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二

真正接触“解说”这个课题,是从入职青年发展基金开始。入职前,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热衷的不止于教室里的教学,也想将学生带出教室,学习书本以外更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但活动过后,往往不懂如何处理和运用那些宝贵的经验来提升学习。入职青年发展基金以后,我与学员有很多经历另类学习的机会,更觉解说的重要。但那时候,我只是随心而发地去应用解说,没有什么技巧或心得可言。后来认识麦淑华(Cherry),一起参加了英国著名解说学家罗贵荣博士的解说技巧工作坊,于是一起探究“解说”这课题,开办课程与青少年工作者分享。

与麦淑华一起筹划这本书的过程,心中很是兴奋,因为我们都想向青少年工作者分享经验。麦淑华是资深社工,所以她在写作时多从社工的工作和需要出发。而我有多年的教学及培训经验,近年亦曾积极参与编写“成长的天空”发展课程的小学版教材,故此我较关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应用这些解说材料。

心中盼望透过解说这种思维模式,帮助老师与学生解构在通识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活动后很多群体及社会上的宝贵经验提升,将学习与现实生活关联。因为解说不单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做人态度。“解说人生”(debriefing life)帮助我们有系统地思考和整理日常的生活经验,可更有效地制订改善自己的方向;它可以挑战我们自己的生活及人生,从经验中回顾与学习,带来更多的反思。

记得早年教学时,课间休息或放学后我有很多与学生倾谈的时间,我想那些时间都是宝贵的时机,与学生解说他们日常的生活体验。但现今的老师愈来愈繁忙,连平日与学生倾谈的时间也没有了,怎样解说自己,再与学生进行解说呢?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帕克·帕尔默(Parker Palmer)曾提醒我们:“教学就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To teach is to create a space in which the obedience to truth is practiced)。”我深深觉得,教育是个“生命工程”,要有空间将学习的知识和真理,加以体验、深化和实践,而解说则有助这个深化的过程。我期望有一天,老师教得更愉快,更有满足感,有更多时间做有素质的教学工作。

邓淑英 /yHbjuRWEgPqPXkBG+1zZcjRcDj+4KLm0nF/5sBSrR7ZGSOlpHGtpf9narx3e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