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柏拉图对话四十二章经

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柏拉图对话《巴门尼德》与《普罗泰戈拉》,同时也不仅限于这两部对话。柏拉图任何一篇单独的对话,都要放到全部对话中来看,方可见出其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与独有意义,这是笔者处理当前题目的宗旨,也是讨论后续篇目一以贯之的命意。

柏拉图对话共有四十二部,包括三十五部“真经”,七部伪经。三十五部“真经”中,又有二十六部最真(真实性基本获得公认),九部次真(真实性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经典的柏拉图对话三期分法,所指向的主要便是这二十六部真“真经”,我们称之为《柏拉图内篇》:

一 早期对话十篇 :《申辩》、《克力同》、《拉刻斯》、《吕西斯》、《卡尔米德》、《游叙弗伦》、《小希庇阿斯》、《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伊翁》。这些对话属于所谓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对话内容基本上被视为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

二 中期对话八篇:《欧绪德谟》、《美涅克塞努》、《克拉底鲁》、《美诺》、《斐多》、《会饮》、《理想国》、《斐德若》。据说柏拉图在这一时期摆脱了苏格拉底的影响、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所谓中期对话通常被视为柏拉图自己的思想。

三 后期对话八篇:《巴门尼德》、《泰阿泰德》、《智者》、《政治家》、《斐勒布》、《蒂迈欧》、《克里提阿》、《法篇》。据说柏拉图在这一时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谓后期对话往往被视为中期对话的修正与发展。

柏拉图对话除二十六部真“真经”之外,还有九部次“真经”。这九部对话外加一部(真实性同样受到质疑的)《书信集》,我们统称之为《柏拉图外篇》:

《阿尔喀比亚德前篇》、《阿尔喀比亚德后篇》、《希帕库斯》、《米诺斯》、《情敌》、《忒阿格斯》、《克里托丰》、《厄庇诺米斯》、《大希庇阿斯》等九篇对话,以及《书信集》。

古代学者色拉绪洛斯(约前1世纪后半-公元36年)将柏拉图三十五部对话外加《书信集》共三十六部作品(此即《柏拉图内外篇》的内容)按照古希腊悲剧的演出结构编为九个四部剧(tetralogies),这一模式为后世编纂者所效法并传承至今:

续表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3.57-61)

柏拉图对话除上述三十五部“真经”之外,还有七部伪经(基本确认为柏拉图学园中人或后人的托名作品)。这七部伪经外加(同样被视为学园作品或伪作的)《定义集》与《隽语集》,我们统称之为《柏拉图杂篇》:

《论正义》、《论美德》、《德谟多科斯》、《西绪福斯》、《哈尔克庸》、《厄里克希阿斯》、《阿克希奥库斯》等七篇对话,以及《定义集》与《隽语集》。

综上所述,柏拉图存世经典共有四十五部,包括四十二部对话与三部非对话,即《内篇》二十六部对话、《外篇》九部对话及《书信集》、《杂篇》七部对话及《定义集》和《隽语集》。由此柏拉图经典主要有以下三种编纂方式:

一 以《内篇》为本:如美国汉密尔顿与凯恩斯主编的《柏拉图对话全集》(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1年),名为《全集》,实为《柏拉图内篇辑译》外加三个附录(分别为《厄庇诺米斯》、《大希庇阿斯》与《书信集》等三个外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第一个《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003年)即是以汉密尔顿版《全集》为底本的。

二 以《内外篇》为本:如英国第一个《柏拉图全集》(泰勒编译的《柏拉图著作集》,伦敦,1804年)收录了柏拉图三十五部对话外加《书信集》(独未收入《第十三封信》)共三十六部作品,此后著名的英国洛布希英对照版《柏拉图集》(剑桥,1914—1935年)一仍此规矩,收录了上述三十六部作品并补上了泰勒认定为伪作的《第十三封信》,以上为《柏拉图内外篇辑译》之范本。

三 以《内外杂篇》为本:如意大利斐奇诺编纂的第一个拉丁文版《柏拉图全集》(佛罗伦萨,1484年)、意大利马努修斯编纂的第一个希腊文版《柏拉图全集》(威尼斯,1513年)、法国斯特方编纂的希腊文-拉丁文版《柏拉图全集》(巴黎,1578年)、英国卡里等编译的英文版《柏拉图著作集》(伦敦,1848—1854年)、英国伯奈特编纂的希腊文版《柏拉图著作集》(牛津,1899—1906年),以及当今权威的美国库珀英文版《柏拉图全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年)等均在此列。

在此序列当中,意大利马努修斯希腊文版《柏拉图全集》、英国伯奈特希腊文版《柏拉图著作集》(这是目前最有影响的希腊文版《柏拉图全集》),以及美国库珀英文版《柏拉图全集》对于《柏拉图内外篇》部分的编排都采用了古代学者色拉绪洛斯最初制定的模式。 上述三种编纂方式,第三种(特别是采用色拉绪洛斯模式的版本)最可展现柏拉图作品与思想之全(全貌、整全),这也是笔者讨论柏拉图对话的根本义旨。

柏拉图对话包括《内外杂篇》共四十二章经,其中有真有伪、真伪莫辨。如《杂篇》中的七个对话,大多缺乏《内外篇》特有的哲思与文采交融的质感,但《阿克希奥库斯》与《厄里克希阿斯》两篇乃是例外,就文学质量本身而言,几可乱真。而《外篇》中的《情敌》、《希帕库斯》与《克里托丰》等几部传统上地位更为稳固的对话,相形之下却远为逊色,几可乱假。

至少在历代编纂者看来,柏拉图《内篇》未必全真,如著名的乔伊特版《柏拉图对话集》(牛津,1871年)便将《小希庇阿斯》与《美涅克塞努》一齐逐出了“真经”序列;《外篇》不必全真,如权威的库珀版《柏拉图全集》基本认定《外篇》九部柏拉图对话全系伪作,至于《书信集》只能存疑;《杂篇》则又未必全伪,如斐奇诺编纂的第一个拉丁译文版《柏拉图全集》引人注目地将《杂篇》中的《阿克希奥库斯》列为真作,此外库珀版《柏拉图全集》明确判定《隽语集》中至少有四则短诗出自柏拉图本人之手等等,不一而足。

而伪经之为经,固非人人可以做得。唯有对大宗师的整体思想领悟最为深入、把握最为真切者,其托名之作才能经受世人的评判与时间的淘洗存留下来。这些作品作为柏拉图思想版图的外延,事实上已经进入并共同塑造了柏拉图经典的阐释传统,与所谓“真经”再也难以分割开来。西方上个世纪曾流行用计算机分析技术来评估柏拉图作品的真伪,经过连篇累牍的数据罗列与纷繁复杂的公式计算,结果一向不被看好的《厄庇诺米斯》等篇被判定为真品,而《理想国》经鉴定却系伪作!面对如此令人错愕的结论,诸君付之一笑可也。真伪难辨,治丝益棼;莫若悬搁,面向事情本身。

附:还有一篇柏拉图对话——关于《洛克里的蒂迈欧》( The Timaeus Locrus )的有趣信息

《洛克里的蒂迈欧》(简称 TL )是柏拉图对话《蒂迈欧》的多利安方言(Doric dialect)精简改写版,其中使用了大量“非柏拉图式的”词汇,俗称“多利安版《蒂迈欧》”。

意大利马努修斯编纂的第一个希腊文版《柏拉图全集》(威尼斯,1513年),首次以古代的九个“四部剧”编排方式收入了《内外篇》三十六部作品,此外还有八个附录,包括(除《哈尔克庸》、《隽语集》之外的)七部《杂篇》,外加一部《洛克里的蒂迈欧》。这是“多利安版《蒂迈欧》”在《柏拉图全集》中的首次亮相,马努修斯显然是把它算在《杂篇》里的。

[意大利斐奇诺编纂的第一个拉丁译文版《柏拉图全集》(佛罗伦萨,1484年)在列出《内外篇》三十六部作品之后,引人注目地将《杂篇》中的《阿克希奥库斯》列为柏拉图“第三十七部”作品,并收录了除《哈尔克庸》、《隽语集》之外的其余六部《杂篇》,最后也附了一部《蒂迈欧》,不过这不是《洛克里的蒂迈欧》,而是西塞罗翻译的柏拉图《蒂迈欧》部分段落(27d-47b)。]

此后法国斯特方编纂的希腊文-拉丁译文版《柏拉图全集》(巴黎,1578年)收录了与马努修斯版相同的内容(但并未遵循九个“四部剧”模式)。有趣的是,斯特方将马努修斯版当中的《克里托丰》与《洛克里的蒂迈欧》互换了位置:《克里托丰》被归入“伪经”,而《洛克里的蒂迈欧》竟尔进入了“真经”序列。

此后英国的卡里等编译的英文版《柏拉图著作集》(伦敦,1848—1854年)也收录了与马努修斯版相同的内容(亦未遵循九个“四部剧”模式),但这一回《洛克里的蒂迈欧》被归入了“疑经”(The Doubtful Works)系列。

目前最有影响的希腊文版《柏拉图全集》当属英国伯奈特编纂的《柏拉图著作集》(牛津,1899—1906年),伯奈特重新启用了色拉绪洛斯的九个“四部剧”模式,收入了《内外篇》三十六部作品与除《哈尔克庸》、《隽语集》之外的七部《杂篇》,并终于剔除了不伦不类的“多利安版《蒂迈欧》”。

当今权威的美国库珀版英译《柏拉图全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年)延用了九个“四部剧”模式,收入了《内外篇》三十六部作品以及全部九个《杂篇》——《哈尔克庸》与《隽语集》第一次进入了《柏拉图全集》,但同时亦未收录《洛克里的蒂迈欧》,自此“多利安版《蒂迈欧》”与柏拉图本经再无瓜葛。 ZTcP1FGZFuWdEf4iR7cIJE0GT+Jz4WR3+P5yp/ipAnP1pER6GAXQk9qFS3POeN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