYRIQq1kKwI3k4QSh4kT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